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它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论,使认识论成为真正科学的认识论。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规律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和基本的观点。(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和客体1、有关认识结构的几个基本概念:(1)实践: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2)主体: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3)客体: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4)中介: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体能系统、智能系统)•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本质上是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主要环节:确立目的和方案;将目的和方案实际地作用于客体;通过反馈调节使目的、手段、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辨析:主体就是主观,客体就是客观。(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各种生产实践产生了对各种科学知识的需要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1)物质手段和条件:客观可能性(2)认识的主观可能性:人的主观认识能力也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现实性主体感官(—实践工具)-客体本质和规律-直接经验(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动力。既要善于学习间接经验,又要善于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马克思●实践和认识是相互作用的认识对实践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能动反作用•认识对实践起着巨大的指导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更为显著。•正确的理论——促进实践错误的理论——阻碍实践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本质问题)的不同回答1、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1)从物到感觉到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2)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意识先于物质、认识先于实践。●主观唯心主义:认识是主观自生的,内心反省,心灵的自由创造●客观唯心主义: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者绝对精神的产物(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问题的不同回答——二者都坚持反映论。1、旧唯物主义认识论:(1)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2)严重缺陷:A,看不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B,看不到认识是一个发展的过程。•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克服旧唯物主义的缺陷:•(1)实践的观点是其基本和首要的观点;•(2)辨证地看待认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相对于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而言,它是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认识的本质和特点:•(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特征,就是把人的感觉、观念、意识看作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2)特点:•——摹写性: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在思维中再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认识的客观性;•——创造性:对客观对象信息的分析、选择、整合、建构等——认识的能动性。●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过程。●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的观点和辩证法的观点,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的观点,实现了认识论的伟大变革。温馨提示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一)从实践到认识:从实践到认识,即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达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形象性(意象性)直接性——突出特点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3、两种错误教条主义经验主义(1)要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得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这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2)必须经过头脑的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制作加工,使之上升到理性认识。4、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有一定条件•●不可忽视非理性因素的作用:•非理性因素:主体的情感、欲望、动机、信念、习惯、本能等意识形式。(还有灵感、顿悟等思维形式在认识中的作用)•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对人的认识活动和能力起着激活、驱动、控制的作用。(二)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1、这次飞跃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1)理性认识(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为群众所掌握,才会变成物质力量,实际地改造客观世界。•(2)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2、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1)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回到实践,需要一定的中介环节。•(3)理论必须为群众所掌握,真正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4)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人们的认识过程是螺旋式的曲折上升运动。•形式上看:认识和实践的反复循环;•内容上看: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认识过程何以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1、认识受到主体的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并非一次能够完成。2、世界发展的无限性,决定了人们需要不断克服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之间的矛盾,实现其间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就是与时俱进的哲学涵义。•1、具体的统一: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际相符合;•2、历史的统一: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际相适应。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念依据;是共产党群众路线的认识方法、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重要的哲学基础。第二节真理与价值认识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排除谬误,获得真理,并在真理的指导下不断地改造世界。——坚持一元真理观,反对“多元真理论”或“主观真理论”。辨析:有用即真理。(一)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辩证性:•真理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对立统一•真理和谬误的对立统一•检验真理之标准——实践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对立统一提前总结无条件性无限性(二)(客体)(主体)有条件性有限性真理的对象是有条件、有限的真理反映对象的正确程度是有条件、有限的客体主体●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静态看相互渗透;◎动态看:任何真理都是环节和过程。●二者的统一=人的认识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统一:◎思维的至上性:认识能力的无限性;◎思维的非至上性:认识能力的具体条件制约性(三)真理和谬误•二者的根本区别:主观是否与客观相符合相一致•二者的对立性:二者界限分明。•二者相互联系:相比较而存在。•真理的发展通过与谬误的斗争而实现•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任何真理,如果把它说得“过火”……加以夸大,把它运用到实际适用的范围之外,便可以弄到荒谬绝伦的地步,而且在这种情形下,甚至会必然变成荒谬绝伦的东西。——列宁要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二、真理的检验标准(一)真理的本性: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实践的特点:直接现实性(1)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符合及其程度。(2)检验标准,必须是能够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的“桥梁”。(3)实践且只有实践:是人们以一定的思想理论作指导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又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会产生客观实际的结果。(4)实践能把主观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照,从而确定主观同客观是否符合。●逻辑证明对实践标准起补充作用,但不能代替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具有两重性,即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二)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实践作为真理标准的唯一性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实践检验真理的条件性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客体尺度、主体尺度)(1)实践的真理尺度(原则、标准):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实践对象的客观本质和规律的真理。(2)实践的价值尺度(原则、标准):人们在实践中必须遵循的、以满足人们需要为内容的、特定的实践目标。特性价值的特性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多维性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满足需要的对象具有客观性满足需要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客观性价值的特点表现主体性的内容需要、实践、客体等都具有社会历史性主客体价值关系的多样性、丰富性、全面性价值评价及其特点含义特点标准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主体与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评价结果与主体有直接联系,以主体特点而转移评价结果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知识满足主体需要:出发点,前提符合客体本质和规律:基础合理性利于主体生存发展符合历史发展规律与人民、人类整体利益相一致●(三)价值评价的功能-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1、价值评价的功能:激励、制约、导向•——客观需要的反映,是实践发展的精神驱动力;•——实践的主体尺度,是实践发展的规范因素,确保切实满足人的需要•——作为实践的目标,是实践发展的导向因素,制约、调控使之朝向目标。2、价值观及其意义•价值观:人们对人和事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的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促进作用。形成于实践活动都是实践活动的目标统一表现成功实践的前提价值以真理为前提,真理具有价值性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真理:客观尺度,认识目标价值:主体尺度,改造目标真理和价值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具体的历史的一定实践条件下的相对统一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的统一真理尺度——科学精神——实事求是价值尺度——人文精神——以人为本●讨论(课后思考题第2题)•互联网(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到底使道德进步还是使道德退步?(有利于道德进步还是不利于道德进步)(可以作为辩论题)●认真理解课后第3题(P91-92)。●辨析:一切符合真理原则的事情都是应该做的;一切符合人们愿望和需要的事情都是能够做成的。第三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一、一切从实际出发•1、一切从实际出发,即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关键是注重事实,从事实出发。•2、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我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体现了彻底的唯物论和彻底的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辩证方法的统一。•——体现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二、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注重理论创新是我党的一个根本特点,重要政治经验。•反对教条主义•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必须做到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创新马克思主义,做到坚持与创新的统一。•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类两种基本活动•1、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为了有效地改造世界,又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2、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决定了理论和实践必须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达到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1)改造客观世界:改造自然界和改造人类社会。•(2)改造主观世界:改造人们自己的认识能力和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核心是改造世界观。•(3)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4、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人类在客观世界面前所处的两种不同的活动状态。必然王国——自由王国——自然主人——社会的主人。•——认识必然,争取自由,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转化,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标。讨论演讲•1、当代大学生应该同时具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2、当代大学生面对互联网的发展应该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
本文标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809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