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供参考)
1《大学语文》课程标准适用专业:编制人:编制单位:审核人:系部主任:编制日期:2目录一、课程基本情况...................................................1二、课程概述.......................................................1(一)课程的性质与定位..........................................1(二)课程基本理念..............................................1(三)课程设计思路..............................................2三、课程目标.......................................................3(一)知识目标..................................................3(二)能力目标..................................................3(三)素质目标..................................................4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4五、课程内容标准...................................................4(一)课程总体设计(课时分配表)................................4(二)项目(单元)设计..........................................5六、课程实施建议..................................................12(一)教学组织实施.............................................12(二)教学方法与手段...........................................12(三)师资条件要求.............................................12(四)教学条件基本要求.........................................12七、教学资源基本要求..............................................13(一)教材的选用与编写.........................................13(二)网络资源建设.............................................13(三)其它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3八、考核方式与标准................................................13九、说明..........................................................14《大学语文》课程标准1《大学语文》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编号开课系别基础部授课学期第一二学期课程名称大学语文授课层次专科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课程类别必修课考核方式考查课程学分4总学时72理论学时36实践学时36前导课程后续课程适用专业所有专业二、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与定位大学语文是当代高校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和重要的工具课。它在培养学生的独立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表达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大学语文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具有审美性、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是一门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结合在一起的课程,蕴藏着丰富的政治、社会、历史、自然等各种形象化的具体感性的知识,是学生学好其它各门课程的先行课,是实现我校“厚德崇信、博学尚技”的办学理念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本学科是全校一年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它是集工具性、基础性、审美性、人文性、趣味性、综合性于一体的课程,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与文学的主要载体之一,凝聚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本学科作为培养健全的大学生的合力因素之一,旨在通过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语文水平(阅读、写作、赏析),提升其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拓展其观察世界的视野、挖掘其认识世界的深度。(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具有“文道结合”的特色,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向各专业学生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情操以及审美的教育。因而大学语文是一门适应现代高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进行审美教育,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的重要基础课程。要求《大学语文》课程标准2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一般流程以及各个时期主要的文学收获,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作用于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了解现当代的重要作家,对作品选的个体篇章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在语言、文字方面的能力,进而提高其文学鉴赏与文学审美水平,提高其人文学养。(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整体设计理念可以概括为以传统语文知识为基础,以学生能力发展为中心,为学生职业发展服务。1.以传统语文知识为基础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通过学习优秀文学作品鉴赏和阅读,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接受精英文化的熏陶,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塑造健全人格。让学生学会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善于在生活中表现美和进行艺术创造活动的能力。2.以素质为主体,以学生能力为中心(1)母语应用能力发展《大学语文》提高学生的母语能力,帮助学生取得职业成功。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中,非常重要的是开发人的具有广泛迁移性的核心能力,在主要的核心能力中,交流沟通能力是最重要的。在人文素质、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方面的缺失会导致学生难以适应工作岗位及环境,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可持续发展能力低下。大学语文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适应、自我发展能力,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夯实从业基础,并为顺利适应职业要求提供必要的条件。(2)职业素养能力提高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文学知识、语言修养和美感品质,并进一步升华为个人人生的高雅志趣和人文情怀;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合作意识和敬业精神等职业素养,使学生毕业后真正能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潜力巨大的企业员工。(3)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大学语文》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利用36学时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更何况,语文教育是终身教育,提高自学能力,才能让《大学语文》课程标准3学生受益终身。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为根本任务的大学语文是一般专业学科的基础,起到为学生终身教育奠基的作用。3.围绕专业特点,凸显职业导向本课程围绕学生的职业需求来组织教学,在强调语文学习共性的基础上,注重不同专业的不同个性要求。根据不同专业职业岗位的特点来进行组织语文教学活动。4.开放课程体系,扩展教学空间课程开发开放:教学内容和资源由本系老师、专业课老师以及校外专家来共同组织参与课程的开发。(1)教学内容开放:在基础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任课老师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特点留有教学内容和拓展空间。(2)教学资源开放:本课程设立相应的网络教学资料库可以提供老师和学生交流。三、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大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素质教育课程,这种综合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文学鉴赏水平的提高,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使学生的内心世界更为充实、丰富、健康;一是通过对文章写作要领及语言表达技巧的体认,提高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水平,为学好本专业各类专业课程及接受通才教育打下坚实基础。具体如下:1.了解文学鉴赏的基本原理,掌握阅读、分析和欣赏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2.掌握一定的文学基本知识,特别是诗歌、散文、戏剧、小说四种主要文体特点及发展简况。3.了解文学鉴赏的基本原理,掌握阅读、分析和欣赏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二)能力目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大众化”应用型人才。“大众化”应用人才,有两个层面:一是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动手的应用能力;二是既能掌握一定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又要掌握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基础理论。向通才教育发展。蔡元培、梅贻琦等老一辈教育专家指出:大学语文对于把大学生培养成“沟《大学语文》课程标准4通文理两科”的“通才”,使学生求得关于自然、社会、人文方面的“通识”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二十世纪前期的沈尹默、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等他们是文学大师,同时他们的自然科学知识也极为深厚;杨振宁、李政道、华罗庚他们是理工大师,同时他们的语文修养都非常深厚。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是机械工程专家,人文底蕴非常丰厚。具体如下:1.在中学语文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阅读、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2.能够熟练运用语文基础知识进行日常公文的写作。3.能够流畅的用语言进行的日常的交流和工作。4.能够将语文知识与本专业课程相结合进行创作性的学习。(三)素质目标1.高职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学优势,创造性的使用语文教材,在教学中进行职业观念、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法规等多方面职业素养的渗透教学,从而,为学生迅速成为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员奠定思想基础。2.学习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了解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尤其是了解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帮助学生提升人文素养。3.在教学中运用发散思维,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大学语文是综合素质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职业能力拓展课)。它对其他科目的学习起着积极影响。中国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交流沟通的基本工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能力,利于他们专业课程的学习与理解。五、课程内容标准(一)课程总体设计(课时分配表)《大学语文》课程标准5学习项目序号项目(单元)名称学习型工作任务学时1诗词曲任务1-1《诗经》14任务1-2《楚辞》任务1-3乐府诗任务1-4田园诗任务1-5唐诗任务1-6宋词任务1-7元曲2散文任务2-1《论语》6任务2-2《史记》任务2-3唐宋散文3小说任务3-1《聊斋志异》6任务3-2《红楼梦》任务3-3《边城》4戏剧任务4-1《西厢记》6任务4-2《茶馆》任务4-3《哈姆雷特》5素质拓展任务5-1应用文写作4任务5-2口语合计36(二)项目(单元)设计1、项目一:教学项目1:诗词曲总学时:14总体描述:1.了解古典诗词曲的发展脉络及各时期诗歌的主要特点。2.记住经典的诗词曲作品。学习任务1-1:《诗经》学时:2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2.掌握《诗经》重章迭句的形式特点,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3.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4.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二、教学重点诗经的基本内容介绍三、教学内容1.诗经的基本内容介绍(六义)2.分析诗歌的艺术美(四美)3.体会诗歌比兴手法和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四、教学方法讲授、诵读、谈论五、教学过程设计1.《在水一方》多媒体视频2.《蒹葭》的朗读视频3.了解先秦历史文化,了解古代人民的生活和思想4.讲解诗经的基本内容介绍(六义)5.分析诗歌的艺术美(四美)6.赏析作品《采薇》、《蒹葭》、《氓》等。《大学语文》课程标准64.作品赏析。学习任务1-2:《楚辞》学时:2一、教学目标1.了解屈原生平、作品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了解楚辞体的基本特征3.分析和比较鉴赏楚辞与诗经的不同二、教学重点楚辞
本文标题:《大学语文》课程标准(供参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174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