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条形统计图》说课稿隆湖四站小学方熙瑶课程改革,让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强烈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统计与概率既是生活内容,也是数学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就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统计知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继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和相应统计表后出现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知识。这后还会认识更多形式和种类的统计图,如复式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不难看出,本单元内容既是旧知的迁移与发展,也是以后学习的认知桥梁。在教学设计中,我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出发,完成整课的教学――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二、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四年级下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但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在第一学段中,已掌握部分统计知识,具有一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能力。而通过长期地学习策略和思维的训练,以及我校“生本教学”的实验这个班的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经验与能力。三、教学目标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在提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2、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3、经历观察分析数据的过程,让学生体验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为: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征,会正确分析相关的数据。难点为:知道条形统计图中单式与复式的区别。四、教学策略本课就主要采用了其中的“问题探究策略”。问题探究策略,以问题为核心,以研究问题为重点,以培养学生思维策略为目标,设计迁移性、过渡性、反馈性、强化性、延伸性等问题。通过有效问题的有效解决,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肖伯纳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各有两种思想。”说明合作交流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创新。在教学策略的引领下,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五、教学过程因此教学过程设计为: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深化认识,运用提高六个环节。围绕“问题”展开教学。1、创设情景。为使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联。创设了我校进行常规评比活动并提问:“如果你是小干部你想以什么形式展示每个班级每周的得分情况”学生自然的想到统计表、统计图。并提出你们想知道你们班的得分情况吗?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出示四(1)的得分统计表和统计图,并进行简单的认识,看到两张反映不同周次情况的统计图,自然地会进行比较分析。于是提出活动中的一个关键问题。2、提出问题。设问:“老师还想知道通过一周的努力我们班在哪个方面进步的最大”凭借肉眼观察,肯定会有不同答案,进而发生争执。此时此刻,引导学生想办法。给予肯定的同时,追问:“有没有简单的方法,能一目了然地看清?”自然会产生把两张统计图合二为一的需要。顺水推舟抛出核心问题:怎样将两张统计图,合二为一?学生在认知需要和问题驱使下,就开始问题的探索。3、探索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创造复式条形统计图,当两张统计图合并后,就进行展学,选取有代表性的图在黑板上进行展示,比较。并引导学生探索认识复式统计图图例的作用,体验统计图表示的严密性。4、解决问题。建构主义认为:新知,纳入认知系统中,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才完成了认知的建构,新知的内化。把复式条形统计图,纳入已有的统计知识中,并明确它的特点,完成知识建构。于是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弄清:“这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与以前学习的单式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在相互交流中充分明白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一有两种颜色的条形;二有图例。三还能反映两组数据情况。充分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内涵后,自然地揭示它的概念名称――复式条形统计图。5、深化认知。问题得以解决,认识如何深化呢?继续利用好素材,让学生完成简单的问题并提出意见。从而深化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认识。6、运用提高。学以致用。完成基本练习――第一和第二题,第一题不出示图例让学生做题学生在做题过程中进一步明白图例的重要性。本课的教学力求体现以生为本的思想,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经验,紧扣教学重点,有机整合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问题探究策略的运用,使学生在核心问题的启发下,积极主动的探究学习,促进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标题: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966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