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14讲-城市化和城市化问题
第十四讲城市化和城市化问题测试内容测试要求城市化结合实例,说明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表形态与聚落结合实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的影响。一、城市化1.城市化(1)主要表现: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③城市数量增加及城市用地规模扩大。(2)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3)推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特点城市化特点发达国家起步早,水平高,目前速度变慢甚至停滞,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城市化速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2.不合理的城市化表现:(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耕地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和雨岛效应,引发城市内涝、地面沉降、海水倒灌等问题。(2)对社会环境的影响:环境污染严重、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交通拥挤等。三、地形表态对聚落的影响1.河流为聚落提供生产、生活用水;河流作为交通运输通道,可方便聚落的对外联系和运输;河流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可为聚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2.聚落规模与河流地貌的关系:如华北平原耕地连片,常形成大规模的乡村;江南水乡河网密布,耕地破碎,乡村的规模相对较小。3.聚落选择的地点,不仅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还要避免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在河流冲积平原上的聚落,首先要考虑洪水的威胁,因此聚落一般分布在洪水淹不到的地方。4.在山区河谷中,为防御洪水,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即高于洪水位的地方,而且还要注意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5.在平原低地,为防御洪水,人们通常要加高和加固河堤。考向一城市化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下图为“1970~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B.Ⅲ阶段和Ⅱ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增多C.Ⅳ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抑制D.Ⅳ到Ⅴ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2.影响Ⅳ~Ⅴ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交通状况B.产业结构C.人口政策D.自然环境答案1.A2.B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为负值,说明人口在减少,由此可判断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A选项正确。Ⅲ阶段波士顿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是负值,人口数量在减少,Ⅱ阶段其人口增长率是正值,人口数量是增加的,所以B选项错误。Ⅳ阶段后,不是所有城区人口负增长都得到抑制,巴尔的摩、费城依然是负增长,C选项错误。Ⅳ和Ⅴ阶段,巴尔的摩城区人口依然是负增长,因此人口不会向市中心集聚,D选项错误。第2题,考查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关系。B选项正确。(2013·江苏学测21)下图为“2013年春节期间深圳某大街‘空城’一角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题。3.进一步提升城市化发展内涵的合理途径是()①提高城市人口素质②扩大农业耕地征用③增加城市建筑密度④改善城市环境质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D解析扩大耕地征用会造成耕地的浪费;一味地增加城市建筑密度会破坏城市环境。所以,进一步提升城市化发展内涵的合理途径是提高城市人口素质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拓展延伸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区别(1)郊区城市化:指城市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从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绝对数量下降的现象。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如图1所示。(2)逆城市化:指城市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的现象。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并且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如图2所示。考向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013·江苏学测6~7)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特大暴雨,导致严重内涝。下图为“城市水循环部分环节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4.导致北京此次严重内涝的自然原因是()A.①过多B.②受阻C.③过快D.④增大5.此次北京城市内涝现象给我国城市建设带来了启示,今后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该()A.加快城市土地资源开发B.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C.加强城市大气污染治理D.加强城市人口迁移管理答案4.A5.B解析第4题,此题主要考查城市化前后水循环的变化及影响。首先,城市化前后地表状况发生了明显变化,表现为植被覆盖率下降,水泥路面增多。①表示大气降水,特大暴雨造成降水过多,是产生内涝的主要原因;②是蒸发,对消除内涝的作用不大;③是地面径流,地面径流过快不易导致涝灾出现;④是下渗,下渗增大也利于积水的减少,选项A正确。第5题,城市积水、内涝的出现,客观上是因为降水强度过大造成的,人类对降水环节影响不大,只能从主观上去解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径流排水,才能减少或避免涝灾的出现,所以选项B正确,其他三个选项,与解决内涝无关。(2015·江苏学测4)近年来上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效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下图为“城郊间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6.下列能有效缓解上海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是()A.提高建筑物高度B.增加市区道路密度C.加强城市绿化建设D.扩大中心城区面积答案C解析“热岛效应”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加强绿化能有效缓解。7.[判断题](2015·江苏学测39)合理规划城市道路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措施之一。()答案正拓展延伸城市内涝(1)原因:城市化进程加快,地表硬化面积大,下渗弱,从而导致地表径流增加;城市排水系统老化,排水能力不足,遭遇暴雨时雨水易在短时间汇集。(2)措施:①疏浚河道;②完善排水系统;③扩大城市绿地面积;④推广使用渗水砖。考向三地表形态对聚落的影响(2017·镇江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民居图”。读图回答8~9题。8.该地区的聚落()A.规模较大B.多呈团块状C.多呈带状D.多沿陆路交通分布9.这类聚落布局有利于()①水运②取水③商贸④旅游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8.C9.A10.(2017·江苏学测4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于2014年11月19日在浙江乌镇举行。乌镇现已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材料二图1为“乌镇聚落形态变迁示意图”,图2为“乌镇‘城在田中’城镇规划图”。(1)图中,乌镇聚落形态沿____呈________状分布,其聚落形态变迁体现的城镇化表现是_____________。(2)乌镇“城在田中”城镇规划的优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河带城镇规模扩大(2)河网密布地势平坦跟踪检测(2016·江苏学测11~12)城市热岛强度是指城市中心区温度减去城市郊区温度所得数值。下图为“我国某地城区与郊区地表温度的季节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1.该地城市热岛强度最大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影响城区与郊区温度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地面状况B.气压分布C.降水量D.地下径流答案1.B2.A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图中6~9月城郊温差最大。第2题,城区水泥或柏油路面及房顶的比热容比较小,而郊区的农田等比热容大。(2014·江苏学测27~28)城市化率反映城市化水平。下图为“1992~2010年北京市城市化率及地下水埋藏深度变化图”。据此回答3~4题。3.1992~2010年,北京()A.城市化率不断下降B.城市化速度持续加快C.城市化经历了四个阶段D.城市化水平较高4.北京地下水埋藏深度与城市化具有关联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跨流域调水引起了地下水埋藏深度上升B.城市绿地面积扩大造成了地下水埋藏深度下降C.生产生活污水排放使得地下水埋藏深度上升D.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了地下水埋藏深度下降答案3.D4.D解析第3题,读图可得,北京市的城市化率在75%左右,城市化水平高,且城市化率在慢慢增加,增长曲线比较平稳,分析题干中的四个选项可得,D选项正确。第4题,跨流域调水不会影响地下水埋藏深度,A错误;城市绿地面积扩大会造成地下水埋藏深度上升,绿地面积具有涵蓄水源的作用,B错误;生产生活污水排放不会影响地下水埋藏深度,C错误;过度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埋藏深度下降,故D叙述正确。5.[判断题](2014·江苏学测39)城市实行机动车限行措施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雾霾”问题。()答案误解析改善雾霾天气的关键是减少污染源。减轻对空气的污染从而减少霾出现的措施有:绿色出行、公交出行、大力推行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等;结合题意,城市里对机动车的限行可以改善雾霾天气,而非从根本上解决。6.(2013·江苏学测44(1))读“苏北、苏中、苏南面积比重、人口比重、城市化水平统计图”,苏北、苏中、苏南三个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_,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_________。答案苏北苏南一、选择题(2017·无锡学测模拟)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读图完成1~2题。1.图中()A.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C.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D.各国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2.2030年与2000年相比,三国城市化带来的主要变化有()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B.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C.中国——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D.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答案1.C2.C(2017·宿迁学测一模)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图中黑圆圈代表城市等级。读图回答3~4题。3.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由甲图到乙图变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城市规模扩大B.城市化水平提高C.城市人口数量增加D.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4.从甲图到乙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和现象有()A.大量的城市人口向农村迁移B.城市郊区的种植业比重不断上升C.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质量下降D.出现“热岛”现象,不利于城市大气污染物的扩散答案3.D4.C(2016·宿迁学测一模)2015年4月开始,“海绵城市”建设在我国16个城市开始试点。“海绵城市”通过一系列的“绿色”措施滞水、蓄水、净水和排水,将有望缓解一系列城市问题。下图为“海绵城市简图”。读图回答5~6题。5.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的影响是()A.增加下渗B.减少蒸发C.增加地表径流D.减少地下径流6.海绵城市建设将有利于缓解城市()①淡水不足②雨季内涝③用地紧张④热岛效应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5.A6.B(2016·宿迁学测一模)等时线是汽车从出发点出发向外行驶所用时间相同点的连线,下图中a、b、c、d、e是以甲地为出发点的等时线。读图回答7~8题。7.图中车速最慢的是()A.朝①方向B.朝②方向C.朝③方向D.朝④方向8.下列说法中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是()①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网②鼓励使用私家车③优先发展公共交通④加强城市绿化A.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④答案7.C8.B图示为“江苏和贵州两省城市化水平柱状统计图”。读图,回答9~10题。9.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A.城市的用地规模B.城市的人口数量C.大中小各级城市总体数量D.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10.从图中可看出()A.1990年两省城市人口总数量相同B.2000年城市化水平江苏省比贵州省高C.江苏省城市化发展速度均慢于贵州省D.江苏省2000年后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答案9.D10.B二、判断题11.(2016·南京学测一模)我国城市化不应该过快的主要原因是科技水平不高。()答案误12.(2016·徐州学测模拟)劳动力从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移是城市化的重要指标之一。()答案误13.(2016·扬州学测模拟)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答案正14.逆城市化是指城市地区转变为乡村地区的过程。()答案误15.与英国相比,我国目前城市人
本文标题:第14讲-城市化和城市化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099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