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 传播学引论复习提纲-李彬
1传播学复习提纲一、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四个时代)填空、简答、连线1、口语传播时代口语是人类传播所用的第一个媒介,口语传播时代也就成为人类传播历史上的第一个发展阶段。优点:人类传播活动中,最便利、最通用的媒介自然是语言即口语了。其他任何媒介都无不以口语为基础,都是口语媒介的变形与延伸。缺点:口语只能依靠人体自身的发声功能,于是人类的传播活动便在空间距离上受到限制;而由于口语随说随逝,除了依靠人们的记忆就再也无迹可求,于是人类的传播活动又在时间距离上受到限制。2、文字传播时代文字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它标志着人类传播活动进入了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从文字的发明延续到印刷的兴起。语言是人类的证明,文字是文明的标志。3、印刷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是人类传播活动的第三个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始于印刷媒介的形成,而延续到广播的出现。4、电子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是在既有的口语媒介、文字媒介和印刷媒介上面又叠加的,复线发展过程。电子媒介有广狭两义。广义是指一切依靠电流传播信息的媒介,既包括个人性的媒介如电话、电报、手机。又包括公共性的媒介如广播、电视、网络。狭义则专指公共性的媒介,传播学里通常用的是狭义。二、传播、传播学、信息的定义社会传播:既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精神交往活动,又指信息在一定社会系统内的运行。传播学:研究传播活动和探析传播规律的一门学问。信息:信息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深化和发展;信息分为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信息的本质,就是可以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内容。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旨在显示事物的存在状态与变化趋势;就人类传播而言,信息是消除事物中或事物间任何不确定因素的东西。传播:是社会信息的流动以及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即是一种社会化的行为,又是一种2人际间的关系。三、四大先驱及他们提出的理论1、政治学家拉斯韦尔(1902~1978)1926年发表博士论文《世界大战的宣传技巧》1948年发表传播学的独立宣言、纲领性的力作、构建传播学大厦的蓝图——《社会传播的结构和功能》:一是从内部结构上分析了传播过程的要素,二是从外部结构上概括了传播活动的作用。5W传播模式(传播过程五大要素):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产生什么效果;说明传播过程的五个部分: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传播效果相应的五种传播研究: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传播的三大功能:监视环境、联系社会、传递遗产美国社会学家附加:提供娱乐《社会传播的结构和功能》实际上也指出或者隐含了传播研究的两种形式:一种是把传播活动当做是独立完整的系统,从而对它进行分析、研究和探讨,找出其中带规律性的东西,这一点体现在传播的五大要素的论述上;另一种方式则是把传播系统置于社会系统中进行考察,从而发现传播与社会、历史、文化之间的深层关系,这一点包含在传播的三大功能的阐释中。第一种方法注重在点上的深入,第二种方法着眼于面上的开展。美国的传播学派仅仅在拉斯韦尔的五种分析里打转,仅仅执着于传播自身规律的探讨而忽略传播与社会的联系;西欧的批判学派只承袭三大功能的路数,只琢磨传播与社会的联系而轻视传播自身规律的总结。研究传播现象既要注意它外在的而普遍的联系,又要注意它的内在而特殊的本质。2、心理学家卢因(1880~1947)完形心理学:人的意识绝不是由各种感觉元素拼合而来的,意识的特征就在于它的整体性。物理学场论:“场”是指一个整体性的存在,其中每一部分的性质和变化都由场的整体特征所决定,而这种整体特征并不等于场内各部分特征的总和或相加。社会心理学同传播学的联系,比其他任何学科都更直接。团体动力学主要探讨团体与个体间的关系,尤其致力于揭示团体规范对个体行为的制约与影响,理论基础是物理学的场论。卢因:一个团体就像一个场,必须把他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待,而不能把它视为团体之中各个成员加在一起的总和。团体和个体的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团体而不是个体。凝聚力是团体最重要的属性(凝聚力:团体成员相互利益的延伸)。3想要通过传播活动来改变一个人的观念、认识和态度,就不能不首先从他所属的团体的价值规范上寻找突破口,而不应该从他个人身上打主意。早期传播中的的“靶子论”、“枪弹论”:传播研究之专注于传播对象个人,只把传播的火力倾斜到个人身上,以为只要传播内容击中目标,传播对象就会应声而动。卢因团体动力学给传播学的启发:要改变一个人的某种态度,不仅要考虑他的个人因素,更要考虑他所属的团体因素。3、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1902~1976)1940年美国总统大选年调查研究——两级传播理论的形成,里程碑原因:一是规模大,方法先进;二是研究结果为大众传播的过程和效果展示新前景。1948年《人民的选择》第一次给予两级传播理论详尽阐述。《人民的选择》基本结论:大众媒介对选民们的影响非常有限,换句话说大众传播的效果甚微。媒介充其量只是影响选民的诸多因素中的一种,同媒介一同发生作用的还有选民的家庭、同时、朋友等因素,而且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远比媒介的作用大。“舆论领袖”:一小部分在形成和引导舆论中起关键作用的人。舆论领袖是两级传播理论的核心。所谓两级传播理论就是信息先由大众媒介传播到舆论领袖那里,然后再经舆论领袖扩散给社会大众的过程。4、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在传播与态度这二者的结合点上,在劝服手段与态度转变的联结支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与传播学的研究交融在一起,彼此交叉、相互渗透。社会心理学中的态度是近似于人生观、价值观的概念。霍夫兰代表作:《传播与劝服》(1953年)霍夫兰及其耶鲁学派的研究方法基本上属于实验法,毛病在于脱离现实环境,结论同实际常常不吻合,带有明显的闭门造车的弊端。他们只关注具体的传播环节,只探究实际的传播效应,而很少过问传播活动的整体特征,更少分析传播系统与社会系统的有机联系。美国实用至上、功利第一的价值观体现在传播研究中,自然就形成以传播效果为核心问题的研究取向。霍夫兰及其耶鲁学派对传播学的形成及发展起过极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有关劝服艺术与传播技巧的研究成果,对传播学理论的充实完善功不可没。事实上,正式耶鲁学派的突出贡献和显著影响,传播研究才开始朝独立学科的方向越近,最终得以问世。5、四大先驱与施拉姆1、政治学家拉斯韦尔:两篇对传播学学科发展贡献尤为显著的论文——1927《世界大战4的宣传技巧》和传播学的开山之作1948《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对传播学的两个主要意义:一是从传播的内在结构上,分析了传播过程的五个要素或五个环节;二是从外部功能上,概括了人类传播的的主要作用。5W理论:谁WHO——传播主体;说什么SAYWHAT——传播内容;通过什么渠道INWHICHCHANNEL——传播媒介;对谁说TOWHOM——传播对象;产生什么效果WITHWHATEFFECT——传播效果传播学的五种分析:针对传播主体的控制分析;针对传播内容的内容分析;针对传播媒介的媒介分析;针对传播对象的受众分析;针对传播效果的效果分析。传播功能的概括:环境监控、社会协调和文化传承。以及社会学家赖特补充的提供娱乐。拉斯韦尔的《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实为一张构建传播学大厦的蓝图。2、社会心理学家卢因:研究团体生活与动力的团体动力学是卢因对社会心理学的一个贡献。团体动力学研究的是个人在团体中的行为表现:B=f(PE)——行为B是由个人P与环境E这两个因素决定。“把关人”理论:把关是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的行为——即传播学所讲的控制。D•M•怀特开创了传播学的把关研究。3、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卢因把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引入社会心理学,拉扎斯菲尔德吧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带进社会学。两级传播理论: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并不是一步到位地传给受众,这个过程其实分为两步。第一步是从大众媒介到受众中的一小部分人“意见领袖”,第二步再由这一小部分意见领袖,将媒介的信息扩散到广大的受众那里。(1940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大规模社会调查;1948《人民的选择》)“魔谈论”、“靶子论”:大众传媒威力无比势不可挡,大众传播犹如洪水猛兽所向披靡。整个社会传播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的还是人际间的影响,即意见领袖对受众的影响远远大于大众媒介的影响。拉扎斯菲尔德对传播研究方法的贡献:统计调查、抽样分析、数据整理等更具科学性。但这种科学主义的研究方法只看数据不看其他,拘泥于实证资料,沉湎于统计分析。4、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探究社会态度的形成与转变而闻名。态度是对某物或某人的一种喜欢与不喜欢的评价性反应,发在人们的信念、情感、和倾向性行为中表现出来。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情感、二是行为、三是认知。态度及其形成转变的理论主要分两类:一是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又称学习论或刺激—反应论),一是认知派的平衡理论。霍夫兰就是前一派的代表。霍夫兰研究主题围绕“劝服”:如何劝说更见成效,如何开展传播更有利于态度的变化,5霍夫兰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实际上渗入了传播学的效果分析领域。研究一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战时宣传问题特别是宣传效果的问题展开大规模研究;研究二阶段:战后在耶鲁大学进行劝服与态度变化的的研究。1953《传播与劝服》:传播就是某人(传播者)通过传递刺激信号(一般是语言符号)以改变他人行为的过程。包含三方面内容:传播者、传播内容和传播对象。5、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拉姆:主要作为的三个方面:其一,他建立了最早的一批专门致力于传播学研究与教学的基地,从而使传播学得以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其二,他培养了一大批传播学研究的后期之秀;其三,他出版了一系列流传神光的传播学著作。(1956《报刊的四种理论》、1964《大众传播媒介与国家发展》、1982《传播学概论》)四、传播学的集大成者的贡献施拉姆是第一位把传播学作为独立的学科来研究的,被公认为“传播学鼻祖”“传播学之父”。贡献:第一,是出版信息论的奠基之作,申农的《通信的数学理论》。第二,是创办伊利诺伊大学传播研究所。第三,挖掘他人的传播研究成果,整理前人有关传播问题的、有价值的思想学说。第四,培养了一批传播学研究生,造就了不少学有所成的后起之秀。五、传播的四种类型(填空、简答)自身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自身传播:自己对自己的传播。人际传播:两个人或若干人之间的传播。组织传播:有组织有安排的对一群人的传播。大众传播:通过大众媒介对成千上万人的传播。六、为什么传播学会诞生在美国(简答)政治上,美国上至总统,下至地方长官都是由选民选举产生的,选票直接关系着一个人的政治命运,竞选人需要拼命地向选民“推销”自己,获得更多的选票,为此就需要透辟地把握公众的心理,灵活地运用传播技巧,深入地了解媒介的特性,一句话需要开展有效的传播,促使一些人对传播问题开展研究,从而促进传播学的形成。经济上,美国经济属于纯粹的市场经济模式。为争夺市场,就要在广告宣传上推销产品,就需要有专门性的机构,如广告部、公关部等,同时也需要相应的理论来指导这类传播行为,如广告学、公关学等,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传播研究的发展。军事上,对战争宣传及其效果的迫切要求使得传播研究刻不容缓,军事宣传的需要同政治宣传和经济宣传的需要一样,都为传播学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客观环境,提供了必6要的外部条件。媒介上,20年代兴起的广播和40年代兴起的电视不但改变了人类的传播现实,而且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面貌,大众媒介的问世及其所引发的社会震荡,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传播问题,越来重视传播研究,20世纪大众传播事业的突飞猛进则为传播学的创立提供了必要前提。传播学形成的关键在于内因,在于学科自身的机制与演化。七、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概念)、哪些是非语言符号?语言符号:语言符号包括语言和文字两种类型,即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口头语言是最基本、最主要的,文字是语言的代表,或者叫符号的符号。语言是直接符号,文字是间接符号。非语言符号:指除语言之外的其他所有传播信息的符号,一般包括鼓声、烽火、标识、图像、手势、表情、姿态、病症、口哨、气味等。非语言符号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体语,二是视觉性的非语言符号,三是听觉性的非语言符号。八、制
本文标题:传播学引论复习提纲-李彬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057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