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试题/课件 >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八章:消化系统
第八章:消化系统第九章营养、代谢与体温调节营养物质(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矿物质水维生素膳食纤维新陈代谢=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第一节:*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形态结构:消化管:(口、咽、食管、胃、小肠、大肠6个)消化腺(唾液腺、胰脏、肝脏等)第二-第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2个(消化与吸收)第八节(补充):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概述:消化系统组成消化管消化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十二指肠空、回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大消化腺小消化腺大唾液腺、*肝胰第一节:*消化系统的形态结构:(1)消化管:*①口:口腔壁+口内容物(舌,牙)②咽:③食管:3个狭窄:*④胃:*⑤小肠:*⑥大肠:(2)消化腺:①*唾液腺②胰腺③*肝脏①口:A,口腔壁①口腔:B,内容物舌:牙*:牙牙的分类与数目(按出生与形态)牙的形态、构造牙冠牙颈牙根牙釉质牙骨质牙质牙髓形态构造牙骨质总结:*口内容物:2个舌:分部:分为3部分:舌尖;舌体;舌根。结构:上面有乳头;下面:舌下阜(2对唾液腺的开口)牙*:a,分类:按出生:乳牙、恒牙(名称、数目)。按形态: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b,外形结构:牙冠;牙颈;牙根c,组织结构:牙釉质(全身最硬的组织);牙骨质、牙质、牙髓腔第一节:*消化系统的形态结构:(1)消化管:*①口:口腔壁+口内容物(舌,牙)②咽:③食管:3个狭窄:*④胃:*⑤小肠:*⑥大肠:(2)消化腺:①*唾液腺②胰腺③*肝脏②咽:漏斗性肌性器官,上起自颅底,向下至C6下缘续于食管;鼻咽口咽喉咽③食管:3个狭窄第一节:*消化系统的形态结构:(1)消化管:*①口:口腔壁+口内容物(舌,牙)②咽:③食管:3个狭窄:*④胃:*⑤小肠:*⑥大肠:(2)消化腺:①*唾液腺②胰腺③*肝脏④胃:补充:腹部分区与腹膜左右上腹部(季肋部);左右侧腹部(腰部);左右下腹部(髂窝部);上腹部、中腹部和下腹部。胃的位置与结构特征:a,胃的位置、形态与分部形态:上下两口(贲门+幽门);前后两壁大小两弯:(胃大弯与胃小弯)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幽门窦幽门管分部b,胃组织结构:胃襞胃区胃小凹胃腺分类及其细胞组成胃腺胃小凹表面上皮细胞粘液颈细胞壁细胞主细胞胃的功能第一节:*消化系统的形态结构:(1)消化管:*①口:口腔壁+口内容物(舌,牙)②咽:③食管:3个狭窄:*④胃:*⑤小肠:*⑥大肠:(2)消化腺:①*唾液腺②胰腺③*肝脏⑤小肠a,位置、分部(分段)及其特点: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十二指肠上部降部水平部升部空肠、回肠B,小肠的组织结构:小肠绒毛小肠绒毛第一节:*消化系统的形态结构:(1)消化管:*①口:口腔壁+口内容物(舌,牙)②咽:③食管:3个狭窄:*④胃:*⑤小肠:*⑥大肠:(2)消化腺:①*唾液腺②胰腺③*肝脏⑥大肠:a,位置与分部*:盲肠(包括阑尾)结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b,大肠结构特点:大肠盲肠与阑尾阑尾的位置a,位置与分部*:盲肠(包括阑尾)结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b,大肠结构特点:大肠a,位置与分部*:盲肠(包括阑尾)结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b,大肠结构特点:大肠结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直肠直肠(男性、女性)肛管a,位置与分部*:盲肠(包括阑尾)结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b,大肠结构特点:大肠B,大肠结构特点:3个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2)消化腺①唾液腺:*3对大唾液腺的位置与开口②胰腺:a,位置、外形及分部b,结构及功能:③肝脏*:a,位置、形态b,肝的组织结构:*肝小叶第一节:*消化系统的形态结构:(1)消化管:*①口:口腔壁+口内容物(舌,牙)②咽:③食管:3个狭窄:*④胃:*⑤小肠:*⑥大肠:(2)消化腺:①*唾液腺②胰腺③*肝脏*3对大唾液腺位置分部胰头胰体胰尾作用胰肝位置和体表投影: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形态及大体结构:肝外胆道肝的组织结构:肝的位置和体表投影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在成人右肋弓低点下方,一般不能触及。肝的位置及体表投影形态肝上面借镰状韧带分为左、右叶;肝下面“H”形沟,横沟为肝门。肝小叶*肝外胆道输胆管道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胆囊管胆囊与输胆管道胆囊输胆管道第二节~第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2方面)功能(一):*消化功能(二):吸收消化与吸收大分子小分子上皮细胞血液、(不能吸收)(可吸收)淋巴液消化吸收消化方式:化学性消化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总体的)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5个P184--------机械收缩---机械性消化功能(一):消化部位:(4个)(1)口腔:(2)胃*:(3)小肠*:(4)大肠:(1)口腔的消化①消化液---唾液及其作用唾液的性质和成分:低渗液,水分占99%唾液的作用:唾液分泌的调节:神经反射性调节②口腔的运动(机械性消化)*口腔2种运动的概念咀嚼:是由咀嚼肌群按一定顺序收缩完成的反射动作,受大脑意识控制。吞咽(包括食管的蠕动):是指食物由口腔经咽、食管进入胃的过程,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反射性动作。食管的蠕动(2)胃的消化*(2)胃的消化*①消化液作用---胃液(化学性消化)a,胃液性质b,成分及作用*:盐酸(胃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和碳酸氢盐:两者形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内因子②胃的运动(主起机械性消化):胃液的分泌外分泌腺:贲门腺:粘液腺泌酸腺∶壁细胞(盐酸、内因子)主细胞(胃蛋白酶原)粘液颈细胞(粘液)幽门腺:碱性粘液表面上皮细胞粘液颈细胞壁细胞主细胞胃液的成分与功能:盐酸盐酸∶由泌酸腺的壁细胞合成作用:1)激活胃蛋白酶原并提供酸性环境2)杀菌3)引起促胰液素的释放,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4)促进小肠初段对铁、钙的吸收胃液的成分与功能: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无活性),由泌酸腺的主细胞分泌,要变为胃蛋白酶才能发挥其活性作用。胃液的成分与功能:粘液-碳酸氢盐屏障(2)胃的消化*①消化液作用---胃液(化学性消化)a,胃液性质b,成分及作用*:盐酸(胃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和碳酸氢盐:两者形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内因子②胃的运动(主起机械性消化):表面上皮细胞粘液颈细胞壁细胞主细胞胃的运动A,胃的一般运动(3种主要形式)容受性舒张:迷走反射紧张性收缩:蠕动:受胃平滑肌的慢波控制B,胃的特殊运动:2种(胃排空+呕吐)容受性舒张胃的蠕动胃的排空B,胃的特殊运动:2种(胃排空+呕吐)胃排空:*概念、速度、控制因素及特点胃内因素促进排空:食物量、胃泌素十二指肠因素抑制排空:肠-胃反射、肠抑胃素(3)小肠的消化*(3)小肠的消化**①消化液作用--胰液、胆汁、小肠液(化学性消化)胰液∶最重要的消化液成分和作用1)离子:Na+,K+,HCO3-,Cl-:由小导管上皮细胞分泌。HCO3-的作用∶A、中和胃酸B、提供碱性环境2)胰酶:由腺泡细胞分泌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靡蛋白酶、核酸酶等②小肠的运动:3种胆汁成分:无机物:水、Na+、K+、Ca2+、HCO3-、有机物:胆汁酸(胆盐)、胆色素、脂肪酸、胆固醇、卵磷脂胆汁的作用:a,乳化剂,减小脂肪表面张力,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b,微胶粒,与脂肪分解产物形成水溶性复合物,有利于脂肪消化产物的吸收。c,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胆汁的排放和肠肝循环小肠液小肠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P197分泌调节(no)②小肠的运动紧张性收缩:是其它运动形式的基础。分节运动*:是一种以肠管环行肌为主的节律性舒缩活动,是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蠕动:可发生在小肠任何部位,速度为0.5~2.0cm/s.蠕动与分节运动(4)大肠的消化①大肠液(消化液):粘稠的碱性液体,保护肠粘膜,润滑粪便的。②大肠的运动与排便:集团运动功能(二):吸收(概念)吸收的部位:小肠(小肠绒毛)几种营养物质的具体吸收:①水与无机盐②糖类与蛋白质:主动转动③脂肪的吸收:有两种方式④维生素:均为扩散(被动方式)每天进入消化道的水离子的吸收糖类与水、无机盐总结:吸收第一节:*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形态结构:消化管:(口、咽、食管、胃、小肠、大肠6个)消化腺(唾液腺、胰脏、肝脏等)第二-第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2个(消化与吸收)第八节(补充):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4、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①神经的支配:平滑肌副交感神经:正性作用:交感神经:负性作用②具体的调节过程:(具体的反射)(2)体液调节:简单熟悉4种胃肠激素的大体功能神经对消化系统的调节:支配消化器官的传出神经交感神经∶释放NE,引起运动和分泌的抑制.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支配横结肠以上;盆神经支配横结肠以下,释放Ach(兴奋)或肽类(抑制)N对食管的支配迷走神经前支迷走神经后支迷走神经胃窦分支迷走神经对胃的支配②N对胃肠道的具体反射调节假饲实验切断迷走神经干后,分泌消失纯神经反射机制∶假饲视嗅听感受器口咽喉感受器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ⅤⅦⅨⅩ泌酸腺ⅠⅡⅧ中枢Ⅹ胃液假饲胃泌素胃酸胃蛋白酶胃神经完整窦去神经胃肠激素第九章营养、代谢与体温调节本章内容前言: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其生理功能(物质代谢:糖类、脂肪、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第一节:*能量代谢第二节:体温及其调节功能;食物来源;代谢第一节:能量代谢1、能量的来源与利用2、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和方法3、*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4个(P213)4、*基础代谢(概念)太阳能光合作用(潜能)自由能去向潜能机械能热能电能渗透能化学能植物动物人(无机物:CO2、H2O及NH3等)(有机物: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人体能量的获得与去向此法测定的每g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能量系数分别为:•碳水化合物17.15kJ(4.1kcal)•脂肪39.54kJ(9.45kcal)•蛋白质23.64kJ(5.65kcal)能值的测定CxHyOz+mO2→xC02+nH20+?ATP第一节:能量代谢•1、能量的来源与利用•2、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和方法•3、*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4个(P213)•4、*基础代谢(概念)第二节体温及其调节正常体温人和高等动物机体都具有相对恒定的温度。正常的体温是机体进行新陈代谢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体温是机体能量利用的一种重要方式!1、*概念(体温)体核温度:机体深部组织的温度。(肝温最高)体表温度:机体表层组织的温度。寒冷环境炎热环境图8-1体热模式*体温:指身体深部的平均温度,即体核温度。2、*体温正常值口腔温36.7-37.7℃直肠温36.9-37.9℃腋温36.0-37.4℃可信度:直肠温>口腔温>腋窝温3、体温的正常变动昼夜变化性别年龄肌肉活动其他因素4、体温恒定的因素(调节)调节方式:*产热与散热的调节方式:产热器官;散热方式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1)产热(1)产热器官内脏:肝产热量最大骨骼肌:活动时为主。脑:其他:组织器官安静时产热量(%)活动时产热量(%)脑161内脏568骨骼肌1890其他101几种组织器官的产热百分比2)散热(1)散热器官皮肤:主要散热器官;*4种方式。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皮肤散热方式辐射传导对流蒸发图8-3皮肤散热方式对流(15%)蒸发(22%)传导(3%)辐射(60%)几种散热方式的比较方式原理影响因素应用辐射热射线肤物温差.有效面积(正变)姿势传导直接传递肤物温差.热导率(正变)冰袋对流直接传递肤气温差.风速(正变)风扇*气温≥皮肤温度时,蒸发是惟一的散热方式全章结束!
本文标题:《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八章:消化系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979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