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十章翻译的目的论学派概述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在20世纪七十年代兴起并逐步深化,它摆脱了传统的对等、转换等语言学的翻译方法,针对语言学派中的薄弱环节,广泛借鉴交际理论、信息论、语篇语言学和接受美学的思想,将研究的视线从原语文本转向目标文本,成为当代德国译学界影响最大、最活跃的学派。功能派翻译理论最早可追溯到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naReiss)于1971年出版的《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一书。凯瑟琳娜·赖斯——文本类型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naReiss1923—)是德国翻译功能学派早期重要的创建者之一,弗米尔的老师,毕业于海德堡大学翻译学院,长期在高校从事翻译教学研究工作。其主要论著包括:《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1971)与弗米尔合著的《普通翻译理论原理》(1984)《翻译的抉择:类型、体裁、及文本的个性》赖斯把功能范畴引入翻译批评,将语言功能、文本类型和翻译策略相联系,开展了以原文与译文功能关系为基础的翻译批评模式,从而提出了功能派理论思想的雏形。赖斯认为,理想的翻译应该在概念性内容、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方面都与原文对等,并把这样的翻译称为综合性交际行为(integralcommunicativeperformance)。然而,在实践中,她意识到,等值不仅不可能实现,而且有时并非是人们所期望的,因此应该首先考虑译本的功能特征,而不是对等原则。早期理论:主要围绕对等概念展开,认为翻译追求的对等应该是语篇层面的对等,而不是词、句的对等,所以主张把翻译策略和语言功能、文本类型以及文章体裁结合起来考察。后期理论:她认识到在翻译实际中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对等,于是她逐渐将研究的目光转向翻译的目的,成为翻译研究目的论的开创者。信息功能文本(informative)——译文应该充分传达原文的指涉功能,信息翻译应该直白易懂。E.g.:Thesestatementareworthtakingwithabasketfulofsalt.这些话的可信度应大打折扣。表情功能文本(expressive)——译文应传达原文的审美以及艺术形式,使用“认同法”(identifyingmethod),即译者应采用原作者的视角。E.g.:Afterdinnermustard.饭后上芥末——雨后送伞。无风不起浪。Thereisnosmokewithoutfire.操作性功能文本(operative)——归化法(adaptivemethod)操作性功能文本(operative)——归化法(adaptivemethod)。E.g.:芳芳FangFang海信HiSense联想Lenovo在《翻译的抉择:类型、体裁及文本的个性》一文中,她在文本类型学的基础上,细致分析了翻译过程的步骤,以及文本类型和体裁对翻译交际中出现的变化所起的作用。分析阶段(phraseofanalysis):要确定原文的功能类型(texttype)和文本体裁(textvariety),然后进行文本外部语言分析。重述阶段(phraseofreverbalization):在上一步的基础上组织目标文本的结构,文本功能决定一般翻译方法,体裁决定语言和篇章结构。类似的理论跳出了以往语言学纠缠词句等微观层面的框框,将语篇作为研究单位,关注翻译的交流目的,这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她的理论也有明显缺陷,受到不少学者质疑。如,语言的功能是否只有三种,不同类型文本之间的界限是否如其所言那样分明,仅凭文本类型来决定翻译策略是否可行,等等。汉斯·弗米尔——目的论汉斯·弗米尔(HansJ.Vermeer,1930-2010),德国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ie,SkoposTheory)学派的重要创始人,杰出的语言学家,谙熟十多种语言。主要著作有:《翻译理论论文集》(1983)《普通翻译理论原理》(GroundworkforaGeneralTranslation1984,与赖斯合著)《目的与翻译委任——论文集》(1989)《翻译目的理论:正论与反论》(ASkoposTheoryofTranslation:SomeArgumentsForandAgainst,1996)在目的语背景下,为目的语的目的,和目的语环境读者,生产一个文本。(Produceatextattargetsettingforatargetpurposeandtargetaddresseeintargetcircumstances.)弗米尔认为,翻译行为(translationalaction)是一种有意图、有人际关系的跨文化交际行为,行为的结果导致“目的语文本”的产生。他将翻译的目的(skopos)分为三个层面:在讨论翻译过程时,它指过程中的目标;讨论结果时,它指译本的功能;讨论翻译的形式时,它指形式的意图。如果一个行为的过程、结果、形式都没有目标可言,那就不能称之为行为。文学创作也有目的,仅凭灵感就能创作的观点不能成立。有人认为,并非所有翻译都有目的。弗米尔回答说:其一,翻译原文,让预期的读者理解就是译者的目标;其二,特定的目的自然会排除某些诠释,但保留诠释的广度和可能是翻译的目标之一;其三,译者只要相信自已用他人可理解的方式进行表达,就一定存在一定的读者对象,只是这个对象不明确而已。目的原则(skoposrule)——目的决定翻译方法和策略。连贯原则(coherencerule)——译文文内连贯。忠实原则(fidelityrule)——译文与原文互文连贯。根据目的论,所有翻译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法则: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结果决定方法。翻译行为的基本模式(赖斯和弗米尔1984)1.目的语文本由其目的而决定。2.目的语文本是为目的语文化提供信息,目的语语言涉及的是原语文化和语言提供的信息。3.译文文本不会以一种相反的方式为原文文本提供信息。4.译文文本必须与原文文本在语义上保持一致。5.以上原则中,目的论居于主导地位。文内连贯(IntratextualCoherence)标准:译文所呈现的信息应该符合接受者语境。E.g.:客人一走进大门,扑鼻的是一阵幽香,入目的是绿蜡似的叶子和红霞或白雪似的花朵……。(季羡林《夹竹桃》)Asguestsenteredthegate,theywouldfirstsmellasweetfragranceandthenseethewaxygreenleavesandtherainbow-redorsnow-whiteflowers.(张梦井,杜耀文译)互文连贯(IntertextualCoherence)取决于译者怎样理解原文,也取决于目的语的目的。E.g.:至于才子佳人等书……,更有一种风月笔墨……(曹雪芹《红楼梦》)Asforbooksofthebeauty-and-talentedtype…Evenworsearethosewritersofthebreeze-and-moonlightschool.(杨宪益、戴乃迭译)Andthe“boudoirromance”…Stillworseisthe“eroticnovel”…(DavidHawkers译)目的论将翻译研究的视线从原语转移到译入语,对突破对等思想的禁锢有重要意义。但是将“目的”作为翻译行为的首要准则,指导翻译策略。在本质上还是规定性的,很难避免应用理论的通病。目的论虽然声称是一种普遍的翻译理论,但事实上主要用于商业文本,其对文学翻译研究的可行性一直受到质疑。贾斯特·赫尔兹·曼塔里(JustaHoltzManttari),德国翻译家。主要著作:《翻译行为理论与研究方法》(1984)贾斯特·赫尔兹·曼塔里——行为理论在曼塔里的理论模式中,翻译被解释为一种“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设计的复杂行为”,通称“翻译行为”(translationalaction)。翻译行为的目的在于传递跨越语言与文化障碍的信息,这些信息由专家培养出的信息传递者发出。译员便是产生跨文化交际的信息传递者的专家。“信息传递者”的含义是,把翻译当做一种信息传递活动,传递的最终效果取决于翻译目的和功能。她把翻译看作包括文本、图片、声音、肢体、语言等复合信息传递物(message-transmittercompounds)在不同文化间的迁移,用“翻译行为”(translationalaction)来代替翻译(translation),以表示各种各样的跨文化交际行为。曼塔里对翻译过程中的行为及参与者角色予以细致的分析,主要包括:发起人/客户(theinitiator/client)、委托人(thecommissioner)、原文作者(theSTproducer)、译者(theTTproducer)、译本使用者(theTTuser)及译本接受者(theTTreceiver),他们并非参与每一个翻译过程,有时一个人可以同时担任几个不同的角色。克里斯蒂安·诺德——功能加忠诚理论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neNord,1943——),德国马格德堡理工大学应用语言学和翻译学教授,功能主义目的论第二代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翻译中的语篇分析》(TextAnalysisinTranslation1988,1991)《目的性行为——功能主义翻译理论阐释》(TranslatingasaPurposefulActivity:FunctionalistApproachesExplained,1997)纪实型翻译:在目的语交际中,记录原文所包含的信息,强调直接生成原文,不考虑目的语语境。(直译)特点:异国情调翻译(ExoticizingTranslation)E.g.:Killthegoosetogettheeggs.杀鹅取卵(杀鸡取卵)分类:逐行对照翻译、逐词对应翻译、语文学翻译和异国情调翻译。工具型翻译:在目的语文化中实现不同功能的翻译。特点:(1)尽可能取代原文功能。(2)发现文本其他功能。(3)取代原文的效果,如诗歌翻译。分类:(1)功能保存翻译(Function-preservingTranslation)或等同功能翻译(EquifunctionalTranslation)E.g.:产品说明书翻译(2)异质功能翻译(HeterofunctionalTranslation)E.g.:把《格列弗游记》翻译成儿童读物(3)相似翻译(HomologousTranslation)E.g.:诗歌翻译功能加忠诚理论(functionplusloyalty)功能指的是译文在译语环境中按照预定的方式运作的因素(为实现译文预期功能,进行必要的调整,包括改写,甚至删减)忠诚指的是译者、原文作者、译文接受者及翻译发起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忠实(Fidelity,Faithfulness)与忠诚(Loyalty)区别“忠实”是指原文文本和译文文本关系。“忠诚”则是人际范畴,是指一种翻译上的一种伦理道义原则。E.g.:Islifeworthliving?Itdependsontheliver!生活值得继续吗?那就取决于活着的人和他的肝好不好了。他决心洗心革面,脱胎换骨。Heisdeterminedtoturnoveranewleaf.诺德的翻译理论主要用于译者培训。她在《目的、忠诚及翻译中的惯例》一文中指出,“教师与其一味要求学生遵循那些模棱两可、自相矛盾的翻译标准,不如告诉他们明确详尽的翻译目的即功能。”她认为,目的论的首要观点——目的或功能是影响译者决定最为关键的因素——只是翻译中的一个普遍理论,并没有涉及具体文化中的惯例(convention),而惯例对译本读者的期待关系重大,所以译者应该在违背惯例的同时下,向读者申明他/她如何译,为何如此译,这是译者的责任。诺德提出的功能和忠诚模式其实走的是折中路线,貌似完备,但在实际运作中,尤其当原文目的和译本目的不相同时,要做到忠实于各方,难
本文标题:翻译的目的论学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055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