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无题》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无题》是李商隐情诗中的名作,表现了恋人离别时的忧伤痛苦,抒发了男女双方刻骨铭心、缠绵执着的相思之情,并表达了对美好愿望的追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以春蚕之丝和蜡矩之泪这两个象征意象来表现相思之深和对爱情的忠贞,形象贴切,含意隽永。学生情况分析作为“唐诗精华”诗歌朗诵部分,《无题》一诗的教学还是以诗歌的朗诵为主,通过指导学生的朗诵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2)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2、过程和方法: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使学生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教学重点1、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2、熟练背诵全诗。教学难点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1、播放《别亦难》导入:别亦难,别亦难,歌声悠悠,情意绵绵,这首徐小凤的《别亦难》其实出自唐代李商隐的《无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2、展示原诗:(1)、欣赏诗歌朗诵(2)、学生散读、自读、巡视过程中正音、正字(3)、抽学生朗诵诗歌(4)、全班齐读二、品读诗歌1、从诗的内容、形式上来说。这是一首什么诗?----形式上:七言律诗内容上:离别诗2、从那里可以知道这是一首离别诗?分析“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句,句中两个“难”怎样理解?相见难:困难别亦难:痛苦、舍不得3、既然是离别,那是在什么季节呢?----春末从那里可以看出?分析:东风无力百花残东风:春风,4、板书:相见难别亦难离别之难5、这是一首写春末的离别时,那么是谁与谁离别呢?恋人6、恋人相别肯定是舍不得的,因为相见困难所以肯定是要思念着对方的,那么思念到了什么程度呢?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7、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比喻:相思好像蚕丝一样直死才尽,思念之泪好像蜡炬一样烧完才干双关:“丝”谐音“思”“烛泪”亦是“相思泪”原意:比喻对意中人至死不渝的爱情和无尽的思念新意: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着追求(歌颂无私奉献的精神)8、刚才我们分析了首联、颔联,感受到了离别之难、相似之苦,那么颈联和尾联同学们是否明白?9、分析“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晓镜”一句:早晨对着镜子梳妆,发现镜子中鬓角的头发白了。为什么?因为思念对方。“夜吟”一句:担心对方夜里吟诗感觉寒冷。夜里对月吟诗是多么风雅的事,为什么会感觉寒冷呢?因为孤单、寂寞、思念板书:彼此牵挂10、这两个人是这样的思念对方,却又不能相见,是不是住的地方相隔很远呢?不是。“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蓬山”是仙山,怎么有“蓬山”呢?难道他们像牛郎织女一样?“蓬山”这里指对方住的地方,“无多路”说明不远。既然不远,为什么不去看对方呢?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诗中没有明说。(板书:相见难)既然项艰难,又思念着对方,怎么办呢?“青鸟传书”11、小结这是一首著名的爱情诗,主要表现了恋人离别时的忧伤痛苦,抒发了缠绵执着的相思之情,并表达了对美好愿望的追求。由于李商隐个人遭遇的不幸,他所吟咏的诗就显得格外复杂深沉,委婉含蓄。12、再次齐读《无题》13、这首诗有内容吗?又,既然有,为什么又叫“无题”呢?--1、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2、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诗中之意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标以“无题”三、拓展学习1、李商隐的无题诗有10多首,有时为了区别,我们就取诗的首句放在后面,再比如下面这首〉《无题》《无题》(昨夜星辰)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2、教师朗诵诗歌3、学生朗诵解释“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虽然没有彩凤的双翼,相隔距离又元,但是在感情上我们却早已齐赫、沟通。四、补充李商隐资料(幻灯片提示)
本文标题:无题--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936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