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1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课题研究工作报告——梁山县徐集教办课题组我们课题组于2012年6月承担了《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的课题。在县教科室及镇教办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经课题组实验教师两年的努力探索和不断实践,现已完成研究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且成效显著,现将研究工作情况报告如下: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目的意义1、课题提出的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向全体,尊重差异,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倍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实现教育平等和教育的均衡化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难点在农村,要想实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跨越,就离不开农村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而小学教育肩负着全面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重担。“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应尽的职责,实现整体优化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愿。另外,我镇是有名的“建筑之乡”、全国闻名的“挂车之乡”,基于从事建筑和挂车行业人员比较多,留守儿童也比较多,再加之受思想认识、周边环境等因2素的影响,“学困生”问题尤为突出。严重制约学生的发展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虽然我镇已经意识到学困生对提高全镇教育教学质量产生的不利影响,并且全国各地已有不少著名专家、学者有针对学困生的转化提出不少的方法策略和理论研究,但是从中我们并未找到一条真实贴近我镇实际情况的学困生转化有效途径,所以如何转困、脱困,去探索一条符合我镇实际的学困生转化规律,已成为广大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鉴于上述背景,我们将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更新教育观念,突破常规的教育教学策略,探索、实验、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决定开展《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尊重学生差异,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学困生类型;(2)探索不同类型学困生的转化措施;(3)采取不同的措施尽可能减少学困生的数量,最大限度帮助学困生脱困,使他们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方面有较大改善。(4)通过对现代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策略的研究,促使教师重视并研究学困现象,提高教师对学困生的教育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2、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课题界定○1本课题限定在我镇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上。3○2对学困生定义的界定。学困生,即学习困难学生,指的是智商在正常水平,由于非智力因素学习成绩不合格而影响或无法进入下一阶段学习的学生。○3对非智力型学困生定义的界定。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主要为非智力型学困生是指感官和智力正常,但因社会、家庭、学校、心理障碍等非智力因素造成学习成绩低于智力潜能的期望水平、远未到教学目标要求的学生。○4本课题预定研究小学语文、数学两学科的学困生,找出成因,实践转化对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2)、课题研究的目的本课题主要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和学困生转化的策略,大面积地转化农村小学各年级各学科的学困生。具体目标有如下几个方面:○1学困生的类型、成因及分析,主要研究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内部因素(非智力、身心素质等)、外部因素(社会、学校、家庭、班级文化等)。○2学校教育方式如何适应学困生的健康成长,研究学校教育中的学困生转化策略。○3课堂教学如何转变学困生,研究课堂教学中的转化策略。(3)、课题研究的意义学困生问题是基础教育的一个大问题,如果能成功找到转化学困生的转化策略,成功地实现学困生的转化,既针对目前我们4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又将日常工作和科研工作相结合。在研究实践中寻找一种新的、有价值的、有实效的、可操作性强的转化学困生模式,既满足于当前新课程的需要,又能丰富基础教育的教学理论。二、课题实验的组织工作本课题的研究共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实验的准备阶段(2012年6月—2012年9月);二是调查分析形成方案阶段(2012年10月—2012年12月);三是实施调整阶段(2013年1月—2014年2月);四是实验总结、结题鉴定阶段(2014年3月—2014年5月)。目前课题的研究工作已经结束,具体工作情况如下:(一)、第一阶段2012.6—2012.9准备阶段的主要做法1、组建了课题组,申报课题,召开开题讨论会针对我镇学困生学习的现状,我们经过教科室、教研室相关专家的指导和各校语文、数学学科骨干教师针对近几年我镇学困生现状进行研讨,由徐集教办教研室杨庆昌老师牵头,一中心、二中心、潘庄、杨楼等各学校学科骨干教师参与研究,成立了课题研究工作小组,确定并申报了《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的市级科研课题。具体分工如下:组长:杨庆昌领导组织课题研究与实施副组长:杨东孔组织小学数学实验仇念章组织小学语文实验成员:吴金凤组织实验、收集整理材料5张宪勇小学数学实验刘春梅小学语文实验薛香菊小学语文实验李玉荣小学数学实验2、落实经费,确保该课题的顺利开展。为调动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在镇教办和各参研学校校长的大力支持下,虽然学校经费极其困难,仍经过多方筹措,为本课题各阶段落实了5800元研究经费,确保了该课题的顺利进行。3、进行了有关学困生转化知识的理论学习,为学困生转化夯实基础。课题组全体成员利用暑期每周一次进行集中学习了与学困生相关的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及建构主义理论。平时通过书籍、报刊、互联网等进行分散学习,撰写理论学习笔记。通过组织教师学习、讨论,深刻领会素质教育的内涵——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树立起“教师不是选择适合自己教育的学生,而是要创造适合不同学生的教育”的教育观念,使教师认识到,不同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个体差异是正常的,学困生与其他学习优秀的学生一样,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只要引导得当,教育得当,学困生也可以成为国家、社会的有用人才,深刻地认识到“转变一个学困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同样重要”的道理。在此基础上,深入系统地学习有关学困生的理论,夯实理论基础。64、收集相关课题材料。(二)、第二阶段2012.10—2012.12调查分析形成方案阶段。1、布置本阶段课题研究任务,课题组成员继续学习课题相关理论,采取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2、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为开阔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视野,课题组全体成员都有机会集中或分散去市、县去学习专家、教授的报告、讲座,并邀请相关专家指导课题组课题研究工作。我们曾到梁山县第一实验小学参观了《小学生自主性发展实验研究》;到徐集明德小学参观了《农村城镇化建设对我校学生体质的影响及对策》的课题实验材料,并与相关课题组织者及相关教师交流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情况,大大提升了我们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研究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3、确定课题实验班级及实验对象。经过课题组的讨论与推荐,选择了一、二中心小学三至六年级为实验班级,潘庄小学、杨楼小学为对比班级。根据各校教导处对研究班级的学生在校表现的综合评价、评语及等级,有选择性地观察,选取了平时成绩较差,上课积极性不高,作业完成的状况不好及准确率不高且具有一定典型性的崔慧莹、潘惠扬等35名同学作为研究对象。4、对学困生进行调查分析、分类并写出了调查报告。7在课题进行之初,课题组设计了学困生情况教师、学生及家长调查问卷,并在全镇随机抽取7所学校,对3-6年级学生问卷调查,全面了解了学困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初步分析学业落后的原因。经过分析及反复讨论写出了调查报告,对学困生类型进行了分类。5、拟定完善并上报课题实施方案(1)分析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和心理,针对后进生的现状和成因,设计研究措施(2)对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和成绩进行跟踪调查,并经常对其进行家访。(3)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并展开交流和讨论,对授课形式进行改进,提高整体研究水平。(4)根据第一阶段的调查实践情况制定调整完善并上报课题实施方案。4、总结本阶段课题研究情况,收集相关课题材料。(三)、第三阶段2013.1—2014.2实施调整阶段。1、布置本阶段课题研究任务,制定本阶段课题实施方案,课题组成员继续学习课题相关教育教学理论。2、在对学困生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建立了学困生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记录了学困生的姓名、性别、班级、学习状况、性格特点、住址、家长职业、经济状况、联系电话、形成学困生8的原因、转化记录表:记录每次教育转化或辅导的具体过程、学困生跟踪对比表:记录学困生各种进步,各种好的表现,如:反映学困生进步的检测试卷、写字、作文、作业、绘画等,从而进行跟踪对比,寻找其闪光点,并及时把其闪光点进行放大,增强其自信心,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2.课题组每月一次举行课题研讨活动,交流心得体会,共同分析在实验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研讨解决办法。及时总结工作进展情况,根据研究情况适时调整策略。3.加强课堂教学的科研力度。本阶段,课题组成员每人每学期至少上一节课题实验汇报课,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4、建议各学校进一步完善奖励机制,对学有进步或品德行为有进步的学生加以奖励,对转困工作成绩明显的教师进行精神或物质的鼓励等。5、努力探索出有利于学困生学习的自学—合作—互助课堂教学模式,适时对学困生进行学法指导、心理辅导(1)针对学生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我们实验教师采用分层教学,努力转变教学观念,探索出自学—合作—互助课堂教学模式。课前适当降低预习要求,指导学困生预习,课上小组互助合作学习,通过优生帮扶学困生,教师个别辅导学困生,师生及时评价、表扬学困生,树立了学困生学习的自信心,给学困生尽可能多机会掌握所学内容,课下优生再帮学困生解决作业及复习巩固中的困难,教师面批、重点辅导学困生。另外教师精心备课,9为学生设计各种有趣的学习任务;把游戏、故事、简笔画、实践活动带入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用直观教具,利用真实情景,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丰富课堂教学,对于学困生的学习也是行之有效的。(2)良好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些方法是:教给学生怎样预习,找疑难;怎样听课、边听边思、解除疑难;怎样积极巩固、训练所学内容;怎样课后复习,独立作业,记忆所学知识;怎样科学用脑,合理安排时间等。(3)定期开展后进心理辅导、行为引导、人生向导,解决学困生心理存在的障碍;部分学生的厌学情绪;解答一些学困生在学习上的困惑;更正学生一些错误的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一些因成绩差而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的学困生重新鼓足勇气,昂首阔步。6、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氛围及良好的家庭外部条件(1)通过开辟习惯养成表扬橱窗、校园广播、墙报、手抄报,在公共场合设立宣传栏、三好学生表扬栏等;学校举行各种有益的活动,如书法比赛、朗读比赛、演讲比赛、写作比赛、数学竞赛、作业展评等,为学困生的学习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2)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我们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办家长培训班、召开家长会、随时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既沟通了信息又提高了家10长的素质。7、收集实验资料,进行案例分析,研究撰写实验论文。课题组有多位实验教师撰写的论文获省级奖项:姓名论文获奖情况杨东孔、李玉荣《浅谈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措施》省级二等奖仇念章、吴金凤《浅谈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省级二等奖薛香菊《学困生转化之我见》省级二等奖8、通过对实验研究结果的综合分析研究,找出有效防止学困生产生或有效转化学困生的规律,并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不断调整,总结本阶段课题研究情况,收集相关课题材料。(四)、第四阶段2014.3—2014.5总结、结题鉴定阶段。本阶段为课题研究的结题阶段,课题组成员重点从以下方面进行课题研究的总结。(1)上课题研究汇报课。课题组成员每人上一节课题研究成果展示课,以展示课题研究的成果。(2)采取多种形式,对前阶段的研究进行全面的总结,整理课题档案,分类整理课题研究材料。将理论研究和实验数据归纳、处理,形成系列研究成果。(3)根据研究过程,总结研究经验,梳理实验过程中的规11律,撰写结题报告。(4)课题成果的推广。课题研究是为了推动教学,为了使本课题
本文标题: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887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