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 大学语文课标定稿汇总
1《大学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编码:090353课程性质:公共课/必修课学分:2计划学时:32学时(理论课学时数:28学时;实践课学时数:4学时)适用专业:2012级机械工程系全体高职生1课程概述1.1课程定位《大学语文》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根据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开设的一门知识性、技能性、欣赏性、思想性很强的职业能力选修公共课程。大学语文主要是人文意义上的语文,它有工具性的一面,但更强调人文性。大学语文中的文指文学和文化。大学语文教材主要是由文学作品和艺术性很高的文章编成的。文学须注入文化,才能寻其根源,体现其博大精深;语文课须注入文化,才能提高学术含量和课程的品味。所以大学语文课程的文除了文学之外,还应包括诸如历史、哲学、伦理、宗教等相关的文化。大学语文课程里的语言,则是文学和文化的载体和媒介,既包含也区别于古汉语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也包含和区别于现代汉语中的语法、修辞、逻辑,它不是纯基础和纯工具意义上的语言,它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语言,也就没有文学和文化。因此,大学语文课程中的语言,更应该是文学和文化意义上的语言。大学语文的教育对象是非中文专业的学生,非中文专业的学生对语言文学方面的知识不需要那么精、深、专,但他们却需要从总体上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文化修养和人格素质,故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就应依据课程的性质定在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审美)、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上,定在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修养与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文精神和人格上。这门课程主要任务是把高校的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丰富的语文知识、熟练的写作技能、高尚的品德修养和人文精神素质的当代优秀的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接班人。1.2设计思路1.2.1设计总体思路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赏析、理解和表达能力,具备通用性、工具性和职业性的特征,尤以职业性为主要特征。《大学语文》是为夯实高职学生的语言文化基础,以满足就业择业过程中对口头和书面文字表达能力的需求,并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性发展奠定重要基础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本课2程以人文教育、创新思维为目标,以知识培养、能力提升为主轴,在教学全过程中,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语文基本知识和写作技能.同时本课程还以“教学做”一体化设计为标准,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教”师,而是“导”师。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在做中学为重点,以掌握听说读写的经验和能为目标,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1.2.2课程设置依据自从大学在校生和毕业生文字表达能力差、大学语文教学被讽为“高四语文”等文字见诸报端以后,关于大学语文教学有关问题的讨论就始终没有停止过。特别是《光明日报》发表了邢宇皓的文章《遭遇尴尬的大学语文》,对当代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以及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该文又被《中国教育报》、中国计算机科研网和央视网站等权威媒体相继转载之后,更加引起了社会和语文界的强烈反响,也引起了广大语文教育界的深刻反思。大学以前的语文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读写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对范文的讲解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类文章、文学体裁的特点,其教学过程通常是先认识生字词,再进行课文分析,归纳段落大意与中心思想,最后进行简单的文体写作训练等。所有的语文基础教育一般都有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要求、统一的考试标准。而大学语文教学则主要强调学生语文能力的应用和提高,语文课的设置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确定要考虑不同专业学生的语文素质需求。大学语文课程的设置与否、大学语文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的确定要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衡量标准。1.2.3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根据专业人才核心能力特点来评价大学毕业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现代大学教育学科、专业的划分,使大学毕业生在学业上真正体现了韩愈先生所说的“术业有专攻”的特点,因此我们在对不同专业大学毕业生进行评价的时候也要结合其专业特点:对于一般专业的学生来说,作为母语的汉语言文字的学习不能荒废,但只要能作为工具应用即可,不可有过高的要求,应该正视不同学生在先天和后天兴趣上的差异性。《大学语文》课程设置应适应当代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以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为己任,对学生进行优秀经典文学和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和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接3受中华优秀文化的人文精神关怀,陶冶高尚情操,提高审美品位和人文素养,并自觉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大学语文》以经典的优秀文学名篇为内容,通过课堂上的阅读和鉴赏教学对师范专科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理解、表达及运用能力的训练,致力于学生的思维、想象联想、感悟和鉴赏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自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2课程目标2.1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巩固语言文字的基础功底,掌握一定的阅读欣赏和写作能力,提高修养,陶冶情操,提升综合素质。2.1.1学习能力目标1、语言文字:掌握语言文字是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主要是文言文、白话文和转译文等方面的知识和了解应用。教学中从阅读理解课文出发,辨识、说明课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技术术语,学科名词,哲思语言和文学语体,以及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用法。2、文史知识:了解中外文学的历史知识,主要是文学名家名篇的形成和影响的一般性常识;在阅读欣赏中能运用文史知识辅助对文本的理解分析。3、经典阅读:经典名篇是教学过程中的依据,是知识生产的材料,也是发挥语文综合功能的平台。掌握、欣赏经典名篇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干环节,是知识生产的核心,也是发挥语文综合功能的艺术过程。经典名篇具有丰富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和综合性功能。注意发掘其中的语文工具性、人文性等意义和功能,是实现经典名篇教育教学价值的关键。注意将语言能力、文史知识、文化文明常识等内容贯穿于名篇名著的理解和赏析之中;注意语文、文学与文化文明的表里关系,贯穿“大语文”或“人文语文”的思想。经典名篇的安排一般以中外文学名著名篇产生的年代先后为线索,以文化文明的基本问题范畴为类别,分精读篇章和泛读篇章。教学计划中所选经典名篇要求学生掌握。2.1.2职业能力目标41、读写听说能力的培养:在高中语文的基础上,巩固和深化学生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阅读,交流的能力,尤其是书面及口头表达水平,以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同时也培养学生阅读、鉴赏、分析、评价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的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一个阅读、理解、分析、写作能力的扎实基础。2.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因为我们培养的主要是面向基层和服务一线的、有较高文艺鉴赏水平、写作水平、人文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使其具备走向工作岗位的基本素质,所以我们还特别侧重以下5种能力的培养:第一,交流能力。第二,动手能力。第三,创新能力。第四,自学能力。第五,社会适应能力。2.1.3职业素养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感受、领悟语言文字的巨大魅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倡导学生的独立精神与合作意识,培育和滋养其健全的人格与社会关怀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2、高职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学优势,创造性的使用语文教材,在教学中进行职业观念、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法规等多方面职业素养的渗透教学,从而,为学生迅速成为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员奠定思想基础。3.课程内容及要求本课程根据人力资源市场对人才的的具体要求,选择确定课程内容,在教学中采用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提升学生自主阅读写作能力。具体课程教学内容见下表:序号学习项目教学内容学习要求参考学时1把握自我第一讲如何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重点:文学在提升人文素养方面的意义。难点:如何在现实中将知识转化为思想与行为。22把握自我第二讲君子与小人--论语精髓重点:论语成为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根源。难点:“君子”和“小人”23把握自我第三讲老子、庄子的智慧重点:老子、庄子思想的闪光处25难点:辨证思维的魅力4把握自我第四讲《人生的意义及人生中的境界》重点:对人生意义的思索难点:人生境界的觉解25尊重他人第一讲刘墉《其实我们很优雅》重点:优雅的内涵难点:如何举止优雅26尊重他人第二讲以《神雕侠侣》为例感受中国的侠义精神重点:中国的侠义精神文化难点:侠义精神的内涵27尊重他人第三讲余秋雨《关于友情》重点:如何对待友情的错位与回归难点:友情的真谛28尊重他人第四讲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重点:尊重他人的权利难点:如何尊重他人29报效社会第一讲毕淑敏《我很重要》重点:个人的重要性难点:个人价值的体现210报效社会第二讲王选《我一生中的八个重要抉择》重点:人生路上的重要抉择难点:社会需求与人生抉择211报效社会第三讲胡适《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重点:毕业之后的路如何走难点:如何对待社会考验212报效社会第四讲王怀让《中国人,不跪的人》重点:坚守生存发展的人格底线难点:报效祖国,坚守人格213善待自然第一讲陶渊明的田园牧歌重点:陶渊明的田园生活难点:在田园山水与民间风情中悠游214善待自然第二讲宇宙与生命的诗意阐释《春江花月夜》重点:文学与现实世界的诗意阐释难点:人生体悟与艺术造诣的关系2615善待自然第三讲自然山水中的超然情怀苏轼《前赤壁赋》、《后赤壁赋》重点:自然风景之美难点:作者超然于物外的豁达胸怀216善待自然第四讲西雅图《西雅图宣言》重点:印第安人对自然地崇敬和热爱难点:人类必须善待自然2学时合计323.2情景设计1、鼓励学生上新课之前预习,养成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保证课堂教学的较高起点。2、选取有一定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以精讲为主,从作家的人生经历、作品的背景、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等诸多方面作深入细致地剖析,以点带面,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各历史阶段的文学的概貌。3、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组织课堂活动等,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4、推荐阅读篇目要求学生课外阅读,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开阔学生视野。4.课程实施建议4.1教材选用和编写建议4.1.1教材选用目前各高等院校所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并不统一,各种版本的《大学语文》教材差异较大。侧重点也各有不同。我们认为《大学语文》教材的选择必须依据旨在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质的课程定位。此外,还要综合考虑所在院校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结构和其他相关人文课程的开设情况,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大学语文》教材对上好《大学语文》课程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材选择篇目要充分考虑到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要求,选择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哲理性的美文作为载体,通过美文的感化、熏陶作用,进行有效的教育。在教材选择上,过去我们使用的教材是杨建波主编的《大学语文》,这本教材以中国文学史为序编排教学篇目。所选篇目比较经典,只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功用还不是很突出。为此,现在我们采用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示范教材,丰坤武主编的《人文素质教育读本》(南京大学出版社)一书作为主选教材,教师授课7以杨建波主编的《大学语文》作为补充教材,二者相结合,共同承担起《大学语文》课程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任务。如果有条件,我们更希望能编写一本适合本学院实际情况需要的《大学语文》教材。4.1.2教材编写原则与要求以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为指导思想,贯彻高职高专培养目标,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材与实际的结合,教学过程和实际教学过程的结合。4.1.3教材、教学参考资料使用建议教材使用需注意结合学生理解情况,同时参考资料《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4.2教学建议1、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管理作用。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师除了通过课堂传授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外,还应结合心理学知识,测评工具等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积极行动。3、组织学生通过自由组合成立学习小组(一般3-5人),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讨论课题,给小组分配任务,经过1-2周准备,由小组成员上讲台,把学习体会与同学分享。教师根据每个同学的表现打分评级,并做最后点评。4、采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编制多媒体课
本文标题:大学语文课标定稿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178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