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表达方式分类叙事诗哲理诗抒情诗创作分类文人诗民间诗形式分类诗词曲古体诗近体诗题材分类送别诗怀古诗边塞诗思乡诗闺怨诗田园诗山水诗政治诗借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时间分类古典诗现代诗诗的分类格律诗自由体诗基础知识:诗歌类别•古代诗歌阅读(11分)(2015全国一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厉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参考答案:•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9、尾联表达了作者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于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能读懂会鉴赏精表达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2、领会深层意思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技巧)营造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怎样算是读懂诗歌?读懂诗歌的方法:•(一)品标题,抓题眼;•(二)知作者,知人论世;•(三)读注释,抓暗示信息;•(四)析意象,把握特定含意;•(五)看字词,把握诗歌语言特点;•(六)明典故,取用原来意义;•(七)抓尾句,卒章显志。(一)品标题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它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答:“送”字提示了我们,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用“春江渺茫”“日暮”“何处泊”“断人肠”等,表达了作者惜别哀伤之情。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羁旅之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季节内容借助题目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请快速辨别以下诗歌的思想感情。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比喻主考官比喻好友张水部训练: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既而将诉于舅姑《柳毅传》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⑴洞房昨夜停红烛⑵,待晓堂前拜舅姑⑶。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⑷?⑴张水部:即张籍,曾任水部员外郎。⑵洞房:新婚卧室。停红烛:让红烛通宵点着。停:留置。⑶舅姑:公婆。⑷深浅:浓淡。入时无:是否时髦。这里借喻文章是否合适。作品译文:洞房里昨夜花烛彻夜通明,等待拂晓拜公婆讨个好评。打扮好了轻轻问丈夫一声:我的眉画得浓淡可合时兴?创作背景:此诗于宝历(唐敬宗年号,825—827)年间,朱庆馀参加进士考试前夕所作。唐代士子在参加进士考试前,时兴“行卷”,即把自己的诗篇呈给名人,以希求其称扬和介绍于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朱庆馀此诗投赠的对象,是官水部郎中的张籍。张籍当时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与韩愈齐名。朱庆馀平日向他行卷,已经得到他的赏识,临到要考试了,还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写下此诗,看看是否投合主考官的心意。此诗便是行卷之作。【解读】此为干谒gānyè诗(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诗人以“新妇”自比,以“舅姑”比主考官,以“画眉”比自己的诗文。以“夫婿”喻指当时在诗文上颇有名气而且又乐于提拔后进的水部郎中张籍。含蓄表达考前担心作品不一定合主考心意,求张指点。通过优美的诗韵,巧妙地表达了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仕途的一场考试前,那种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心情。(二)知作者知人论世,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时代的背景。其实,许多诗所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都与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所处的时代有关。我们要关注著名诗人的相关遭遇、境况,所处朝代国势、朝政……如:被贬——考虑有怀才不遇、报国思用等旅居外地——考虑羁旅愁思、思乡怀人之情等南宋诗人(或朝代已灭亡)——考虑收复失地之心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①魏晋诗多写建功立业,时有自然隐逸,狷介不羁之作②南朝诗多写男女相思。③北朝诗多写征战尚武。④唐诗题材丰富多彩。有希望建立军功的、反映边塞生活的、描绘山水田园的,也有献诗以求引荐的、离别思乡的。安史之乱后,有反映战争创伤、忧国忧民的;到唐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于是悯农诗又兴起。⑤北宋诗重义理。⑥南宋诗重抒爱国情,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丧,这一时期的忧国爱国题材就成为当时诗词中的时代强音。⑦南宋末年以及明朝末年的汉族爱国诗人面对异族入主中原,纷纷表现出时危显臣节的气势。因此诗歌之中多重忠义。⑧清诗多为遗民诗(易代后不仕新朝的“遗民”的诗作)和革新诗。(三)读注释诗歌的注释•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些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对这一内容读诗时一定不能忽略。望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注: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故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你读出了什么呢?(情感)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是表达梦醒后面临处境的无限凄凉。联系作者注释春日即事李弥逊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思考: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什么情感?训练【解读】有了这一介绍,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就容易多了。不难看出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从这些凄凉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这正是作者因反对秦桧而被免职后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诗人真正是触景生情,情由景生。•解析(1)解答此类题目,要先找出有哪些景物,景物特点如何,描写景物运用什么手法;作用往往是营造……意境,渲染……气氛,烘托……情感。•(2)解答这道题,要抓住景物的特点,以及直接表明情感的词语“伤怀”“增怅望”等。•答案•(1)融情入景,以景语始,以景语终,在层层铺叙、描写中表达了伤离怀旧的心绪。(或词作开篇描绘碧水放冷光、黄云聚焦、大地苍茫、落叶满阶、又有砧杵声声入耳之境,视听结合)(或动静结合)营造衰飒、萧索的意境渲染气氛,烘托出词人此时此地的悲苦心境。(手法答出拟人,可酌情给分)(2)①故人故园之思。漂泊异乡,秋天日暮听到砧声时,很自然地会起故园之思。“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在写景中透露出怀人的情思。②时光流逝的慨叹。惊秋,砧杵声催让诗人不觉生出时光飞逝的慨叹。③贬谪之后知音难觅的慨叹。“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婉转地表达出在遭贬谪以后的生活历程的孤单。“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流露出知音难觅无人理解的悲苦。(四)析意象“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作者通过九个组合的意象营造了一种萧瑟苍凉的意境,并借此写出了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悲苦的情怀(或:有家归不得、孤寂悲苦的天涯游子)。阅读下面这首诗,谈谈它所表达的情感。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思考: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解读】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训练(五)看字词,把握诗歌语言诗歌中有一些能够帮助我们把握作品思想内容的字眼,我们都称为“情感关键字”。阅读时准确抓住情感关键字,无疑对正确理解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有重要的作用。如《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又如《钱塘湖春行》:最爱湖东行不足,……看炼字•雨晴(王贺)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春风又绿江南岸•悠然见南山•红杏枝头春意闹•四更山吐月,残夜月明楼•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实词虚词1、动词(使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哀江南》孔尚任)剩、留、见•剩: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意;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留:无这么多含义。•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迁感。•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王之涣)怨: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此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登岳阳楼》杜甫)具有夸张色彩。•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郊兴》王勃)“湿”言“光”,“疏”言“影”。•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这个“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夜影清疏,一个“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2、形容词(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凉州词》王之涣)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杜甫)“细”字,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贴切。•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行宫》元稹)本是表热闹的宫花的“红”,却形容之以表冷清的“寂寞”,运用矛盾修辞法,更觉和情深婉。3、数量词•A.用虚数——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小园赋》庾信)“一”“二”“三”“两”,寥寥几笔,鱼不一定就这么大,竹未必就这么多,但却写出了鱼虽小而有趣,竹虽少而有味的境界。•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咸阳城西楼晚眺》许诨)登城“一”望,思乡之愁,“万”里无际。未必只望一眼,愁又怎能以“万里”计,但对比中有夸张,增强了表现力,把思乡之愁写得极富感染力。•B.用确数。•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早梅》齐己)•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惜牡丹花》白居易)•C.虚数确数同时运用。•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宫词》张祜)4、虚词:疏通文意,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上兜率寺》杜甫)•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5、在形式上与众不同的特殊词。•叠韵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特殊的形容词、副词——增强韵律感、节奏感,模拟声音形态,使诗文更生动形象。)叠韵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本文标题:如何读懂诗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002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