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许昌游玩计划及景点简介(自己整理)
一、许昌博物馆简介:许昌博物馆新馆位于许昌市东城区许都路与智慧大道交叉口的许昌文博馆南区。2011年5月建成投入使用,属国家级二级馆。博物馆(含地下文物库房)建筑面积21384.75平方米,为省级大型博物馆,分为三层,每层高7.2米。老馆位于许昌市文峰路中段明代文峰塔省级文物保护区内,1986年9月新馆破土兴建,1988年1月对外开放。馆舍以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代文峰塔为依托而建,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366平方米,于1987年12月底建成。博物馆造型新颖,风格独特,展区展厅呈南北对称的两个U字形,中间由亭台,回廊连接,组成三个开阔的庭院。博物馆造型新颖,风格独特,有门庭、展室、回廊、亭、楼、阁、汉画像石长廊等,是一组融南北风格于一体的仿古园林式建筑群。以文峰塔东西中线为轴,门庭居中,展厅和文物库房分布在南北对称的两个“U”字形庭院,由回廊连接。灰瓦蓝顶,红漆染柱,飞檐挑角,与文峰塔高低错落有致,浑然一体,相映生辉。[1]藏品是博物馆业务活动的基础,为了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许昌博物馆从实际出发,以藏品质地为主,将收藏的6304件文物划分为13个类别,即陶器、瓷器、碑贴、字画、古籍、铜器、钱币、铁器、石器、石刻、砖瓦、玉器、杂项。具有本馆特色的藏品是砖瓦类,特别是中型不空心画像砖独具特色,瓷器、铜器藏品也别具一格,典型器物有:(一)“上人马食太仓”画像砖。汉代,该砖长条形,画面右有一宫门和阙,宫门内有一持戟门吏,阙外有一株长青树,树上栖一鸟:左边有一轺车,一马驾,己临阙门。车马上方有题榜“上人马食太仓”。(二)“阳遂富贵大吉利”砖。汉代,该砖长条形,一侧面双凸弦纹方格内有篆隶“阳遂富贵大吉利”。(三)铜铍。战国,该铍身较短,前锷收狭,锋锐利,腊呈长尖三角形,上有铭文:“卅子韩……”扁茎。(四)莲花口喇叭座白釉瓶。宋代,该瓶为喇叭形莲花口,细长颈,天球鼓腹,下为亚腰形喇叭圈足,通身施白釉。许昌博物馆始终坚持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博物馆宗旨,千方百计改善办馆条件,不断改变内部环境,提高对外服务水平。珍贵的文物、丰富的展览,优美的环境,每年都吸引大量观众特别是青少年到博物馆参观学习,许昌博物馆已成为许昌市的“文明窗口”和许昌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被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命名为河南省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基本陈列基本陈列有:一、《许都汉魏史迹陈列》。共展出汉魏故都许昌出土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兵器、建筑构件等百余件,展示了曹操作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在许昌修文功,展武略,揽人才,兴屯田,征战四方,最后完成统一北方的雄才大略。二、《许昌汉画装饰艺术陈列》。展出的二百多件文物,四十多幅拓片中有庭堂、阙楼、车马出行、狩猎、拥彗者、持戟者以及龙、虎、凤、鸮、吉祥物、吉祥语等画像,题材广泛,风格各异,装饰性强,充分展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三、《许昌烟草陈列》。许昌素有“烟叶王国”之称,此展通过大量的实物、照片,再现了许昌烟叶种植、发展的历史。四、《禹州神垕钧瓷陈列》。展出的钧瓷造型古朴端庄,胎质细腻、致密,釉质莹润。反映了制瓷工艺水平已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五、《当代名人书画展览》。在建馆期间,许昌博物馆征集了大批名人书画,真、草、隶、篆各种书体兼有,山水、花鸟、人物画样样俱备,充分展示了当代书画艺术的魅力,为繁荣书画艺术起到了推动作用。收藏特色代画像艺术是许昌博物馆的收藏特色之一,其品类包括石质雕刻的画像石精品和模压烧制的画像砖。陈列分室内画像砖石精品展示与室外画像石长廊展区。许昌汉画年代较晚,东汉晚期作品居多。画像刻画较细,多为平面浮雕施阴线或剔地浅浮雕施阳线。线条简洁明快,刚健有力;题材多为祥禽瑞兽、奇花异木、车骑出行、狩猎、建筑等;画像追求神似,形象生动逼真,显示出许昌汉画的个性特点。许昌汉画是汉代画像发展的一个飞跃,代表了汉代晚期画像的艺术成就,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除此之外,这里还收藏有历代货币。时代久远,范围广泛,数量众多,品类齐全,展示出了中国历代货币的演变及发展,反映了中国不同社会时期的经济发展概况。二、许昌文峰塔文峰塔简介:位于许昌博物馆内,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十三层,高五十二米,呈平面八角形,造型精美、结构谨严,为河南省二百座明代砖塔之冠。“文峰耸秀”为许昌十景之一。该塔于清康熙、嘉庆,同治年间多次维修。三、春秋楼许昌春秋楼位于许昌市文庙前街,面朝春秋广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一万五千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远古的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新石器时代的灵井文化遗址、石固文化遗址;夏代的钧台和禹王锁蛟井;三国时期遗址、遗迹;唐宋时期的钧官窑遗址和古建筑;明、清的塔寺宗庙等。纵观许昌历史文化,在国际国内最有影响的当推三国文化。春秋楼是许昌市著名历史景点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都许,“挟天子以令诸侯”。许昌成为当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曹氏父子雄踞许昌,虎视天下,运筹帷幄,图谋霸业。大兴屯田,广纳人才,下令求贤,倡导文学。数年间,猛将如云,文臣如雨,粮秣丰富,仓廪皆满,许昌成为他们抗衡蜀、吴和最后统一中国北方的大本营。公元220年,曹丕在这里登基创建魏国,改许县为许昌,为五都之一。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的三国历史积淀了独具特色的三国文化。加之历代为纪念三国名人、名事而兴建的名胜古迹,使许昌的三国文化内涵更加厚实和宽泛。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三国名胜古迹500多处,许昌就占有80多处,这些名胜古迹分布广、真迹多、品位高。春秋楼又名大节亭,曾以关公宅,关王庙,武安王庙,两院英风庙,关帝庙称之。位于许昌市中心文庙前街中段,为明清风格建筑群。《三国志·蜀书》载:“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相传关羽下邳兵败后,为保刘备的甘糜二位夫人,归附曹营入许。曹赐羽宅第一处。羽避其嫌,将一宅分为两院,两位皇嫂居内院,自己住外院,晨夕问安,夜读春秋,秉烛达旦,传为美谈,后人为昭彰关羽忠义,建庙以祀之,庙内兴建一楼,名曰春秋楼,俗称秉烛达旦处,是许昌十景之一。清代许州知州甄汝舟为春秋楼赋诗一首:“秉烛中宵暂避嫌,宅分两院亦从权。依曹不久仍归汉,留得英风在颍川。”春秋楼创建自元至元年(公元1271年)间,曾经元、明、清历代多次修葺,建筑规模逐步完善。据记载,原来的外院有山门、钟鼓楼、春秋楼、中殿、后殿;内院有关帝三代祠、昭烈皇后祠、问安亭和部分配套建筑,占地面积约二十余亩。后毁于战争兵火,只残留春秋楼一座。1995年对春秋楼文物景区进行修复,修复规模为历代修建之最,投资1500万元,保持两院英风的格局,总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外院有山门,春秋楼,关圣殿,刀印楼;内院为园林建筑风格,有甘糜二后宫,问安亭,水榭,挂印封金堂.还有文庙院的大成殿,戟门,东西廊等.新修建的关圣殿,面扩七间,进深三间,总高度33.1米,三重檐,歇山式高台建筑,顶饰黄色玻璃瓦,汉白玉栏板,青石铺地,殿内塑13米高关羽座像及关平,周仓,王甫,廖化塑像,实为全国关庙所少有。建筑构造春秋楼是关帝庙的主体建筑,砖木结构,重檐歇山式,高达30余米,殿顶覆盖绿色琉璃瓦,面阔三间,周围16根廊柱,楼上楼下均带回廊,青石柱础上雕有花、鸟、虫、鱼和人物等图案。建筑结构严谨,造型大方,廓轩昂然,金碧辉煌。春秋楼为该庙的最高建筑。有彩塑关羽夜读《春秋》的坐像,形象逼真。两翼有刀楼和印楼,藏有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和汉寿亭侯印,东院分前宫、后宫,有二位皇嫂的塑像。院内并有花园、问安亭等。春秋楼下有石碑两通。一通是明景泰六年(1455年)所立《关王辞曹操之图》石碑,上为关羽辞曹操书原文,下为关羽辞曹图,关羽勒马横刀,大义凛然,正向曹操揖别,图案线条清晰流畅,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另一通传为唐画圣吴道予所画关公像,为刘宗周翻刻。关羽骑赤兔马,提偃月刀,双眸放光;长髯飘撒,气宇轩昂,威严而不憎,刚毅而不呆,活生生一幅儒将雄风。关羽坐骑昂首仁立,四蹄如柱,环眼尖耳,大有一呼即奔之势,真是威武雄壮。上述两碑文笔俊逸,书法冠绝,刻技精湛。现况保护1995年对春秋楼文物景区进行修复,修复规模为历代修建之最,投资1500万元,保持两院英风的格局,总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外院有山门,春秋楼,关圣殿,刀印楼;内院为园林建筑风格,有甘糜二后宫,问安亭,水榭,挂印封金堂。还有文庙院的大成殿,戟门,东西廊等.新修建的关圣殿,面扩七间,进深三间,总高度33.1米,三重檐,歇山式高台建筑,顶饰黄色玻璃瓦,汉白玉栏板,青石铺地,殿内塑13米高关羽座像及关平、周仓、王甫、廖化塑像,实为全国关庙所少有。四、曹丞相府“曹丞相府”是曹操处理军国大事的地方,奠定曹魏霸业的屯田令和求贤令都在这里诞生。据史料记载,曹操于建安年间迎汉献帝于许昌,进位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加九锡,封魏王。后曹丕篡汉,曹氏府第由相府而王府,复又演变为皇宫。曹丞相府由府门、求贤堂、七步阁、议事堂等组成的汉代仿古建筑群,是许昌市三国文化景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曹魏故都的标志性景观。特色曹丞相府包括三重主体建筑,由前至后分别为体现曹操识人用人的“求贤堂”,体现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议事厅”,体现其文学才华和生活侧面的“赋诗楼”,以及观沧海大型浮雕、诗简等。除塑像、浮雕、文字、故事之外,景点内还采用了木质烙画、脸谱、数码技术、三维图像等新的符号和工具,让游客去感受、品味曹操,而“七步诗”、“汉代八美”的设计又能让游客参与进去、互动起来。整个曹丞相府的景点布局,将突出层层渐进、一步一景的效果。主要包括帝王街,魏武帝牌坊,魏武帝游园,序厅,求贤堂,议事堂,赋诗楼,藏兵洞,后花园,青梅亭,相府宴会厅,养生馆,古玩、钧瓷和旅游品市场,才子街,将相街,佳人街,新三国演义大舞台等。其中,序厅也就是修复后的许州府衙,将以图片、图表和文物的静态陈列为主,重点表现许昌建都前的历史大背景。三进院落中分别建有求贤堂、议事堂、赋诗楼。求贤堂前的广场上有影壁———《观沧海》大型浮雕,堂内也以浮雕群为主,反映曹操招才求贤、一统天下的政治抱负。议事堂主要展示曹操的政治、经济与军事成就,内有曹操与文臣武将的硅胶塑像。高为三层的赋诗楼,更是看点多多。一层主要展示曹操和曹氏三兄弟的文学成就,二层以建安文学和建安七子为主题,三层则重点展示三国时期最著名的“八大美女”。值得一提的是,在内部景观设计上,还将运用灯光、动画和四维现代技术手段,带给游人亦真亦假、穿越时空的新鲜体验。五、许昌西湖公园许昌西湖公园位于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市中心,劳动路以东,西大街以北,清虚街以西,建安大道以南,包括护城河水域西北段的小西湖。小西湖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因其面积小于杭州西湖,风景又异常美丽,再加上宋时苏轼曾有诗赞美“西湖虽小亦西子”,故得名小西湖。目前,西湖公园修缮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活动中,小西湖遗址被定为“不可移动文物”。许昌小西湖源于东汉末年。当时因挖土筑城形成坑洼,后汇水成湖。据传,当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时,就是将汉献帝囚禁在今许昌西湖湖畔。经历代扩建,到北宋时,社会经济繁荣,百姓在此植树插柳,种上藕莲,小西湖逐步成为中州有名的园林胜景。后来苏轼移官浙江杭州,致书州官赵德邻,建议改名小西湖,以区别于杭州西湖。清道光《许州志》载:“小西湖水源于陉山之泉,弯环盘折流行至此,蓄而聚焉,通连于州城之濠,前贤守是邦者,相其地形水势,因高而为亭台,因下而为池沼……其间有梅、有荷、有莲,花木相错,不能遍举。路虽细可以驰马,波虽浅可以泛舟,因满湖荷花,故称西湖莲舫,为许州十景之一。”据史料记载,隋唐时,小西湖已是碧水如镜,树木葱郁,溢彩泛舟,风景宜人。至宋代,更成为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范仲淹、司马光、苏轼等人的览胜、讲学之地。如欧阳修面对许州西湖春色,在《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中写道:“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与染。”司马光居小西湖13载,写成传世之作《资治通鉴》。范仲淹留下了赞美小西湖美景的诗作《西湖》。这些文人除了在这里吟诗著书外,还在湖中修建了不少别具一格的建筑。欧阳修在湖中修
本文标题:许昌游玩计划及景点简介(自己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073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