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中国城市建设史-宋元城市建设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宋元时期一、宋元时期经济及社会发展背景二、宋东京——开封三、南宋临安(杭州)四、宋代平江府城(苏州)五、最大的港口城市——广州、泉州六、元大都第七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宋、元时期)第七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宋、元时期)南宋金西夏第七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宋、元时期)一、经济及社会发展背景这一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开始崛起。宋、金以后,由于黄河多次决口改道,破坏淮河水系,淤塞了汴河,使中原地区经济受到很大影响。洛阳、开封等一些重要的城市逐渐衰落。宋元明清时期,我国古代都城发展到最成熟阶段。从宋代以后,封闭式的里坊和集中的市场发生了变化,商业经济比起中世纪的都城,空前繁荣,尤其是两宋的开封和临安。第七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宋、元时期)一、经济及社会发展背景由于商业经济的发展,都城范围突破了城垣的限制,在城门外发展起来,形成关厢。宋元以后,由于火药的发明及其在战争中的应用。攻守技术也有变化,一些城市都加砌了砖石的城墙,修建瓮城、马面箭楼等。宋元时代,城市中的宗教建筑十分发达,佛教、伊斯兰教、喇嘛教等寺院很多,对城市面貌有一定的影响。二、宋东京——开封1.1位于汴河和黄河的交会处,是漕运重要的转运中心。开封位于华北大平原的南端,周围是一马平川,地势坦荡,给人一种“出抵达无边,苍茫万顷连”的感觉。1、城市概况第七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宋、元时期)1.2北宋前后,开封周围河流成网,湖泊成群,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是开封城为诸河水运的中枢,扼南北交通的咽喉。开封因此也被称为“四水灌都”,城市形状不规则,大体是南北略长的矩形。第七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宋、元时期)1.3北宋定都开封,成为全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北宋东京城市人口达一百数十万人,是当时最大的城市。第七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宋、元时期)2.1三重近方形城墙:罗城——内城——宫城。宫城居中,每重城墙外围都有护城河.2、城市总体布局及特点第七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宋、元时期)宫城——又称大内(紫禁城),居城市中心,为正方形,有城墙和城壕;四面开门,城南正门为宣德门,是城市中轴线的起点,宫城四角建角楼,城内建宫殿为皇室办公、所居服务。宫城第七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宋、元时期)内城——又称里城,呈不规则方形,城墙外有宽阔的城壕;东、南、北三面各三个门,西面一个门,城门设瓮城;里城内主要布置衙署、寺观、民居、商店、作坊等;宫城第七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宋、元时期)罗城——又称外城,呈不规则的方形,主要作防御之用。南、西面有五门,东、北面有四门,均包括水门(6座);城门设瓮城,城墙外有宽阔的城壕。宫城第七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宋、元时期)2.2经纬涂制的道路系统道路成井形,但并不对称及规整;道路宽度比长安小;道路与商业街相结合;道路系统分为通向城门的主要干道,一般干道,居住庭院的巷道组成。主要道路“御道”四条:从宣德门至南薰门;从宣德门向东至土市子,向北至永泰门;从州桥向东经丽景门(旧宋门)到朝阳门(新宋门);从州桥向西经宜秋(旧郑门)至顺天门(新郑门)。第七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宋、元时期)2.3用街巷制居住方式取代传统管理严格的里坊制,自由商业街取代集中设市的传统做法,商业与全城居住区结合城市形态较为自由。自由的商业街和开放的街巷促进了开封文化的繁荣及市民生活的丰富性,公共设施不断完善。第七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宋、元时期)3北宋开封城市建设的特点第七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宋、元时期)1)都城建设方面,主体部分继续保持南北朝以来以宫城为中心的传统礼制和“前朝后寝”格局,但在城市坊市制和城厢制上已发生了重大变革。2)城市中出现了文化娱乐演出场所,称为瓦子、勾栏。还出现了我国最早的望火楼等消防报警系统。3)城镇形状和道路系统大多具有自发生长的结构特征,逐渐改变了隋唐时期城市方正严谨结构一统天下的局面。第七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宋、元时期)2.4四水灌都,呈现“汴京八景”。第七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宋、元时期)宋东京是在原村镇的基础上改建或扩建的,改造的重点是主要力量放在宫室修建上,也没有守旧的城市规划制度的束缚,而是为适应城市生产和生活方式发展提出的要求。一方面它继承了我国古代传统的城市规划思想,三城相套,宫城居中,呈对称格局,又对封闭的里坊和集中市制进行了革新,这种革新为后朝所继承,在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建设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这也是封建社会中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的发展。开封城面貌体现了由市民生活和城市经济发展而引发城市面貌的改变,城市面貌的改变又反作用到市民生活及商品经济的发展。4北宋开封城市建设的意义第七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宋、元时期)北宋都城开封资料片观摩第七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宋、元时期)第七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宋、元时期)课后作业:1、图解北宋开封府的城市格局,总结其城市建设特点。2、北宋东京城在城市建设上是如何对里坊和集中市制进行革新的?三、南宋临安(杭州)杭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秦汉时已设县治,隋代开始修筑城池,五代时期成为了吴越国都城,北宋时为州治所在,南宋定为都城以后改称临安。临安地处我国南方,东临钱塘江,西临西湖,北近宝石山,南为凤凰山。受地形影响城市东西用地受到限制,故城市只能向南北发展。第七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宋、元时期)第七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宋、元时期)三、南宋临安(杭州)第七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宋、元时期)1城市总体布局城市建设上,结合地理环境,城市东西短,南北长。整体由内城和外城构成。宫殿数量少,规模小。基本也是按照“前朝后寝”之制布局的。临安人口约70~80万,由于城市人口多,城市范围小,因此,临安同开封一样城市建成区突破城郭的限制,在城外形成新的居民区和商业区,宋政府将城外的居民编为城南左、城北右、城西、城东四厢。第七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宋、元时期)2城市建设特点2.1城市形状建成南北长、东西窄的不规则的宽带形。2.2城内只建有宫城和大城,而无皇城和内城.2.3宫城位于城市南端,外形不规整。2.4商业街形成城市的商业集中区。第七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宋、元时期)第七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宋、元时期)3临安城市规划3.1临安商业网中,“点”的配置问题。所谓“点”,即各行业的基层供销点——零售铺店,也就是商业网的基层网点。采取特殊与一般,大型与小型区别对待的布点方式:大量特殊商品及大型、高档的服务行业“点”,主要都结集在中心综合性商业区。一般日常生活所需之普通商品以及中、小型服务行业的网点,则分布在居民坊巷,以保证市民生活基本要求。交通要道处还建置瓦子,以供市民娱乐。第七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宋、元时期)3临安城市规划3.2城市空间结构也有较大的发展:一方面街市的分工进一步深化,出现了大量同行业店铺、货摊相对集中于一条街巷的专业化街市(称为“行”或“团”),另一方面,礼制色彩突出的御街与商业性大街也开始较好的结合起来,并沿御街形成城南、城中、城北三个主要商业闹市区,反映了经济因素对城市空间结构影响的进一步深入。第七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宋、元时期)3.3坊巷制居住区规划开敞型的按街巷、分地段之聚居方式,替代了以往的按封闭型坊制聚居的方式(内有商业点、学校)3.4手工业区规划官营手工作坊较集中,私营手工业作坊较分散。第七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宋、元时期)3.5城市交通网规划(1)临安城的形制为南北长、东西狭,加之地形起伏,河道纵横,所以城市道路布局不得不适应上述这些条件的要求。总的看,临安城市道路网结构,基本上是按传统的经纬涂制而规划的。(2)临安是水乡城市,故城市交通除上述道路网外,尚有水上交通网。第七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宋、元时期)总结:从临安城市规划特征,看城市规划制度的变革1.废除集中市制,建立包括各种商业行业及新型服务行业如酒楼、茶坊、瓦子与浴室所构成之覆盖全城商业网络体系,以改进城市商业布局。2.改革旧的封闭型坊制,以开敞型的按街巷、分地段组织聚居的坊巷制来规划城市居住区。3.临安已彻底打破了旧的市坊区分规划体制,吸取东京改革经验,按照城市发展新形势要求,进一步健全了市坊有机结合的新体制,以取代旧体制。第七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宋、元时期)4.改变旧的城市分区并调整城市总体规划结构。5.为适应城市经济不断繁荣的形势要求,临安规划采取发挥水乡城市航运优势,积极发展郊区卫星市镇,以合理解决城市扩展问题。6.由于历史及地理原因,城市规划结构仍保持了“前朝后市”,或宫南市北的传统格局。南宋临安城资料片观摩第七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宋、元时期)四、宋代平江府城(苏州)1.1《平江图》是我国最早、最详细准确的城市平面图,在世界上也是较早的作品。这1.2《平江图》所标注的东南西北和事物的位置,都是相对准确的,反映了很高的测绘水平。1《平江图》第七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宋、元时期)四、宋代平江府城(苏州)3.1南方的城市一般都是在原址上重新建设。3.2受地势影响,南方城市形制自由,街巷空间成为城市形态的主要方式。2.从平江图解析南方地区性城市的特点第七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宋、元时期)广州港为三江交汇地,优越的区位条件使得成为我国对外通商最早的古城,从秦汉时期就开始与世界通商,虽受到不同时期闭关自守政策的限制,但对外贸易经久不衰。成为我国对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港口之一。唐宋年间成为我国最大的港口城市之一。建设“蕃坊”专供外国人聚居。1广州五、最大的港口城市——广州、泉州第七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宋、元时期)五、最大的港口城市——广州、泉州2泉州是宋代重要的商港城市,成为重要港口城市的原因:泉州的地理位置位置适中,有地利之优势;泉州及其附近的手工业发达,盛产出口商品;泉州的造船业发达,为海外贸易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至唐宋以来国家对海外贸易采取鼓励措施和保护政策。没落:在元朝末年泉州地区发生战乱,使城市和港口受到很大破坏,明代因倭寇侵扰和清代闭关自守、实行海禁,泉州港便日益没落。第七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宋、元时期)元大都位于现北京小平原,三面有山环绕,东南为沼泽。西南接近太行山,地势较高,是通向华北大平原的门户。东北及西北可通过南口及古北口的峡谷,通往蒙古高原及宋辽大平原。雄伟险要的自然地形形成为军事要地。一直为北方的军事要地。元大都城是唐代以来中国最大的一座新建城市,有统一的规划和周密的建设计划,反映了当时的科学技术成就。六、元大都第七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宋、元时期)元大都城址附近有金朝都城金中都、辽陪都辽南京,另外还有元上都等城市对元大都的建设都有着直接影响。元大都城市选址在金中都北面偏东处建城。刘秉忠主持规划,阿拉伯人铁墨尔和外国的工匠也参加了修建,始见于1267年,1271年完工,历经16年.六、元大都第七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宋、元时期)第七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宋、元时期)辽金第七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宋、元时期)元金1.1城市形态呈近正方形,11个城门,北面两门,东、南、西三面各三门,四角建角楼;城外设瓮城、吊桥,城桓周围环绕设护城河。有三重城桓,形成大城、皇城(内城)、宫城。皇城位于城南中央,宫城在皇城内偏东部、全城的中轴线上。社稷、太庙分别位于皇城西、东,市位于皇城的正北面鼓楼一带。1城市总体布局第七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宋、元时期)1.2全城的中轴线为:南起丽正门,穿过皇城灵星门,宫城的崇天门、后载门,经万宁桥,直达大天寿万宁宫的中心阁,这也是以后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从崇仁门至和义门之间横轴线大街,与城市南北中轴线向交与全城的几何中心的——中心阁,在起附近有钟鼓楼和部署衙署。全城的市场也主要分布在钟鼓楼附近。丽正门灵星门崇天门后载门万宁桥中心阁钟楼第七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宋、元时期)1.3水系和排水:元大都有两个供水系统一是由高梁河、海子(范围稍大于今太平湖和什刹前、后海)、通惠河构成的漕运水系;一是由金水河、太液池构成的宫苑用水系统。城市排水是在干道两侧用石条砌筑宽约1米的明渠,将废水通过城墙下预先构筑的涵洞排出城外。高梁河海子通惠河金水河太液池第七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宋、元时期)1.4道路系统:干道系
本文标题:中国城市建设史-宋元城市建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820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