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高考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
古典诗词鉴赏表达技巧——修辞手法表达技巧•指诗人在借助语言文字塑造艺术形象时,灵活运用一般创作规则和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手段。•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收到了怎样的效果等。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2、表现手法3、修辞手法4、结构技巧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一、表达方式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表达方式有哪些?不。所以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四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2.“说明”在诗歌中常用不常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概述四种表达方式记叙:就是记述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议论:就是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抒情:就是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等主观感情。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表达方式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王昌龄《闺怨》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记叙)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描写)(议论)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抒情)•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叙事、描写、议论、抒情为一体设题方法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怎样的效果?3、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4、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XX这一手法的?解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明手法)2、结合诗句解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阐运用)3、这种手法怎样地生动形象地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析效果)一.修辞手法1、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还有双关、互文、通感、顶针等。2、技法解密:A.明辨修辞手法: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构成、特点B.洞悉表达效果鉴赏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重点不是辨识和判断,而是分析体会修辞的妙处,即分析表达效果,体会对其塑造形象、抒发情感、体会主旨的作用。比喻•定义: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表达效果:突出事物特征,描摹事物形象生动的作用,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分类: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明喻(像、如、一般、似):小明像一只顽皮猴子。•暗喻(是、变成、成为):小明是一只顽皮猴子•借喻:那只猴子真顽皮!(猴子=小明,而不是真猴子!)•博喻:就是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又叫连比。运用博喻能加强语意,增添气势。•例1:“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析】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例2:《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净,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青玉案宋·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词中下片“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甚是为人称道,试简要分析词人在这里运用的修辞手法。•下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步骤一)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来比喻作者的愁思。(步骤二)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新颖别致,富有意境,有力地抒发了词人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这样写,(步骤三)•[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乔吉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这首小令形象鲜明,气韵生动,主要得力于修辞手法的成功运用,请具体指出并简要分析。参考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瀑布说为“雪练”“冰丝”“露华”是借喻;末三句,用比喻词“似”提起,是明喻,而且是博喻,通过多方比喻,描绘了瀑布的动态、静态之美。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古诗鉴赏,主要是拟人。拟人的表达效果:使事物人格化,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能启发人联想,使人倍感生动有趣,描写的物更形象、生动。•例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析】诗歌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之情跃然纸上。例2: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析】“关不住”、“出墙来”用拟人手法,写活了“红杏”,表现出早春的蓬勃生机。从而说明一切美好的、向上的、生机勃勃的事物,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任何力量都禁锢不了的。•例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析】这首诗一反前人写法,不以杨柳的细柔形象来形容美人身材苗条,而是用拟人的手法,让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例4: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山园小梅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与金尊。•请分析进颈联的修辞手法。•参考答案: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霜禽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借代•定义: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表达效果:突现描写对象的特征,可使语言含蓄、简练,引发读者联想。•例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析】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例2:“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析】诗中以“丝竹”代音乐。例3:“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析】诗中的“鞍马”代“客人”。例4:举酒欲饮无管弦。•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请找到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分析其表达作用。•“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两句用了借代的手法,“香”“暗香”均是借体香来指代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争相去看灯、戏耍的女子,这样写含蓄而又生动,这些女子的欢闹与下文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人”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后者的可贵。夸张定义: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表达效果:更鲜明地突出事物特征、更强烈地表达诗人的情感。例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析】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例2:《早发白帝城》中,“千里江陵一日还”,诗人“朝辞白帝”,“千里”之遥“一日”即还,通过对比夸张,突出舟行之快,同时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也跃然纸上。例3:《望庐山瀑布》中,诗人以“飞流直下三千尺”来写瀑布雄壮气势,又由此联想到“银河落九天”,将夸张和比喻有机结合起来,写得惊心动魄而又极富奇情壮采。另外:力拔山兮气盖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上邪《汉乐府》上邪,我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少女以五件不可能出现的事为誓,表达了对爱情的热烈忠贞和无所顾忌的追求,人物形象鲜明,情感真挚而强烈。对偶•概念: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例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析】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可以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说明。这首诗的三四句运用了对偶修辞(步骤一).三四句中“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步骤二).对偶的运用,使得本诗语言更加简练、整齐,写出了诗人“春行”途中的所见所闻:有山有树,有花有鸟,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花自落”、“鸟空啼”之景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也透露出了作者的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排比作用:1.意象繁密,语言精练。2.感情强烈,真挚感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设问概念: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作用:开头以问题引入,领起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例1:“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析】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反问•概念: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作用: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例1:“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题乌江亭》•【析】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反复•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2.硕鼠硕鼠,无食我黍。•3.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作用:•1.音节舒缓和谐,朗朗上口。•2.强调主题,形成气势,突出情感。•3.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互文•定义: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作用: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例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范仲淹)意思是不因「物」﹝所处环境﹞或「己」﹝个人遭遇﹞而喜,也不因「物」或「己」而悲。例2: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句前部分省去“壮士”,句后部分省去“将军”,“将军”与“壮士”分置,前后互相交错补充。例3:“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秦”和“汉”是互相补充。即明月仍是秦汉时的明月,山关仍是秦汉时的山关,并非明月属秦关属汉。分析下列句子的意思:1、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意思是:开我东、西阁的门,坐我东、西阁里的床。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分析:东市”“西市”“南市”“北市”组成互文,意思是跑遍了许多市集,购齐了出征所需之物,而不是在某一个集市上只买某一样东西。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借助语音或语义的联系,使语句同时关涉两种事物,这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叫双关。•利用词语的谐音关系(音同或音近)构成的双关叫谐音双关。•借助词语的多义关系构成的双关叫语义双关。竹枝词(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析】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晴”与“情”同音,是双关。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言情,但传情的含蓄,给女方获得的印象是“道是无情却有情”。•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析:“丝”字与“思”谐音,意思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10年广东卷
本文标题:高考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943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