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蒙族酒文化内蒙古自东向西绵延几千公里,地貌地形变化多样,从最东边的大兴安岭山地呼伦贝尔高原河谷平原低地到最西边的阿拉善戈壁,几乎横跨中国的正北边界,是跨经度最广的省。随着旅游业的开发,这片古老辽阔的土地和别具一格的民族风俗吸引着越来越的游客前往好客的蒙族人便拿出美酒来款待四方来客。他们认为美酒是食品之精华,五谷之结晶,拿出最珍贵的食品敬献,是表达草原牧人对客人的敬重和爱戴。蒙古族的酒礼又极讲究,从迎接到送客,从敬酒到受礼,每一环都有礼节。(一)迎客酒(下马酒)蒙古族的下马酒即迎客酒,这是按照游牧民族的习俗流传下来的表达方式,为远道而来的客人接风洗尘。每位来过内蒙古草原的人都要接受蒙古族这项最隆重的接待礼仪,以示热情。注意要“一饮而尽”,这被视为对蒙古族主人的尊敬其饮法是:客人左手端银碗实施“萨楚礼”。用右手无名指蘸酒弹向天空,蕴意为敬天;酒弹向地面,蕴意为“敬地”;向前方平弹,称为“敬祖先”,之后双手端碗,一饮而尽。(二)敬酒、受礼一般敬酒守酒的礼仪为:敬酒者身着蒙族服装,站到主人和主宾的对面,将美酒斟在银碗、金杯或牛角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之上,唱起动人的蒙古族传统的敬酒歌,歌声将结束时,走近主宾,双手捧着哈达,托酒杯举过头顶,向主宾弯腰敬酒。此时,客人若是推让不喝酒,就会被认为是对主人瞧不起,不愿以诚相待。所以客人要接过银碗,退回原位,要微笑表示谢意,进行“三弹”即“萨楚礼”后将酒再次一饮而尽。如不善饮酒,施礼示敬后可以少饮一点,但决不能一滴不饮。可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纯洁的情谊。敬酒的时候一定要唱祝酒歌,以示主人的敬意与祝福。一般情况下,主人唱一支歌,客人就要喝一杯酒,客人不喝下去,主人就要一直唱下去,直到客人喝下为止,虽然歌舞中杯盏交错,气氛活跃动人,但是对不胜酒力的人也是一种挑战。可是在蒙古族眼中,只有让客人酒喝得足足的,自己的心意才算尽到了,所以蒙古族还有主人全家轮流向客人敬酒的习惯。蒙古族在敬酒时,也常有“借花献佛”的习俗。敬酒时有连敬三杯的习俗,三杯酒各有说道:第一杯是感谢上苍恩赐我们光明,第二杯是感谢大地赋予我们福禄,第三杯是祝福人间吉祥永存。主人敬的三杯酒,一般情况下,客人把前两杯各抿一抿,第三杯应该全部喝完。(三)上马酒在准备告别启程时,主人还会准备一次送客酒,即上马酒。祝愿客人喝了酒后腿上有劲,一路顺风。其礼仪为:客人上马时,主人手持酒碗吟歌送行。其歌绵绵,不绝于耳;其酒浓浓,回味犹香。尽管歌词听不懂,但客人完全能体会到主人的深情厚谊和惜别之情。在这一系列的酒礼中,更值得一提的是歌舞中国的酒文化堪称博大精深,这种酒文化之所以内涵丰富,是由它的文化传承性来决定的,今天我们之所以能感受到关于酒的礼仪、酒歌、酒舞,都是历代历辈传承的。这说明经历了时间考验的酒文化除了具有实用性外,其审美功能也是不言而喻的。内蒙古的酒文化在审美功能上体现着很明显的艺术性,在内蒙古各地,无论是重大节日或家族重大活动,还是迎接宾客,隆重的场面都离不开酒,而饮酒的方法和礼仪复杂并有序,极易使人们在参与的同时进入一种新的境界,得到一种美的享受。著名的蒙古族祝酒歌就是在迎接远方朋友时给予的最高待遇,伴着姑娘小伙子们极有穿透力的歌声,客人的心会有情不自禁地停留在草原上的感受,整个场面会让人如痴如醉。此外,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舞顶碗舞也颇具艺术性。因此,人们也用“歌舞之乡,酒的海洋”来形容内蒙古。历史是根,文化是魂我们因该重视文化传统。不要忘记,这里的大山,刻满祖先的的语言;这里的草原,撒满文明的诗篇,马是风,歌是翅膀;我们都是草原文化的创造者。要从远古走来,向未来走去!
本文标题:蒙古酒文化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865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