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人教版语文能力层级-·-教材-·-中考
能力层级·教材·中考中考考核的五个能力层级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语文能力最基本的层级。题型:语音、字形、文学常识、名句名篇默写等。B.理解:指领会并能做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题型:文言文实词的含义、虚词的用法、文句理解、句意翻译,现代文的词语理解、句子理解、信息筛选等。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题型:文言文的内容分析、要点归纳、作者观点分析概括,现代文的内容分析、结构分析、内容要点、中心思想和作者观点的归纳等。中考考核的五个能力层级D.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运用的能力,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题型:作文、使用词语、辨析修改病句、仿写、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等。E.赏析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题型:诗词鉴赏、词语语句的鉴赏分析等。教材课后练习题五个能力层级比例教材练习题五个能力层级比例示意图C分析综合,46%D表达应用21%E赏析评价8%A识记8%B理解17%A识记B理解C分析综合D表达应用E赏析评价总体感受:考察层级鲜明,练习形式多样,设题精心,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贴近中考考核要点。教材课后练习题与中考试题比照A.识记:试题基本出自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练习和要求背诵篇目。B.理解:教材课后练习题与中考试题比照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致:【八年级(下)24课练习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中考试题教材练习9.下面与文中“岁归省三四”一句中的“归”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男有分,女有归。(《大道之行也》)B.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塞翁失马》)C.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D.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B.理解:教材课后练习题与中考试题比照【八年级(下)27课练习二】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6.微斯人,吾谁与归中考试题教材练习12.文中自新“性方简,无文饰”具体表现在哪里?(2分)B.理解:教材课后练习题与中考试题比照【八年级(下)28课练习二】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呢?请仔细找一找,画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中考试题教材练习【九年级(上)16课练习二】联系全文,辨析下列句子中“中国人”的含义,说明“状元宰相”“地底下”指的是什么。19.探究问题,说说你的看法.[任选一题回答,多答按第(1)题计分](2分)(1)“人生的春往往与年龄没有关系”这个说法你同意吗?B.理解:教材课后练习题与中考试题比照【八年级(下)13课练习二】课文说,“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讨论一下,课文说的对不对?为什么?中考试题教材练习【七年级(下)8课练习三】【8.3】本文结尾说:“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这个看法对不对?为什么?试分组或在全班讨论。14.作者对人生的春的理解经历了三个阶段,根据你的理解,填写下表.(3分)(表见图2)C.分析综合:教材课后练习题与中考试题比照【七年级(下)3课练习一】丑小鸭遭到哪些歧视和打击?在这些打击面前,丑小鸭抱什么态度,有什么追求?中考试题教材练习【九年级(上)9课练习一】【9.1】这篇小说写故乡,主要是写故乡人的变化。作者主要写了哪些人的变化?他们有怎样的变化?作者从中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态度?20.读了本文,你一定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写在下面.(不要超出所给字格)(10分)D.表达应用:教材课后练习题与中考试题比照【八年级(下)30课练习三】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中你联想到什么?与同学交流。中考试题教材练习【八年级(上)5课练习三】你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言论有什么看法?写一则感想或评论,200字左右。17.下面两句话中的“熬”字用得好,好在哪里?(4)(1)用漫长的时间去经历,这就是熬了.(2)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散步》)E.赏析评价:教材课后练习题与中考试题比照中考试题教材练习【八年级(上)9课练习二】比较下边每组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①在表达上的好处。1.①他送的冰比他前任的大一倍,冰价相同。②他送的冰比前一个三轮车工人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18.比较下面的两段文字,说说它们的表达特点及作用.(4分)(1)当家家户户炊烟升起的时候,……空间却有着童话一般的神秘高远和无尽辽阔.(2)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济南的冬天》)E.赏析评价:教材课后练习题与中考试题比照中考试题教材练习【八年级(下)16课练习二】下面两段人物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1)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云南的歌会》)(2)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沈从文《边城》)
本文标题:人教版语文能力层级-·-教材-·-中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822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