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计划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实施计划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上海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要求,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切实减轻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学业负担,根据《郑州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小学阶段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意见》精神,以推进课改为载体,以落实减负增效为目标,围绕“三三制”,从教学研究,作业优化等方面深化改革,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本工作方案。二、工作目标:牢固树立基于课程标准的意识,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教育教学规律,落实课程标准,明晰低年级起始阶段的教学内容与要求。掌握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基本方法,尊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差异发展与个性发展,引导家长和社会树立科学的成才观和教育质量观,切实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三、主要任务:(一)组织学习,统一认识。1.组织召开例会,全体教师会,教研组长会,学习登封市教研工作计划等文件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2.召开教研组专题学习会议,针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开展有关学习准备期,单元作业设计,学科评价等方面的专题、学习,结合教学工作实践,全面理解“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内涵。3.召开全校家长会,宣传“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意义,及时告知学校的工作举措,开展孩子身心发展专题辅导,提出相关的家庭教育建议,家校沟通,形成合力,促进学生的成长。(二)有效实施,整体推进1.加强领导与管理学校成立“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小组。组长:郑春晓组员:王振峰、孙晓峰、孙海龙、王同勋。工作小组做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学习、宣传、指导、督察及评价反馈工作。严格执行教育局2014学年课程计划,严格控制周课时总量和学科教学课时,规范课表要求。广泛听取师生及家长意见,认真制定“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学校工作计划,深入教学第一线,在教学各环节中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指导教师教育教学工作。2.优化教学与评价(1)以课改精神为引领,倡导“以生为本、有效教学、快乐学习”,做到“不拨高、不抢跑、不歧视”,不断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有效性。以生为本——依据课标,关注学生的水平差异和个性差异,编制课程实施计划表。严格把握学段目标,将其细化分解到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中,妥善处理教学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与教学目标相匹配、适应学生年龄特征、难度适宜的学习活动。有效教学——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知识与技能维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的落实,根据学生在知识掌握、问题表达、思维水平、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教学进程,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落实教学目标,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及教学效能的提升。快乐学习——尊重学生的人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营造关爱、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精心设计作业,加强作业量的分层控制,提高各层次学生作业量的合理有效性,让学生在自主选择的过程中实现乐做、能做,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体会成功的喜悦。不拨高——严格按照各学科课程标准安排课时,实施评价,不随意拔高教学和评价要求。不抢跑——严格按照备课组制定的课程实施计划表安排课时,组织教学,不随意加快教学进度。不歧视——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2)强化评价诊断、改进与激励功能。关注评价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年龄特征,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在日常教学中细致观察、有效记录、及时评价学生表现,通过评价,如实反映学生个体发展情况,发现学生在教学目标达成过程中的差距,改变以往评价只关注学生成绩的做法。关注评价方式——采用等级制和评语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综合反映学生学业发展状况。学业成绩、学习表现、学习动力等评价结果均采用等第表达,教师要结合学生个体学习情况,从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知识理解、学习能力等方面选择若干要素进行评语描述,真正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关注评价手段——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实施多元评价,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共同参与,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评价的实效性,多侧面的反映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严格控制考试次数,每学期期末语文、数学组织一次考试,其他学科组织一次期末考查。一、二年级不得进行书面考试。3.完善考核与评估将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与评优奖优工作挂钩,建立教学过程各环节监控机制,通过观课评课,调查访问、质量调研等形式,加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考核。通过教师自评,教研组互评,学生、家长问卷等形式,认真考核评估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激励教师规范、积极、有效地执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把“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纳入学校依法办学,民主管理的重要内容,主动接受家长和社会监督和评估。通过“家长开放日,课堂观摩、课堂达标等校本主题实践活动、学校网络平台及公开教学观摩,学生作业展示等形式,向社会、家长汇报,广泛听取意见,对本方案实施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调整和完善,促进学校“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有效实施。四、实施策略1.与学习准备期工作相结合。在学习准备期,放慢教学进度、精简学习内容、改进学习评价,关注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养成,增进师生情感交流,加强初中与小学衔接。制定各学科准备期教学计划,教研活动方案,在相关课时中予以落实,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文明礼仪、习惯规范等,对孩子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一些平常的常规进行一些教育和引导。组织各年级家长开放日活动,通过课堂教学展示、家长陪读活动等形式,将学生在学习准备期内,各个方面的成长全面、立体地展现给家长。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与孩子共同感受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的变化。2.与快乐拓展日课程活动相结合。完善作业制度,常规作业符合课程实施计划表目标要求,增强作业与学科基本要求及课堂教学的匹配性,深化作业效能研究,提升教师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以教研组为单位,精读课程标准,基于教材,把握课程的拓展点,加强学习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设计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的长作业。拓宽知识来源,把学生引向课外,让学生“学修一体”,掌握更多知识,体验更多角色,增长更多智慧,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创造及协作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逐步实现个性化的学习。3.与校本培训工作相结合。围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实施,通过理论学习、观摩研讨、实践探究等途径,凝聚共识,促进教师课程文化自觉。教研组落实区教研室培训要求,制定各学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实施细则。组织教师再次细读各学科课程标准,真正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明确单元教学目标及课时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依据学校与教研组“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要求与各学科课程实施计划表,制定个人学期教学计划。主动对接区域课程与教学工作重点,加强校际合作互动,积极参与区域组织开展的各项教学研讨活动,在学习实践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课程执行力。课堂观察实施方案课堂是体现教师专业的主要场所,关注课堂、诊断课堂是发展课堂的关键。我们如今的听课存在三无——无合作任务,无证据推论,无研究实践。问题的体现在于,表面合作,不合而做,合而不做,指向式话题不聚焦,没有将听课过程视作收集信息、证据的过程,评论过于抽象空洞。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听评课成为一种专业合作日常的教学研究活动,这就需要建立听评课的思维框架,引导分析解读课堂,观察课堂记录课堂。课堂中所体现的有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我们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这两个维度来解读怎么来确定观察点。学生学习的方面可以从5个视角来看:(1)准备(2)倾听(3)互动(4)自主(5)达成。那我们的观察点怎么来选择,举个例子:如“自主”中的“学生可自主支配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每个视角都可以选取多个观察点。教师教学的方面也可以从5个视角来分析:(1)环节(2)呈示(3)对话(4)指导(5)机智,如机智里可以包括教师在生成性问题的处理上怎么解决的?对于数个学生连续回答问题都出现问题的和自己预设出现矛盾的时候怎么处理的?如“环节”中的“这些环节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吗?”一、观察点的确定和观察量表的设计制作(一)课前会议•上课教师陈述1.本课的内容主题是什么?在该课程中的关系与地位怎样?3.本课的表现性学习目标是什么?重/难点是什么?准备如何解决?4.本课的大致结构是什么?创新与困惑是什么?•确定观察点双方商议上述问题,合作体成员确定自己的观察点。确定好观察点后,就是制作量表,量表的制作在开始时可以是合作组成员协商出一个,也可以是自己确定自己的听课视角的设定。1、先从自己最优势的的开始观察,比如,感觉自己在课堂重难点的有效上善于观察那就选择这样的观察点。2、也可以想从自己问题出现比较多,比较棘手,不善于把握的方面着手,以便于发展自我。例如某位老师的导入环节和衔接环节比较薄弱,可以制定相应的观察量表,去观察记录讲课教师在这两个方面是怎么把握的。3、也可以从教研组教研课题入手4、一定要从小入手,可操作性要强5、一个学期可选定一个方面或两个方面,不宜太多,切忌贪多不精二、课堂观察的进行观察者在上课开始前就进入教室,选择能观察到学生学习的位置。上课开始后,观察者应该立即进入记录状态。通过不同的课堂观察记录方式,记录那些所观察的行为,包括:1.行为发生的时间。2.行为出现的频率。3.师生言语或非言语活动的内容和形式。4.关于观察对象其他行为的文字描述。5.观察者的现场感受和理解。三、课后会议的操作课堂观察结束后,每位观察者都应该给被观察者一定的反馈信息,双方都应抱着“对话”的研究心态,就具体的话题开展平等、民主、专业的讨论。课后会议的一般议程:1.自我反思。2.定量或定性分析。3.思考和对话。4.建议和对策。课堂观察量表实行的价值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听评课,还解决了很多现实的问题•不是为了完成听课任务,而是为了专业发展,具有发展性;•不是为了评价教学,面向过去,而是为了改进教学,面向未来,具有建设性;•不是居高临下,不是行政活动,而是双方地位平等,是教学研究,具有专业性;•不是单向输入,而是合作的共同探讨,观察的收益是双向的,具有互惠性。当然课堂观察是一种合作:它需要多方持续的合作,不仅是观察过程,更需要观察前后的合作,是一种合作的研究。四、实施要求1.各位教师日常听课、听评课共同体活动和其他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中都要自觉进行课堂观察。2.每周一教学主任要检查教学常规,周五下班前以备课组为单位上交课堂观察量表,有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不予计入听评课任务中。课堂观察量表·观察点设置:1.课堂教学,从“课程”出发,以“有效”为目标;2.观察课堂“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必须且能观察的包括整体“环节”安排、局部“活动”“手段”和教学“机智”以及体现“特色”;3.五个指标均可从有哪些“行为”(有什么)和行为“程度”(怎么样)两个方向去观察。·观察指标:被观察者观察者班级时间环节·由哪些环节构成?·这些环节是切合教学目标吗?怎么样?·这些环节是否提供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的机会?·这些环节是否能促进全体学生学习?活动·教师有哪些活动(讲授/训练/讨论/提问/合作学习/自学指导/作业设计/评价)?·这些活动是如何展开的?怎么样?·这些活动的展开切合教学目标吗?怎么样?·这些活动是否能促进全体学生的、主动的学习?手段·教师运用哪些手段(语言/板书/实物与模型/多媒体/实验)?·这些手段是根据什么(自身水平/学科性质/教材特点/学生特征)选择的?·这些手段是如何运用的?怎么样?·这些手段的运用是否能促进全体学生的、主动的学习?机智·教师遇到哪些生成性问题?如何解决?怎么样?·教师
本文标题: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计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078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