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圣经你知道哪些《圣经》故事?哪些文学作品受到《圣经》影响?一、关于《圣经》Bible一词源于希腊文blblia意为“一组小书”,它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作者的著作汇编。翻译成汉语时,按照中国人喜欢把重要、严肃的著作称作“经”的传统,把它称之为“经”,在前面加上一个“圣”字,以示尊重,由此有了“圣经”的通俗名称。圣经《旧约全书》《新约全书》约,立约希伯来人与上帝立约基督徒与上帝立约经典犹太教经典基督教经典内容上帝创造万物和人类、希伯来人的古代传说记载耶稣生平、福音传播圣经内容图表圣经的核心实质《圣经》的核心实质是认为人的生命和宇宙都是独一上帝所创造。圣马太9世纪手抄本绘画旧约全书13世纪手抄本《旧约》亦称《希伯莱圣经》,是犹太教经典,它是古希伯来人在巴比伦俘囚(前586年)后的500年中收集编纂而成的,称之为圣典。《旧约》绝大部分用希伯来文写成,它大致形成于公元前12—2世纪之间,在公元前6—2世纪陆续汇编成书。二、旧约来源约书所谓的“约”,是相传上帝与犹太人订立的3次“约”。犹太教把它称做“约书”。后来基督教认为耶稣降生后,神和人又订了“新约”,故把从犹太教承袭下来的经典称《旧约》,而把基督教本身的经典称《新约》。三次立约相传上帝与犹太人订立了三次“约第一次立约是上帝与挪亚订立。不再毁灭世界”。(彩虹之约)。第二次立约是上帝和犹太人的祖先亚伯拉罕订立的,规定犹太人信奉耶和华是惟一的神。第三次立约是上帝和犹太英雄摩西订立的,制定了犹太教徒必须遵守的“十诫”。(西奈之约)摩西十诫1.除了耶和华以外不可有别的神,2.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不可侍奉这些偶像,3.不可妄称耶和华的名,4.工作劳碌六天,第七天要安息,5.要孝敬父母,6.不可杀人,7.不可奸淫,8.不可偷盗,9.不可作假见证害人,10.不可贪恋他人的房屋、妻子、仆婢、牛驴及其他一切。三、《旧约》内容1.律法书《旧约》共有39卷929个篇章,从文学角度看,其内容可分为五部分:《创世纪》1至11章,创世神话:亚当夏娃失乐园,挪亚方舟12至50章章,希伯来传说和希伯来史诗。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约瑟的传奇故事和摩西出埃及等。美术作品《创世之初》美术作品《创世之初》:英国浪漫主义诗人、艺术家布莱克的作品,诗集《欧洲》的扉页插图。上帝飘拂的发须如火焰,俯身朝向混沌的下界,手中劈出闪电,将光明与黑暗分开,气势宏伟。美术作品《上帝裁决亚当》美术作品《上帝裁决亚当》:布莱克作品。上帝和亚当的发须、火焰、马鬃、和马尾都以波浪曲线构成,显示激烈、流动的不安定感,加强上帝的震怒和亚当的恐惧。将上帝的御座描绘成火的战车,这是画家的独特想象。2、历史书共10卷,包括《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上下,《列王记》上下,《历代志》上下,《以斯拉记》,《尼西米记》。它们是以色列和犹太立国和亡国的历史。这些历史书表现出散文的特色,既有史实,又有传说故事和诗歌,具有文学价值,和我国史书相似。所罗门断案《列王记》上第3章记载所罗门王审案是一个著名的故事。两个妓女都争抢一个男婴,说他是自己亲生。所罗门就吩咐说,拿刀来,把孩子劈成两半,两个妇女各一半。孩子的亲生母亲心痛孩子,就说:“求我主把孩子给那妇人吧,万不可杀他!”另一妇人说:“这孩子既不归我,也不归你,把他劈了吧。”所罗门认为不忍杀孩子的是他的真正母亲。把孩子判给了她。美术作品《所罗门断案》17世纪法国普桑作品。画面左右对称,所罗门和两个母亲构成稳定的三角形,是典型的古典派画风。所罗门的形象威严肃穆,有如耶稣。法·普桑·所罗门断案中西文学平行比较《灰阑记》:两个妇女争一个孩子的故事,在中国也有,叫《灰阑记》。即在地上划一圆圈(灰阑),谁能从圈中拽出小孩,小孩就归谁,真正的母亲不想伤害自己的亲骨肉,就放弃拽小孩。县官将孩子判给真正的母亲。比较文学的平行研究:通常喜欢举所罗门断案和中国《灰阑记》的例子。表明中西文学有相同的题材,值得研究。英雄参孙美术作品《参孙和大利拉》美术作品《参孙和大利拉》:17世纪荷兰画家威尔夫的作品,画作以灰暗的罗马风格建筑为背景,参孙熟睡在大利拉的膝头上,没有丝毫惊惶。大利拉冷静地剪下参孙的头发,她的裸露的上身泛着白光,冷艳醒目,表现了一种残酷的美。美术作品《参孙被剜去双眼》17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的作品。伦勃朗的历史题材作品擅长表现故事中外在动作的激烈冲突达到顶峰的一瞬间。《参孙被剜去双眼》突出的是参孙的右眼正插入一把刀,鲜血四溅,他的手脚抽紧,表现出巨大的痛苦。3.先知书共15卷,《以赛亚书》、《耶利米书》、《但以理书》等。所谓先知是先知先觉的社会思想家和改革家,他们生活在以色列受苦的年代,看到社会的黑暗和种种弊端,于是假托上帝的名义,以宣讲“神谕”的形式奔走呼号,揭露社会的不平。在形式上,它采用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来针砭时弊。4、诗歌共10卷,包括抒情诗和哲理诗。《雅歌》是以爱情为主的抒情诗集。《雅歌》各诗,多用女子口吻,少数用男子口吻,以表达爱情。它们多数是个人咏叹和祝愿,有的篇章是男女对歌。诗中的爱情既自由又坚贞,热烈奔放,诚挚坦率。5、小说希伯来小说最早产生在公元前4世纪。《路得记》反映普通人的生活,描写婆媳友好相处。四、《圣经》对欧美文学的影响1.欧洲文学的书面源头除古希腊文学外,圣经《旧约》文学是欧洲文学的另一重要母体和源头。《旧约》被翻译成希腊文,成为基督教《圣经》的组成部分后,对欧洲的社会生活和文学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成为欧洲文学的书面源流之一。2.欧洲文学艺术的一大特点《旧约》的宗教思想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不仅成为欧洲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而且成为欧洲文学的一大特点。中世纪,教会文学、世俗文学英雄史诗。骑士传奇、宗教戏剧。宗教画、宗教音乐、哥特建筑。五、圣经文学原型圣经文学包括很多原型,它们在文学史的传承中,形成跨文化的符号,触发西方作家的创作灵感,他们在文学创作中广泛运用圣经原型来构思作品和表达既定的思想意识。1.原罪原型亚当夏娃偷吃禁果,犯了原罪。因此人生来就有罪,首先要向上帝承认有罪,要认罪服罪,不可违背上帝的意志。sin2.献祭原型(Sacrifice)祭品、牺牲品,为世人牺牲。祭品多为羔羊,称献祭的羔羊,或献身的替罪羊。《约翰福音》记耶稣是第一个献祭的羔羊。约翰说:“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的孽”。美术作品《善良的牧人与羊群》美术作品《善良的牧人与羊群》:5世纪镶嵌画的代表作。描绘化作牧人的耶稣坐在羊群中,他的身体形成正侧面两个姿态。整个色调是天蓝色。美术作品《好牧羊人幼儿基督》美术作品《好牧羊人幼儿基督》:17世纪西班牙穆里略作品。好牧羊人是愿意为羊舍命的牧人,象征为人类牺牲的耶稣。画家把耶稣画成儿童形象,清澄的色彩营造出高雅的情调。耶稣的神情里有与年龄不符的严肃,似乎意识到自己为人类赎罪的重担。祭坛《创世纪》大洪水退后,挪亚筑祭坛,拿各类洁净的牲畜、飞鸟,献在坛上为燔祭,感谢上帝。例:苔丝被捕悬石坛。于连死,头颅放大理石桌上。克利斯朵夫肩扛孩子过河。都具有死亡-再生的献祭原型。3.英雄原型圣经英雄的代表是摩西和耶稣。在民间传说中,摩西是以色列人敬爱的民族英雄和先知,他被捧上圣者的宝座。摩西美术作品《发现摩西》美术作品《发现摩西》:17世纪法国画家普鲁东作品。作品中,在尼罗河漂流的婴儿已经被救上岸,法老女儿和婴儿形成一种相互呼应的关系。画面色彩明快,风景清新,洋溢着喜庆的气氛。法·普鲁东·发现摩西美术作品《打碎十诫石板的摩西》美术作品《打碎十诫石板的摩西》:17世纪荷兰伦勃朗作品。摩西见到以色列人崇拜异教之神,愤而摔碎上帝所授的《十诫》石板。画家主要表现摩西深深的失望和无奈,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摩西故事结构摩西故事,显出了一个固定的结构:蒙难——神恩——救赎——永生新约中的耶稣与此对应,也如此。参孙故事的结构与此相反。(从成功开始)英雄原型含义根据摩西的故事,形成了圣经文学的英雄原型。英雄原型包括三层含义:(1)探求:英雄(救星、救助者)踏上征途,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2)入门仪式:英雄从无知到涉世成人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出走、转变、归来。(3)献身的替罪羊:为世人赎罪,谋取幸福而牺牲。影片《十诫》影片《十诫》:好莱坞大片,奥斯卡获奖影片。导演西席地密尔,主演却尔登希斯顿。演绎摩西经历,率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带着十诫的石板到迦南。4.救赎原型•《出埃及记》是一个寻求救赎的旅程,形成救赎原型和朝圣之旅。这个寻求的原型。已经超越宗教的界限,成为人生寻求救赎的旅程。•朝圣之旅是旅程文学的宗教表现,世俗旅程与属灵的旅程。“寻求者将得救。”•但丁《神曲》、17世纪英国班扬《天路历程》、弥尔顿《失乐园》、19世纪托尔斯泰《复活》,具有朝圣,寻求精神回归的心路历程。5.伊甸园原型伊甸园是亚当夏娃居住的乐园净土,象征天堂乐园,世外桃源。例如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林园,便是人间伊甸园的象征。20世纪的亚当夏娃——梅勒斯和康妮在林园中偷尝“禁果”,获得新生,最终事情败露,被赶出林园。16世纪德国画家克拉纳赫作品。作品描绘的是人类始祖在原罪之前伊甸园的祥和景象。亚当夏娃正在接受上帝的祝福。夏娃脸上泛着幸福的笑容,柔和的裸体散发着淡淡的官能气息。画家把这种裸体女性形象引入宗教画,风靡16世纪的德国画坛。
本文标题:第三讲+圣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966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