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2018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第一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经济法基础第一章练习题一、单选题:1、狭义的法律指拥有(B)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A、司法权B、立法权C、行政权D、强制权2、关于法的本质,说法不正确的是(C)。A、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B、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C、法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D、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3、(A)是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直接原因。A、法律事实B、法律事件C、法律行为D、法律规定4、根据(D)可以把法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A、法的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B、法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C、法的主体、调整对象和渊源D、法的内容5、下列(D)可以提请仲裁。A、婚姻纠纷B、继承纠纷C、抚养纠纷D、买卖纠纷6、下列属于诉讼时效中断的是(C)。A、不可抗力B、权利人被义务人控制C、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的D、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7、行政处分与行政处罚共有的处罚形式是(B)。A、罚款B、警告C、开除D、拘役8、属于刑事责任形式的是(A)。A、没收财产B、罚款C、没收违法所得D、赔偿损失9、下列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受理范围的是(D)。A、申请营业执照,被工商部门拒绝B、认为行政机关侵犯企业经营自主权C、对税务机关罚款处罚不服D、认为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不合法10、对于仲裁,说法不正确的是(B)。A、仲裁不公开进行B、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但实行地域管辖C、仲裁委员会之间没有隶属关系D、仲裁应当开庭进行11、《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是由(B)制定发布的。A、财政部B、国务院C、全国人大D、全国人大常委会12、(C)不是绝对事件。A、地震B、洪水C、战争D、死亡13、根据行政复议法律制度规定,不属于行政复议参加人的是(D)。A、申请人B、被申请人C、第三人D、行政复议机关14、下列属于行政处罚形式的是(A)。A、行政拘留B、有期徒刑C、剥夺政治权利D、记大过15、最长诉讼时效规定,权利人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D)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A、3年B、5年C、10年D、20年16、因票据纠纷引起的诉讼,由(B)人民法院管辖。A、票据出票地B、票据支付地C、票据承兑地D、票据转让地17、由全国人大和人大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称之为(B)。A、宪法B、法律C、行政法规D、部门规章18、根据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达到一定年龄阶段,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公民,应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该年龄阶段为(A)。A、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B、18周岁以上C、10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D、不满10周岁19、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D)日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A、3B、5C、10D、1520、张三犯数罪的,有期徒刑的总和刑期在35年以上,则法院最终确定的刑期是(A)。A、最高不能超过25年B、最高不能超过20年C、最低不能低于10年D、最低不能低于30年二、多选题:1、法是由国家(AB),以权力义务为主要内容,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行为规范及其相应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A、制定B、认可C、发明D、创设2、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具有规范性;具体又表现为(BC)。A、强制性B、利益导向性C、概括性D、阶级性3、法律关系是指被法律规范所调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构成要素包括(ABC)。A、主体B、客体C、内容D、对象4、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下列关于仲裁协议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BC)。A、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应当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提出B、当事人双方没有订立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C、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D、仲裁协议可以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采用口头形式5、下列属于主刑的是(BC)。A、没收财产B、无期徒刑C、管制D、驱逐出境6、下列选项中,不适用《仲裁法》解决的是(ACD)。A、甲乙之间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B、甲乙之间的设备买卖合同纠纷C、甲乙之间的遗产继承纠纷D、甲乙之间的劳动争议纠纷7、下列选项中,属于行政责任的有(BC)。A、甲市人民法院判决要求张某召开新闻发布会对侵犯某明星隐私权案赔礼道歉B、乙市公安局对非法种植罂粟的郝某处以拘留10天C、丙市工商局对非法生产辣条的黑作坊处以罚款2000元D、丁市人民法院判处吴某无期徒刑并剥夺政治权利终身8、下列关于仲裁审理的表述中,符合仲裁法律制度规定的有(ACD)。A、除当事人协议外,仲裁应当开庭进行B、仲裁员不实行加避制度C、当事人申请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D、仲裁庭在做出裁决前,可以进行调解9、下列案件中,适用《民事诉讼法》的有(ABD)。A、公民名誉权纠纷案件B、企业与银行因票据纠纷提起诉讼的案件C、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因税收征纳争议提起诉讼的案件D、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劳动合同纠纷提起诉讼的案件10、仲裁协议的内容主要包括(ABC)。A、仲裁事项B、选定的仲裁委员会C、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D、人民法院同意仲裁的意思表示11、关于行政诉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A、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B、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C、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做出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D、行政诉讼是行政法制监督的一种特殊形式12、下列各项中,可导致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有(ABC)。A、权利人提起诉讼B、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C、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D、发生不可抗力致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13、甲、乙因合同纠纷申请仲裁,仲裁庭对案件裁决未能形成一致意见,关于该案件仲裁裁决的下列表述中,符合法律规定的有(AC)。A、应当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裁决B、应当由仲裁庭达成一致意见作出裁决C、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裁决D、仲裁庭不能形成一致意见时,提请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14、仲裁的基本原则包括(ABCD)。A、自愿原则B、依据事实和法律,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的原则C、独立仲裁原则D、一裁终局15、根据行政复议法律制度的规定,被申请人的下列具体行政行为中,行政复议机关应当予以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违法的有(ABCD)。A、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行政行为B、违反法定程序的行政行为C、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行政行为D、适用依据错误的行政行为三、判断题:1、法都是由国家制定,凭借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行为规范。(F)2、对金融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应当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F)3、二审法院的判决是终审的判决。(T)4、仲裁委员会可以在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设立,并按照行政区划层层设立。(F)5、以法律关系主体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法律后果的就是法律行为。(T)6、间歇性的精神病人犯罪的,不负担刑事责任。(F)7、法人组织分为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和特别法人。(T)8、行政复议的举证责任,由被申请人承担。(F)9、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F)10、附加刑不能独立适用,只能附加适用。(F)11、口头达成的仲裁的意思表示无效。(T)12、普通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T)13、因不动产提起的纠纷,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T)14、税务机关的工作人员被开除,他不能就此处分申请行政复议。(T)15、行政机关与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行政行为由行政机关单方面依法作出,不需要双方平等协商。(T)16、根据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F)17、人的整体不能作为法律关系的客体。(T)18、由社会现象引起的事实被称为绝对事件。(F)19、法律责任分为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T)20、仲裁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T)1.2.根据行政诉讼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行政诉讼地域管辖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经过行政复议的行政诉讼案件,可由行政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B.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案件,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C.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行政诉讼案件,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D.对责令停产停业的行政处罚不服直接提起行政诉讼的案件,由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一)法和法律:【掌握】1、法和法律的概念(1)法的概念(2)法律的概念2、法的本质。1.统治阶级意志(1),是社会客观需要的反映。(2),而不。(3)法律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并不意味着法律就完全不顾及被统治阶级的愿望和要求,法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照顾被统治阶级的利益。2.国家意志法体现的不是一般的统治阶级意志,而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意志,即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3、法的特征(2018年调整)(1)具有国家意志性;注意: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制定、认可,是国家创制法的两种方式。(2)具有国家强制性注意:法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3)具有规范性。法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具有能为人们提供一个行为模式、标准的属性,即概括性。法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分配利益,从而影响人们的动机和行为,进而影响社会关系,实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要求,维持社会秩序,即利益导向性。(4)具有明确公开性和普遍约束性法具有明确的内容,能使人们预知自己或他人一定行为的法律后果,即可预测性。凡是在国家权力管辖和法律调整的范围、期限内,对所有社会成员(包括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及其活动都普遍适用,即普遍适用性。二、法律关系:【掌握】1、概念。2、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和变动原因(1)构成要素: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主体又可以具体分为自然人(公民)、组织(法人组织和非法人组织)和国家。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可以分为3类,完全行为能力人(18岁以上的成年人;16岁以上有自己劳动收入的未成年人)、限制行为能力人(8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和无行为能力人(不满8岁的未成年人;8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客体又可以具体分为物、人身和人格、非物质财富、行为。内容包括法律权利(有权自主决定作出或不作出)和法律义务(必须作出某种行为或不得作出某行为)。(2)变动原因三、法律事实:【掌握】1、概念法律关系是指被法律规范所调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2、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和变动原因1.任何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都要有法律事实的存在。2.法律事件法律事件是指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定情况或者现象。(1)绝对事件—自然现象:如地震、洪水、台风、生老病死等。(2)相对事件—社会现象:如爆发战争、重大政策的改变等。3.法律行为法律行为是指以法律关系主体意志为转移的,能够引起法律后果,即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人们有意识的活动。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法律行为进行如下分类:分类标准具体类别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范的要求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行为的表现形式不同积极行为与消极行为行为是否通过意思表示意思表示行为与非表示行为主体意思表示的形式单方行为与多方行为行为是否需要特定形式或实质要件要式行为与非要式行为主体实际参与行为的状态自主行为与代理行为
本文标题:2018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第一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018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