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中国古典景观设计分析之---颐和园
中国古典景观设计分析之颐和园背景信息园区简介:颐和园原名清漪园,位于北京城西北郊约10km。其中,以昆明湖为主的水面占全园总面积的3/4,以万寿山为主的陆地占全园总面积的1/4。全园有各种形式的古建筑3000余间,各种乔灌木10万多株。园内有清如明镜的湖水,葱郁秀丽的山峦,金碧辉煌的宫殿,精巧别致的亭阁;规模庞大,气势宏伟,景色怡人,是中国古典园林中讲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典范,也是举世罕见的古典园林珍品。颐和园是现存最完整,也是造园艺术极高的一所大型古典皇家园林。山水是中国古典园林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像颐和园这种大园当然更不例外,不使用写意的手法凿山造水,完全是用自然之山水。整体布局1、颐和园始建于乾隆十五年,是依照原有的瓮山和西湖修建的。后来根据周围的环境进行了整体的规划,形成了万寿山和昆明湖。设计师还非常巧妙的将这些山水地形条件加以很好的利用和改造,形成今天所看到的古典皇家园林所特有的“一池三山”的格局。颐和园的设计运用散点透视手法,取得建筑全而齐不显杂乱;景物广布,不显分散的效果。主要有万寿山和昆明湖所组成,皇帝下令要在园林中体现“福、禄、寿”三个字,雷家第七代雷廷昌他设计了一个人工湖,将这个人工湖挖成一个寿桃的形状,从万寿山望下去,呈现在眼前的就是一个大寿桃。而十七孔桥连着的湖中小岛则设计成龟状,十七孔桥就是龟颈,寓意长寿。“福”字将万寿山佛香阁两侧的建筑设计成蝙蝠两翼的形状,整体看来成了一只蝙蝠,蝠同“福”,寓意多福。十七孔桥佛香阁LOREMIPSUMDOLOR仁寿殿长廊后山•后山后湖位于颐和园最北部,建筑较少,林木葱笼,山路曲折,优雅恬静,与前山的华丽形成鲜明对比。一组西藏建筑和江南水乡特色的苏州街,布局紧凑,各有妙趣。日台,象征着日月环绕佛身。•谐趣园在万寿山东麓,是一个独立成区、具有南方园林风格的园中之园。,是仿无锡惠山寄畅园而建。嘉庆十六年重修后改名为“谐趣园”。园内共有亭、台、堂、榭十三处,并用百间游廊和五座形式不同的桥相沟通。•谐趣园艺术特色颐和园作为一座皇家园林,它很好的体现出了皇家园林的华贵和精致。整个园林依照固有的山水地形加以改造,构成了它本身的大框架。又通过建筑的精巧布局使得全园非常的有秩序。颐和园的设计运用散点透视手法,取得建筑全而齐,不显杂乱;景物广布,不显分散的效果,利用多种手法使得园中景色丰富,空间变化多样,给人以多视角的赏景视线。这些在颐和园自身都非常好的体现出来了。为了显示皇家的威严和权势,北方宫苑在不同程度上都采取对称的布局,宫苑内建筑群的安排有一定的主轴线,具有严整对称的秩序美。受皇家事严整和皇宫尚严整的思想影响,颐和园的某些部分是轴线布局。此外,颐和园还具有皇家园林的两大特色:巨、丽。北方宫苑风格之巨,表现为园里山大、水大、建筑物数量多、体量大。颐和园囊括了整个万寿山、昆明湖,拥有3000余间的宫殿园林建筑
本文标题:中国古典景观设计分析之---颐和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029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