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比较全的药物化学重点名词解释简答
南开大学药物化学名词解释复习笔记点赞(1)反对(0)本站小编免费考研网2015-09-1722:00:51阅读(489)药物化学名词解释复习笔记1.药物化学:关于药物的发现发展和确证,并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药物作用方式的一门学科。2.化学药物:一类既具有药物功效,同时又有确切化学结构的物质。3.药物:对疾病具有预防治疗和诊断作用或用以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4.靶分子优化:确定了所研究的靶分子后,对该靶分子的结构以及配机结合的部位结合强度以及所产生的功能等进行的研究。5.亲和力:配基和酶对受体结合的紧密程度。6.活性:配基和酶或者受体产生的生化或者生理相应的能力7.选择性:配机识别所作用靶分子而不和其他靶分子产生相互作用的能力。8.候选药物:先导化合物经过结构修饰后得到的化合物此类化合物的活性安全性药代动力学性质选择性等并不确定需要经临床研究以确定其性质和修饰方案的化合物。9.上市药物:指候选药物经过临床试验达到了监管机构的标准并得到监管机构的上市许可的药物。110.NCE:即新化学实体,可能成为药物的化合物分子。11.高通量筛选(Highthroughputscreening,HTS)技术是指以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的实验方法为基础,以微板形式作为实验工具载体,以自动化操作系统执行试验过程,以灵敏快速的检测仪器采集实验结果数据,以计算机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同一时间对数以千万样品检测,并以相应的数据库支持整体系运转的技术体系。12.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以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结构,特别是其活性中心的三维结构为出发点,应用高效计算机技术设计出可与大分子相互识别并较好结合的小分子。13.化学治疗:用化学药物抑制杀灭机体内病原体微生物寄生虫及恶性肿瘤以消除或缓解由它们所致疾病的治疗称为化学治疗。14.代谢活化:是指某些药物经过体内酶或者非酶作用产生比原药生物活性更强的代谢活性物。15.合理药物设计:是根据生命科学研究所所揭示的包括酶、受体、离子通道、核酸等潜在药物作用靶标,再参考内源性配体或者天然底物的化学结构特征来设计药物分子以发现选择性作用于靶标的新药,这些药物往往具有活性强、毒性小的特点。16.QSAR:定量构效关系(quantitivestructure-activityrelationships)是将化合物的结构信息、理化参数与生物活性进行分析计算,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研究购-效之间的量变规律,为药物设计,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优化和结构改造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17.组合化学:是指在某一时间合成大量的化合物,并进行生物活性2测试,然后对其中最有可能的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以进一步开发。这种合成方法的原理是基于用一系列构建模块进行可能的组合,从而产生大量的化合物。18.先导化合物又称原型物,是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具有一定生理活性的化学物质,可进一步优化其结构获得供临床使用的药物。19.先导化合物的优化:药物设计的目的是设计活性高、选择性强、毒副作用小的新药,在发现了先导化合物后就要对先导化合物进行合理的结构修饰,这种过程和方法称为先导化合物的优化。20.生物电子等排体是指一组原子或基团因外围电子数目相同或排列相似而产生相似或相反生物活性并具有相似物理化学性质的基团,常用于先导化合物优化时进行类似物变换,广义上的等排体分子中没有相同的原子数、价电子数,只要有相似的性质相互替代时可产生相似的活性或拮抗的活性都称为生物电子等排体。21.前药:指一类在体外无活性或活性较小,在体内经酶或非酶作用释放出活性物质而产生药理作用的化合物。22.协同前药:为了减少Aspirin副作用,采用前药原理和拼合原理,将Aspirin的-COOH和Paracetamol的-OH进行缩合,得到Benorilate,口服对胃无刺激,在体内分解又重新生成原来的两个药物,共同发挥解热镇痛作用,这种前药又称协同前药。23.软药:指一类本身具有治疗活性,在体内已可预料的和可控制的方式,代谢成为无毒和无药理活性的代谢产物的药物。通常是为了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在原药分子中设计极易代谢失活的部位称为软部3位。24.软药设计:在药物结构中有意识的设计一些易于代谢的片段使药物在发挥作用后,易于代谢消除,避免蓄积中毒,这种方法叫做软药设计。25.硬药:指在体内不能被代谢,直接从胆汁或者肾排泄的药物,或者是不易代谢,需经过多步氧化或其他反应而失活的药物。26.孪药:指将两个相同或不同的先导化合物或药物经失价键连接缀合成的新分子,在体内代谢生成以上两种药物而产生协同作用,增强活性或产生新的药理活性,或者提高作用的选择性。27.Ⅰ相反应:官能团反应是指药物的生物生物转化过程,即在酶的催化下进行氧化还原、水解等化学反应;结果药物分子中引入或转化成一些极性较大的官能团,如羟基、羧基、氨基和硫基等代谢产物的极性增大。28.Ⅱ相反应:结合反应是指药物原型或经官能团化反应后的代谢产物的一些极性基团与内源性的水溶性的小分子如葡萄糖醛基、硫酸盐、些氨基酸等,在酶的作用下,以酯、酰胺或苷的方式结合,产生的结合物大都有极好的水溶性,可通过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29.构效关系(SAR):药物化学结构与活性的关系。30.结构非特异性药物:药物的活性主要取决于药物分子的各种理化性质,与化学结构关系不大,当结构有所改变时,活性并无多大变化。31.结构特异性药物作用靶点是不同的受体(酶蛋白),其活性除与药物分子的理化性质相关外,主要还与药物分子受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4匹配有关,化学结构稍加变化会直接影响药效学性质。32.药效团:药物与受体结合时在三维空间上具有相同的疏水电性和立体性质,具有相似的构象。33.药效构象:把药物分子与受体相互作用时,与受体互补并结合的药物的构象称为药效构象。34.三维定量构效关系:以药物分子和受体分子的三维结构特征为基础分析结构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35.直接药物设计又称全新药物设计,用于受体靶点的三维结构是已知的情况,该法的设计思路是以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结构为基础,根据受体受点形状和性质研究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设计新的药物。36.间接药物设计:由于许多药物作用靶标的三维结构还是未知的,只能以小分子的构效关系为基础进行药物设计。该方法利用药物分子和受体的互补性及一系列药物分子的三维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定量关系提取药效基团,来推测底物与受体相互作用模式,在此基础上再设计新的先导化合物。37.药物代谢:指药物分子被机体吸收后,在机体酶的作用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38.前药设计或药物潜伏化:在已知药物的结构上进行改造可使药物获得一些适宜的药代动力学性质,同时是该改造后的药物在体内经代谢后转化为结构变化前的药物而发挥作用,如贝诺酯。39.抗菌增效剂:抗菌药物和其他药物在一起使用时,所产生的治疗作用大于两个药物分别给药的作用总合。540.烷化剂:也称生物烷化剂,这类药物在体内能形成缺电子活泼中间体或其他具有活泼的亲电性基团的化合物进而与生物大分子中含有富电子的基因发生共价结合使其丧失活性或使DNA分子发生断裂。41.抗代谢抗肿瘤药物是以叶酸嘌呤、嘧啶及嘧啶核苷拮抗物的形式掺入DNA合成中,干扰DNA合成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存和复制所必需的代谢途径,导致肿瘤细胞的死亡。42.代谢拮抗:设计与生物体内基本代谢物的结构有某种相似程度的化合物,使之与基本代谢物竞争性或干扰机体代谢物的被利用或掺入生物大分子合成之中形成伪生物大分子致死合成,从而影响细胞的生长。43.酶抑制剂:可以减弱抑制甚至破坏酶作用物质使酶分子本身受到破坏,但不引起酶蛋白变性的化学物质称为酶抑制剂。44.手性药物:一个不对称分子当它不能与自己镜像相重叠,并且有使偏振光震动面旋转的性质时称作手性分子,含有手性特征的药物称为手性药物。45.CADD:即计算机药物辅助设计,是计算机作为操作界面和辅助手段利用计算化学、分子图形学和化合物数据库等技术研究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是药物设计的一个重要新领域。46.等效构象:构象的等效性是指药物没有相同的骨架但有相同的药效团,并有相同的药理作用和的相似构象。47.药物分析设计:通过科学的构思和理论规划,构建具有预期药理6性的新化学实体。48.H2受体拮抗剂:具有阻断组胺分子与受体亲和从而防止组胺对受体激动效应并能产生抗过敏作用的药物49.质子泵抑制剂:称H+/K+-ATP酶催化下,ATP水解并使离子输出受阻产生胃酸分泌抑制作用的药物。50.镇痛药:一类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选择性减轻痛觉而不影响其他感觉的药物。51.阿片受体:具有高亲和力、可饱和的,可在脑膜上与阿片生物碱进行立体化学特异性结合的受体52.ACEI:即血管紧张素转化抑制剂,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的一类药物,主要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引起血管扩张,降低外周血周动脉血管阻力有轻度尿钠排泄增多,对心率和心肌收缩力无影响。53.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干扰胆固醇生物合成用于治疗高血脂症的药物如洛、普伐他汀。54.逆转录酶:艾滋病病毒复制过程中一个重要酶,它利用病毒的RNA合成DNA,使得病毒得以复制,抑制剂主要分核苷类和非核苷类。55.维生素:维持生命正常代谢过程的必需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通常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而必需从食物中摄取。56.经典抗代谢物:干扰细胞正常代谢过程的一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化学结构与机体必需的代谢物质,如嘌呤、嘧啶、叶酸等,非常相似可与相应的代谢酶竞争,与酶形成结合物干扰核酸代谢从而阻止细7胞分裂增生。57.生物前体:特殊的前药须在体内经过氧化还原等复杂反应使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后才能产生预期的药理活性,此种前药为生物前体。58.药物的杂质:是指在生成贮存过程中引进或者产生的药物以外的其他化学物质,包括由于分子手型的存在而产生的非治疗活性的光学异构体。综合题复习题例局麻药的发展l从南美洲古柯树叶中提取得到一种生物晶体,命名为可卡因。l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其具有成瘾性及其他一些毒副反应性质,人们开展了对可卡因的研究改造。l将可卡因水解后得到(一)爱康宁、苯甲酸及甲醇,三者都不具有局部麻醉作用。l倘若用其他羧酸代替苯甲酸与爱康宁成酯后,麻醉作用降低或完全消失,这说明苯甲酸酯是可卡因具局麻醉的主要原因。l从托哌可卡因分子结构中只存在苯甲酸酯结构而不存在羧酸甲酯基,但同样具有局麻作用证实了苯甲酸酯的局部麻醉作用。l确定了苯甲酸酯的结构后开始对可卡因进行改造简化。l当去除可卡因N上的甲基后发现对其生理活性无显著影响,但将其季铵化后,则活性丧失,阿尔法优卡因、贝塔优卡因均有类似可卡因8的局麻作用,说明莨菪烷双环结构是非必需的。l证实对氨基甲酸乙酯具有局麻作用后之后又发现,含OH的可卡因具有较强的局麻作用,此类药物溶解度较小,人们在氨基甲酸酯中引入氨基醇结构合成了一系列化合物,最后开发出了普鲁卡因。先导化合物的发现途径及相应药物,举例注意总结扩展l随机发现:青霉素、普萘洛尔。l天然药物的活性成分中获得奎宁﹑利血平、吗啡阿托品、普鲁卡因。l从体内内源活性物质为先导化合物,以组胺设计西咪替丁。l从药物代谢物中寻找磺胺类、奥沙西泮。l通过观察药物的临床副作用:磺胺类、利尿药、降血糖药等。l基于生物大分子结构设计得到:卡托普利。l通过组合化学。l从药物合成中间体中发现:异烟肼。l从其他新发展的方法:1。CADD2。综合技术平台3。翻译寡核苷酸技术。先导化合物优化烷基连或环的结构改造吗啡→吗啡喃类→烯基哌啶类:如美沙酮。9合成抗菌类和抗病毒药物。合成抗菌药物是指除抗生素以外的康生化合物,能有效抑制和杀灭病原体微生物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磺胺类药物①开创了化学治疗的新纪元②提出了代谢拮抗学说③使人们认识到从体内代谢产物中寻找新药的可能④根据其副作用又发现了具有磺胺结构的利尿药和降血糖药。磺胺类药物构效关系4.抗菌增效剂:抗菌药物和其他药物在一起使用时,所产生的治疗作用大于两个药物分别给药的作用总和。①磺胺类药物和甲氧苄啶合用是通过了抑制叶酸代谢过程中二个不同酶而产生。②棒酸与青霉素对能使药物分解的酶作用来增加药物抗菌作用。③异烟肼与利福平作
本文标题:比较全的药物化学重点名词解释简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920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