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德育一册》教案第三课培养健康心理第二节抵制不良侵袭班级学习领域主讲教师授课时间课型授课地点课题§3-2抵制不良侵袭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分析网络、传媒和偶像崇拜对青少年成长的作用,让青少年懂得拒绝不良诱惑;2、明白迷恋网络和电子游戏的危害;3、明确抵制社会不良诱惑的影响。4、杜绝不良的行为。能力目标1、能正确分辨行为的善恶,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2、能抵制社会不良诱惑情感目标树立培养高尚品德,提高自制能力的自觉性。教学重点抵制社会不良诱惑教学难点杜绝不良的行为。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黑板、粉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过程师生活动教学方法设计意图1、组织教学2、复习旧知一、查考勤、组织教学清点班级人数并记录与教学日志,有异动情况上报班主任及教务处。二、新课引入【课题引入】从前,有一个人捡到了一个精美的盒子,上面写着:“记住,无论何时,都不要打开这个盒子。否则,人类将要遭到灭顶之灾。”这人开始吓了一跳,没敢打开盒子。可不久就恢复了正常:“这盒讲授法让学生的思绪尽快回归到课堂23、新课引入4、新课讲授子里面究竟装的是什么东西呢?什么东西有如此强大的力量呢?”最终他经受不住诱惑打开了盒子。结果,这盒子里的东西跑出来了。从此,人类就有了洪水、瘟疫、疾病、犯罪等等灾难。原来是一个“潘多拉”魔盒,里面装的都是邪恶。【老师提问】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老师解析】我们要学会抵制不良的诱惑第二节抵制不良侵袭【新课引入】19世纪末的最后几个年头,美国康奈尔大学德教授做过一次有名的实验。他们把一只青蛙冷不防丢进一个煮沸的油锅,这只反应灵敏的青蛙,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之际,用尽全力,跃出了那势必会使它葬身的滚烫油锅,安然逃生。隔了半个小时,他们使用了一个同样大小的铁锅,这回在锅里放了五分之四的冷水,然后把那只刚刚死里逃生的青蛙放到锅里。这只青蛙在水里来回地游动着,悠哉悠哉。接着,实验人员悄悄在锅底下用炭火慢慢加热。这只青蛙不知究底,仍旧悠然自在地在微温的水中享受;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度在慢慢升高,等这只青蛙开始意识到锅中的水温已经无法承受时,想跳出去,可是一切都为时已晚。它欲跃乏力。只能躺在水中,卧以待毙,终致葬身在沸腾的水锅里。【老师提问、学生思考】1、一个人违法犯罪的根源在哪里?2、在我们身边有哪些不良诱惑?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老师解析】不良诱惑---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我们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避免违法犯罪。三、新课讲解一、拒绝不良诱惑1.拒绝沉迷网络世界【老师提问、学生思考】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在网上都做了些什么?通过网络我们有什么收获?【老师解析】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手段。但青少年要正确对待网络和电子游戏,摆正学习、生活和娱乐的关系。【案例分析一】5月25日傍晚,四川简阳市平泉镇和平村当地农民发现被人残杀后藏尸于一片玉米地里的流浪少年赵刚被。少年头颅被人砸烂,尸体上还有几处刀伤,其死状惨不忍睹。杀害少年的凶手竟是3名板书课题老师讲解案例分析一讲授法讨论法讲授法讨论法让学生明确沉迷网络世界的危害。引出板书3嗜好上网玩“杀人游戏”的中专生,他们杀人的目的只是为了验证自己的“胆量有多大”。【老师提问,学生思考】沉迷网络对青少年有什么危害?【老师解析】沉迷网络导致人格障碍,对人冷漠,缺乏爱心,不善于于人沟通,遇到事情更愿意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所以我们要正确对待网络世界,正确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自觉预防网络成瘾。2、正确对待传媒影响【老师提问,学生思考】1、今天我们能做到不出家门就“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知晓”,你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天下大事呢?2、媒体会对人民的生活起到什么作用?3、是不是媒体带给我们的都是好的东西?有没有不健康的信息呢?如果有,你能举出一些例子来吗?【老师解析】1、大众传媒2、健康而科学的传媒文化有利于加速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有利于愉悦青少年的身心,扩展学生的信息来源。3、青少年都应该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努力提高道德操守和自我修养,增强辨别力。【案例分析二】2013年十大假新闻之一2013年3月25日,一则《深圳90后女孩当街给残疾乞丐喂饭感动路人》的新闻在网络暴红,其感人的场面让无数读者动容,但很快就有网友指出新闻是策划团体炒作。经深圳媒体证实,整个行为其实是某商业展的炒作。2015年十大假新闻人民网“求真”栏目根据360新闻数据统计,梳理出2014年最受网友关注的十大假新闻分别为:2015年央视春晚停办、赴新疆旅游每位游客奖500元、朱自清《背影》因“违反交规”被逐出教材、香蕉得艾滋病濒临灭绝、哈尔滨赚钱不给老婆花算家暴、东莞警方“将拘留非法同居者”、孩子失踪24小时才立案、“95后”女网友“身体换旅行”、广西14元买无人海岛、北京警方已掌握120名艺人涉毒名单。3、理性对待偶像崇拜【老师提问】你的偶像是谁?你为什么崇拜他/她?【案例分析三】2002年,浙江温州一位17岁的初中生因无钱亲眼见到偶像影星赵薇而服毒自尽。老师讲解故事,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并回答讲授法讲授法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怀4广州一个14岁女生,为了引起明星注意,在大街上割腕自杀,一边喷着血,一边追着明星的车子,幸亏抢救及时,才没有以身殉星。案例3、女,甘肃兰州人,是一位极端崇拜刘德华的疯狂歌迷。她的父亲杨勤冀是一位老师,母亲无业、残疾。从16岁开始痴迷香港歌手刘德华,此后辍学开始疯狂追星。杨丽娟的父母劝阻无效后,卖房甚至卖肾以筹资供她多次赴港及赴京寻见刘德华。2007年3月25日歌迷会后当晚,溺爱杨丽娟的杨父写抗议信后跳海身亡,3月26日香港警方在海中发现了杨勤冀的遗体。事后,刘德华发表声明,呼吁杨丽娟停止一切无理取闹的行为“杨丽娟事件”也引发各界对过度追星行为的深刻反思。【老师提问】1、面对这样一个个的追星悲剧,你有何感想?2、对待明星我们应该怎样做?【老师解析】1、我们要理性对待偶像崇拜:不盲目追星不疯狂追星。2、把握偶像崇拜的对象、内容和程度。注意偶像崇拜中的心理健康。二、杜绝不良行为据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占犯罪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的少年犯人数竟高达15万。这些犯罪行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外界因素影响外,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很重要。【老师提问】1、什么是违法和犯罪?2、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①旷课、夜不归宿;②携带管制刀具;③打架斗殴、辱骂他人;④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⑤偷窃、故意毁坏财物;⑥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⑦沉迷于色情、淫秽音像制品、读物等;⑧经常出入法律、法规规定不适应未成年人进入的歌舞厅等营业性娱乐场所;⑨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老师解析】1、违法——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国家、社会和公民利益,依法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通常表现为对正常社会秩序的破坏,对公民人身权利和公私财产等合法权益的侵犯,犯罪——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老师抽选两名同学,让他们说道德修养的内容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讲授法讨论法讲授法学生回答,老师进行解析51、杜绝打架斗殴【案例分析四】1994年3月27日中午,某大学数理系93级学生黄某(广东河源人)在公用洗衣房洗衣服,边将衣服放入水桶中,打开水龙头用水冲着,边回宿舍取衣架。当黄某返回洗衣房时,发现自己的水桶被人挪在一边,而该校机械系93级学生吴某正在用自己先用过的那个水龙头,便大声对吴某喊道:“他妈的谁叫你将我的水桶挪开的?”吴某回头目盯黄某一眼:“你他妈的骂谁?”黄泉答道:“他妈的老子就是你”于是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从破口大骂到互相撕打,后被在洗衣房的其他同学劝开。吴某洗完衣服后回到宿舍,正好遇到其湛江同乡叶某来找他,叶某看到吴某脸部有些红肿,便问吴怎么回事。吴便将和黄某争执的事告诉了叶某,并说黄某打了他面部一拳。叶听说后非常气愤对吴某说:“你为什么不叫他赔偿医药费?”你不要怕,他敢欺负你,我给你撑腰,走,我帮你去找他要医药费去!”于是叶某和吴某来到黄某住的宿舍,找到黄某,叶某对黄某说:“你为什么打我老乡?你把他(指吴某)打伤了,要赔偿他医药费!你自己说赔不赔?”黄某说:“关你什么事,我不赔你又怎么样?”于是,黄某和叶某、吴某又争吵起来。叶某说:“你打我老乡,不赔医药费,那我打了你也是白打。”于是,叶某动手打了黄某两个耳光后,被黄某宿舍的同学劝开了。黄某认为自己吃了亏,下午便没有上课,跑到校外找到其在广州打工的表哥及老乡共四个人,吃过晚饭后约8点钟,到叶某所住的宿舍找叶某吵闹,被吴某看到,吴某即邀集七八名湛江同乡到叶某的宿舍帮忙,黄某和叶某越说越僵,最后,双方大打出手。其间,黄某用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将叶某、吴某二人捅伤。事后黄某即逃离了现场。叶某、吴某被刺伤后,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被及时送往医院抢救,住院治疗了一个半月,花去医药费8千余元,总算保住了性命。但叶某被刺伤右肺,以至重伤,虽保住了性命,却留下了终身的疤痕和伤风,吴某亦被刺成轻伤。此案发生后,学校非常重视,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精力来调查处理此事,前后达数月之久,有些甚至为此而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和工作。打架的双方也都受到了校纪处分,叶某、吴某被给予记过处分,黄某被学校开除学籍,由公安机关拘捕,追究其刑事责任,并赔偿叶、吴两人的医疗费等愈万元。此案的发生,引起了学校广大师生的深深思考。老师讲解案例分析,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并回答讲授法诚信相关的行为,理解诚信的重要性6【老师提问】在堂堂高等学府,在文明的世外桃源,在神圣的知识殿堂,为什么会发生如此血淋淋的悲剧?【老师解析】原因:1、一时冲动。2、哥们义气。3、故意欺负他人,或是通过暴力手段实施报复。2、杜绝偷窃行为偷窃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量较少的财物的行为。青少年中有的不满足自己生活的欲望,看到人家吃得好、穿得好,心里很羡慕,而当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会非法窃取公私财物。一些未成年人因缺少良好的教育环境,平常喜欢贪点小便宜,从拿人家一本书、一支笔、一块橡皮开始,逐渐养成小偷小摸的习惯。任何事物总是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有句老话叫做贼从偷菜起,任其发展就会演变成盗窃。【案例分析五】2001年,江苏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一度发生多起撬盗案件,到2002年底,失窃案件多达几十起,财产损失几万元,警方将作案的26人捉拿归案,查明这伙人自2001年3月至12月间作案30余起,案值人民币10万元。更令警方吃惊的是,作案者竟然都是中小学生和流失生,年龄最小仅11岁,其中女性一名。面对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蛋,办案干警没有像往常破案后的欣喜,心情反而变得沉重起来。警方查明,26个孩子中有些人已经不是第一次同警察打交道,按盗窃作案次数和案值,足以判处徒刑,但由于年龄关系,往往只能教育后予以释放。于是他们作案后受法律惩罚的犯罪恐惧心理一次次减弱,认为自己人小法律管不了,渐渐从一个月一次小偷小摸,发展到每月偷几次,有的几乎天天作案。一位14岁少年公开宣称:“我还能偷2年”,13岁少年不甘示弱:“我还能偷3年,比你多一年”。《死囚犯写给弟弟的一封信》弟弟,父母这一辈子,养了你我两个孩子,现在我走了,孝敬父母的重担全靠你一个人挑,哥对不起父母,也对不起你。我现在唯一能够做的,是给你留一句话:千万要学好,决不可做坏事,就是很小很小的坏事也不可做。自从我被送进死牢房里,就一直在想,我是怎么落得这样可悲的下场?追根寻源,就是开始干坏事的时候,一点也不在乎,总认为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记得我第一次做的坏事,是在小摊贩那里偷了两个苹果,虽然心里害怕,但没有被人发现,平安无事,心里觉得占了便宜,所以后来就不断地干些小偷小摸的老师提问,抽选学生回答老师让学生做测试图讲授法75、教学效果检测事。占了一点小便宜,慢慢地就想占大一点的便宜,在后来就想占更大的便宜。见了好的东西,眼睛就盯住不放,心里发痒,手也痒了,总控制不住自己。有时也很害怕,心里说别干了,别干了,可手伸出去了。偷得多了,十次八次不被发现,但总有一天会被发现的。为此,我两次被送劳
本文标题:德育-3-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170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