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4-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汇总
明朝李贽明末清初黄宗羲明末清初顾炎武明末清初王夫之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程标准: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学业说明: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高考说明: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难点:如何结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明清之际儒学发展的特征及主要原因。请阅读下面材料,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方面概括历史背景:明清之际是诸种矛盾交织、发生天翻地覆巨变的时代。一方面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礼教纲常愈趋苛严;另一方面统治阶级极端腐败,纲纪凌夷,政教失控,危机四伏,正统礼教的腐朽黑暗面暴露得更加充分。特别是明末农民战争“武器的批判”带动了批判的武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对专制统治和纲常礼教的怀疑批判。明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和“西学东渐”近代科学的传入,也大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了崭新的时代气息。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一、背景:明清——封建社会晚期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1.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封建制度渐趋衰落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但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3.思想:程朱理学依然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西学东渐,近代科学技术传入中国4.阶级:新兴市民阶层日益强大李贽李贽(1527-1602年),号卓吾,福建泉州晋江人,是明朝中后期独具个性的思想家和进步史学家。。他26岁中举,20多年宦海生涯,他耳闻目睹官场的种种黑暗,以及民反兵变、倭寇骚扰我东南沿海等现实,深感明王朝内部的腐朽没落。1580年辞官,后专心从事讲学和著书。著有《焚书》、《藏书》等著作。61岁削发为僧。因其批判社会现实,最终以“惑世诬民”的罪名被捕入狱,不堪迫害自杀身亡,时年76岁。李贽“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焚书》……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藏书》抨击传统道德,强调个性发展,提倡男女平等探讨世界本原,根本上否定天理存在然则天下万物皆生于两,不生于一,……初无所谓一与理也。阅读材料探究李贽“异端”思想挑战正统教条,反对绝对权威,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阳为道学,行若猪狗。——《焚书·何心隐论》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焚书》反对抑制人的自然欲求,认为穿衣吃饭便是人伦物理。归纳李贽的思想观点:李贽思想的特点:反传统、反权威、反教条蔑视礼法追求个性发展阅读材料探究李贽“异端”思想二.代表性进步思想家生平李贽,号卓吾,福建泉州人。经历:少年求学—中年做官—晚年入狱思想⑴挑战孔子和儒学正统地位⑵批判道学家的虚伪,强调人的正常私欲⑶认为人不能脱离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⑷批判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主张男女平等影响⑴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著作《焚书》《藏书》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1.离经叛道的李贽顾炎武—亭林先生黄宗羲—梨洲先生王夫之—船山先生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二.代表性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黄宗羲多才博学,于经史百家及天文、算术、乐律以及释、道无不研究。而在哲学和政治思想方面,更是一位最先从“民主”的立场来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者,真堪称是中国思想启蒙第一人。他的政治理想主要集中在《明夷待访录》一书中。黄宗羲的启蒙思想完全没有外来思想的影响,空前绝后,被称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材料一“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明夷待访录.原君》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明夷待访录.财计三》(1)材料一中黄宗羲提出什么政治思想?除此之外,黄宗羲还有什么政治主张?(2)材料二中黄宗羲提出什么经济思想?这种思想提出的背景是什么?反映了当时的什么思潮?如何解释该思潮?①反对君主专制,揭露专制帝王的罪恶。发扬“民本思想”,批判“君为臣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②工商皆本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经世致用明末清初一些士大夫面对危局努力寻求改革社会的方案,他们提倡以史为鉴,将学术研究和现实相结合的思想。阅读材料探究黄宗羲思想黄宗羲生平黄宗羲,浙江余姚人,人称梨洲先生。思想⑴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⑵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⑶提倡“法治”,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⑷提出君臣平等⑸主张“工商皆本”影响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推动作用著作《明夷待访录》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曾参加抗清斗争,后来致力于学术研究。晚年侧重经学的考证,考订古音,著有《日知录》、《音学五书》等,他是清代古韵学的开山祖,成果累累;他对切韵学也有贡献。他强调做学问必须先立人格:“礼义廉耻,是谓四维”,提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经世致用”指的是一种治学思潮,要求将经书研究与社会现实问题联系起来,以解决实际问题。又称经世致用之学。其特点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阅读材料探究顾炎武思想材料一“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日知录》(1613_1682)亭林先生代表作:《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1)材料反映顾炎武主张?(2)后人把他的思想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它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什么传统美德?结合中国的历史,列举几个能体现这种美德的人物或事迹①主张:正确区分“亡国”与“亡天下”,人人都有“保天下”的责任爱国主义顾炎武生平江苏昆山人,人称亭林先生。思想⑴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⑶批判君主专制,主张“众治”⑷反对不切实际学风,提倡实践和真知影响顾炎武以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著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经世致用的特点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王夫之是明清之际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与顾炎武,黄宗羲同称明清三大学者。明亡后,王夫之在衡阳举兵抗清,阻击清军南下,战败退肇庆,任南明桂王政府行人司行人,以反对王化澄,几陷大狱。后决心隐遁。伏处深山,回家乡衡阳潜心治学,刻苦研究,勤恳著述,垂四十年,始终未剃发。撰写了许多重要的学术著作。这是一个孤高耿介的人,是中国知识分子中稀有的人物。材料一: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既无不是理也。天下惟气而已矣,无其气则无其道。材料二:盖言心言性,言天言理,俱必在气上说,若无气处,则俱无也。阅读材料探究王夫之思想(1)世界本原:“气”“理在气中”。理:客观规律;气,物质实体。(2)认识论:“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形,感觉器官;神,思维活动;物,外界客观事物。三者相结合才能产生知觉和认识。(3)修养观:“私欲之中,天理所寓”。充分肯定人的欲望和私利。王夫之是怎样批判程朱理学的?程朱理学王夫之世界本原方法论天理与人欲的关系理在气先理在气中格物致知唯心主义先验论考察客观事物得到正确认识存天理,灭人欲私欲之中,天理所寓王夫之生平王夫之,湖南衡阳人。晚年隐居衡阳石船山麓,世称“船山先生”思想⑴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循天下之公”⑵土地不能为帝王私有,提出“耕者有其田”⑶哲学思想:①唯物论:世界是物质的,其发展有规律②认识论:主观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③辩证法: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影响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意义,代表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著作《船山遗书》(《周易外传》)(《读通鉴论》)政治经济思想代表作共同思想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具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明夷待访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读通鉴论》激烈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耕者有其田“工、商、皆民生之本”经世致用经世致用“天下为主,君为客”实践中求真知反对天命论、天知论,建立唯物主义体系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三、明清进步思想的影响:★对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通过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构建起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积极影响:局限:?批判: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民主。②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③思想上:反对理学的唯心主义。继承:①对于民本思想的继承②探索精神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进步思想家是如何的“批判和继承”的儒家思想?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时代思想内容地位原因春秋仁、礼、为政以德不被重视要求恢复周礼有保守的一面。战国仁政、君轻民贵不被重视强调秩序和仁义,在战国大动乱的时代不可能获得重视。秦受压制秦崇尚法家,实行暴政西汉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独尊大一统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魏晋危机社会动荡;受佛教和道教的冲击宋明“理”“天理”复兴、重新确立正统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儒学的新发展,更好地适应统治需要。明清受批判儒学呈现守旧、陈腐的习气;商品经济发展,人们追求个性企图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
本文标题:4-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056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