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安徽省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总体规划(XXXX-XXXX)
安徽省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总体规划(2012-2016年)(送审稿)安徽省林业厅二〇一二年八月目录前言.................................................I第一章省情概况........................................1第一节自然经济1第二节森林资源现状3第二章工程建设必要性与可行性...........................4第一节工程建设必要性4第二节工程建设可行性6第三章总体思路与建设目标...............................7第一节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7第二节建设目标9第四章战略布局........................................9第一节发展战略9第二节建设布局11第五章建设重点.......................................12第一节重点建设任务12第二节建设进度13第六章工程建设技术要点.................................14第一节树种选择14第二节种苗供应15第三节造林成效监测16第七章投资估算.......................................17第一节估算标准17第二节估算总投资18第三节资金筹措18第八章效益分析.......................................19第一节生态效益19第二节社会效益20第三节经济效益20第九章保障措施.......................................20第一节组织保障20第二节机制保障21第三节资金保障23第四节种苗保障26第五节科技保障27第六节法治保障28附录...................................................29名词术语29森林城镇创建主要建设内容和标准31附表表1安徽省安徽省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到市任务分解表表2安徽省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到县(市、区)任务分解表表3安徽省森林资源现状与2016年目标对照表表4安徽省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总体规划分区布局一览表附图图一安徽省森林资源现状分布图图二安徽省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总体规划布局图图三安徽省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总体规划实施效果图前言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强调: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大举措,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首要任务,应对气候变化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战略选择,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要途径。胡锦涛总书记在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庄严承诺:“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2011年召开的安徽省第九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宜居宜业的生态强省战略,为全省生态建设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双重任务。加快林业发展对于建设生态强省、实现林业“双增”目标,意义十分重大。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发展。省委书记张宝顺强调指出: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提高森林覆盖率和全省绿化水平;林业是生态建设的重中之重,建设生态强省,首要任务就是要把林业发展好,把森林覆盖率提高上去。省长李斌明确要求:在生态强省建设中,林业的地位和作用都非常重要,目前全省的森林覆盖率还比较低,千万亩森林增长的任务非常艰巨。加快森林增长,要一次性规划到位,充分挖掘潜力,抓住重点和薄弱环节,高起点实施,持之以恒地干下去。近年来,我省林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现有森林面积5706.3万亩,森林蓄积量1.8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7.53%。但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以及水土流失、风沙化等问题依然突出,与建设生态强省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为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快林业跨越式发展,省林业厅认真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建设生态强省,在大量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方案,并向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林业局作了专题汇报。省林业厅专门成立了推进森林增长工程建设领导组及其办公室,专门召开全省林业局长会议进行先期部署,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推进当中。按照林业“双增”目标和生态强省建设的总要求,依据《全国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全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2011-2020年)》、《安徽省生态强省建设实施纲要》、《安徽省林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安徽省林业厅编制了《安徽省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总体规划(2012—2016年)》,以期更好地指导安徽省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的实施。第一章省情概况第一节自然经济一、自然概况安徽位于华东腹地,地处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东西宽约3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全省大致可分为五个自然区域:淮北平原区、江淮丘陵区、皖西大别山区、皖江平原区和皖南山区。全省国土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安徽地处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地带,以淮河为分界线,北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4~17℃。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自北向南递增:淮北800-900毫米,江淮之间900-1600毫米,江南1200-2100毫米。淮河、长江干流横贯安徽,并为新安江的发源地。淮河流经安徽全长431公里,流域面积6.69万平方公里;长江流经安徽全长416公里,流域面积6.62万平方公里;新安江在安徽境内河长242.4公里,流域面积0.65万平方公里。安徽地带性土壤主要为棕壤、黄棕壤、黄褐土和红壤,非地带性土壤有潮土、砂姜黑土、紫色土、石灰性土和水稻土等。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南麓的丘陵低山主要分布黄棕壤和红壤,皖西大别山区主要分布棕壤,江淮丘陵主要是黄棕壤,淮北平原主要是棕壤,并伴有砂姜黑土、潮土、石灰性土。安徽植被由北向南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即由落叶树种(针叶树为主)逐步过渡到常绿阔叶树种,淮河以北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淮河以南的安徽中部地区属北亚热带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带,南部地区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大别山与黄山腹地,尚有少量原始森林。二社会经济概况安徽下设16个市,6个县级市、56个县、45个区,总人口6876万。安徽承东启西,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纵深腹地。交通便捷,公路密度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近3000公里,居全国第九位;铁路通车里程达2326公里,居华东之首;空中交通拥有合肥、黄山等6座机场。近年来,安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2011年安徽生产总值15110.3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为36986元/人,比上年增加6234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5340元,比上年增加4452元。全年财政收入2632.8亿元,比上年增长27.6%;财政支出3305.7亿元,比上年增长27.7%。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06元,比上年增长11.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232元,比上年增长11.3%。第二节森林资源现状一、森林资源现状安徽现有林业用地面积6647.7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1.7%,活立木总蓄积2.17亿立方米。森林面积5706.3万亩,居全国第20位;森林蓄积量1.81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9位;森林覆盖率27.53%,居全国第18位。林业用地按地类分:森林面积5706.3万亩、疏林地面积66.9万亩、灌木林地面积383.4万亩、未成林造林地面积165.3万亩、苗圃地面积16.05万亩、无立木林地面积115.95万亩、宜林地面积190.65万亩、林业辅助用地面积3.15万亩。二、森林资源特点(一)总量不足。安徽人均森林面积0.83亩,仅为全国人均水平(2.179亩)的38.5%;森林覆盖率仅为27.53%,位居全国第18位。全省森林覆盖率在20%以下的县(市、区)有63个。(二)分布不均。山区县森林覆盖率较高,平原次之,丘陵最低。全省21个重点山区县平均森林覆盖率为66.46%,32个平原县(市、区)平均森林覆盖率为18.83%,54个丘陵县(市、区)平均森林覆盖率仅为14.47%。森林覆盖率不到10%的县(市、区)有23个,集中分布在江淮之间和沿江丘陵地区。(三)质量不高。安徽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仅4.13立方米/亩,与全国平均水平(5.73立方米/亩)相比依然偏低;乔木林林层结构单一,不利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人工林树种单一,结构简单,抗病虫害能力较差。第二章工程建设必要性与可行性第一节工程建设必要性一、改善生态环境,夯实生态强省基础的需要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只有森林发展到一定规模和质量水平,生态强省建设目标才有可靠的基础和重要的支撑。按国际通行标准,一个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应达到30%以上,且分布均衡合理,森林质量和功能比较健全完备,方具备生态环境良好的条件。安徽森林总量不足、分布不均问题突出,占全省国土总面积45.91%的54个丘陵县(市、区)平均森林覆盖率仅为14.47%,部分县(市、区)森林覆盖率仅在5%以下。江淮丘陵地区历史上曾呈现森林茂盛,但长期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森林覆盖率偏低,生态功能脆弱,不少林地被侵蚀、改造。因此,迫切需要以丘陵地区为重点,不断拓展造林空间,大力推进造林绿化,大幅度提高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生态功能,夯实生态强省建设基础。二、提高生态竞争力,推进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日益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品牌、优势和资源,推进森林增长是提高生态竞争力和环境承载力的根本措施。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安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节能减排任务日趋艰巨。森林是最经济的“吸碳器”、最大的“储碳库”,在推进经济转型发展、实现绿色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加快城乡绿化,建立丘陵、山区、平原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有利于发挥森林的固碳减排等功能,巩固和扩大现有生态建设成果,打造山绿、水清、空气清新的绿色品牌,增强安徽生态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三、发展林业民生,实现兴林富民的需要林业具有生态、经济、社会、碳汇、文化等五大功能。利用森林资源可创造丰富的高附加值加工产品,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为林农就业增收提供重要途径。加快植树造林,可进一步巩固和扩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空间,加快农村经济繁荣发展,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兴林富民。四、借鉴省外经验,实现“双增”目标的需要林业“双增”战略目标提出后,全国各地采取超常规举措,加大造林绿化力度。有17个省(区、市)明确提出生态立省(区、市)或建设生态省(区、市)的发展战略。北京市计划五年内新增平原森林面积1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5%以上;山西省提出建设绿化山西,每年造林40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河南省提出建设绿色中原、生态中原,力争到201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增加4个百分点;广西壮族自治区从2010年起,实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力争用6年时间使森林覆盖率达到60%。此外,辽宁省的青山工程、山东省的水系生态建设、湖南省的绿色湖南建设、江西省的“一大四小”工程、重庆市的绿化长江行动、青海省的村庄绿化等都搭建了林业发展的平台和载体。兄弟省市你追我赶、竞相发展林业的喜人态势,不仅是对安徽林业工作的激励,也为实现“双增”目标提供了成功经验。第二节工程建设可行性一、造林空间条件据充分调查,安徽现有可用于造林绿化土地面积近1600万亩,一是疏林地、无立木林地和宜林地(含石质山地)可用于造林面积373万亩;二是城镇、村庄覆盖区域可用于造林地面积110万亩;三是城镇、村庄周边,道路沿线,水源地、水系
本文标题:安徽省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总体规划(XXXX-XXXX)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91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