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读写结合”的类型及作用
“读写结合”的基本类型及作用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听、说、读、写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而写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也有利于我们更加深人全面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因此,指导学生写好课堂内的小练笔能更好地落实“课标”中的读写目标,使阅读教学得到进一步深化。那么阅读教学中的练笔与作文教学中的习作有什么区别呢?我以为阅读教学中的练笔与作文教学中的习作同是写,都能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但两者的目的和要求迥然不同。阅读教学中的练笔,是为阅读服务的,主要检验学生是不是读懂了、读好了,它发展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以写促读”。这是由阅读教学的主要矛盾决定的,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会阅读。课堂教学中的练笔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犹如阳光雨露,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变得“饱满粗壮”起来。而学生习作虽然可能涉及到阅读,但它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作文能力,是“以写促写”。鉴于时间和空间都是有限的,阅读教学必须先搞好自己的“自留地”“责任田”,即采用多种方法,包括练笔这一形式全力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阅读教学中的练笔就会出问题,比如人为地把它与发展阅读能力割裂开来,走入了纯粹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误区。再如练笔走在了学生还未真正读懂课文之前。这些都有可能造成两败俱伤的后果。当然,这样说并不否认要读写结合,真正的读写结合首先应建立在本课已完成发展学生某方面或某一点阅读能力的基础上。一、写感悟,重在情感体验,延伸理解文本“感悟”是指学生对课文学习后所产生的情感共鸣,或自己独特的体会、感受。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各自独特的感受写出来,除了能进一步体验作者的情感外,还能使自己的情感体验也得到升华,同时也较好地体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这一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指导写“感悟”类课堂练笔,主要是针对情感表达比较浓厚的课文。如在指导学生阅读完《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后,可根据学生对文中作者情感的领悟,引导学生以《平凡而无私的母爱》为题写一则读后感。有的学生写出了“文中的母亲对儿子小事的关爱不正是伟大母爱的体现吗?读完课文后,我也能深深体会到作者在他母亲去世时的心情,因为我也知道‘没妈的孩子是根草’。作者的母亲也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让作者和我们大的困难”这样一段发自肺腑的感家来分享—要坚强面对生活中人文字。再如,大连明星小学的付欣在辽宁省赛课获一等奖的课例五年级下的《桥》,这是一篇感情浓烈的作品,塑造了老支书在洪水面前,舍己救人的英雄品质。课的结束前,教师结合思想性是这样布置的:洪水带走了老汉和他的儿子,几天后,人们回到了被洪水冲毁的家园,决定重修这座桥,在桥上要刻下对老汉要说的话,请你结合课文写几句话。可以看出,这样的设计既延续了文本人文内涵,又结合情境训练了读写,学生在自己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的同时,其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案例:《丰碑》一课的教学已进入了高潮,学生声情并茂地读完了第13节。此时,教室里安静极了,多么伟大的军需处长!多么感人的高贵品质!学生的内心掀起了情感的巨澜,沉浸在课文所创设的特有氛围里。“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稍歇片刻,教师以沉着而坚定的口吻读了文章最后一节。学生正品味着,教师不失时机地启发,“面对这样一个军需处长,面对这样恶劣的环境,将军什么话也没有说,但他内心有多少话要说,有多少情在奔腾!此时此刻,将军会想些什么呢?请你用三到五句话写一写。”不一会儿,学生完成了课堂练笔,内容和写法都可用“丰富多彩”一词来形容。有的学生这样揣摩将军的内心:“军需处长,你是多好的干部,而我刚才却冤枉了你,我对不起你啊。你舍己为人的品格就像一座丰碑,永远高高耸立在我们的心里。”有的学生这样写:“在最寒冷的时刻,军需处长把棉衣让给了别人。面对死亡的威胁,军需处长毫不畏惧,而是视死如归。有这样的战士和部下,将军怎能不感到自豪,不感到欣慰呢?”还有的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和课外阅读来写:“将军想到了倔强的小红军,想到了过草地的老班长,还想到了许许多多的英雄儿女,他越发觉得红军队伍是一支坚强、有希望的队伍。这样的队伍一定会翻越雪山,战胜敌人,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这是一个相当成功的课堂练笔,也是一个十分典型的课堂练笔。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首先这个课堂练笔的时机把握得很好。学生学完了前13个小节,无论是感情还是认识,都对军需处长这个人物形象有了正确而又深刻的把握,而且在将军情感的引领、感染之下,对红军队伍的命运和前途有了自己的思考。所以其次,这个课堂练笔的作用是多元的,可谓“高效”。从当堂交流来看,至少发挥了以下几个功能:一是由学生自己实践,以自主创新的动脑动笔代替了繁琐零碎的分析讲解,学生通过读书思考领悟了课文所载的“道”,思想教育也就“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二是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即席交流证明了学生的思维在情感的推动下十分深刻,而且具有发散性、创造性;三是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这是面向全体的、人人动笔的语言实践,效果远胜过喊一两个学生起来说说课文的中心思想或者谈谈感想之类的空洞说教。最后一点,也是笔者认为最可贵的一点是这个课堂练笔的定位准确。二、仿写,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融会体悟文本“仿写”是指依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出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感。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表达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同时达到训练写作的目的,使学生的课堂阅读得到一定延伸。其仿写的训练方式主要有仿句、仿段、仿篇。其篇的仿写主要是从文章的结构和写法进行练习。如对《雅鲁藏布大峡谷》和《火烧云》,这两篇写自然景观的课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完课文后,让学生运用课文作者所使用的观察方法来观察自己平常生活中所见到的自然景观,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进一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然后分别以《我所见到的一处自然景观》为题来写一则练笔,使其在学习作者写作方法的同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写出各自的所见所感。再如于永正执教的《月光曲》在语言的表达处仿写为了让学生掌握联想的作用及用法,于老师首先通过分析书上的句子,让学生明确什么是联想,再让学生通过对有无联想部分的句子的比较,知道联想的特殊作用;然后出示一篇短文,要求学生画出联想的句子,并通过比较体会联想的好处。接着说:“同学们,老师这里还有一篇短文,写得不错。我想如果能适当加点联想,文章就会更美。请你们看,能不能加以补充。”紧接着又发下短文,让学生当堂修改。在学生修改以后,于老师进行了指导评议。从作业的反馈来看,学生写得相当出色。下课前,于老师又将一篇印好的短文发给学生,要求他们在作文课上,将它认真修改一下,补充上联想的语句。(评: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仿写符合小学生学习写作的规律,已成为读写结合的形式之一。这里的仿写,模仿的是作者的表达方法.是语言运用的一般技能。于老师通过分析、比较、运用,促进了学生读写能力的互相转化。学生思维活跃,训练扎实,从说到写,由仿到创,知能的转换也就落到了实处。]三、改写,积累优美词句,不同(变换)角度审视文本小学语文教材所选人的课文,大多是叙述严谨、语句优美的文章,或重在情感熏陶,或重在说明事理,但都运用了较为优美的词句。教师指导学生对这类课文-进行恰当的“改写”,其主要目的.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学.习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来提月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改写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在阅读完《迷人的张家界》后,可抓住课文描写景物条清楚、用词优美的特点,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第一人称来改写导游词,倡导使用文中的优美词句。六年级上册,学完了《蒙娜丽莎之约》,请你以导游的身份介绍这幅作品。在语言的转换处改写《新型玻璃》师:同学们对每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都理解了,而且记住了。但老师不要你说,我想让你们写,题目是新型玻璃自述》。谁知道什么是“自述”?生:“自述”就是自己介绍自己。师:今天请同学们以新型玻璃的身份,写一篇新型玻璃自述。(老师把全班学生分为五组,每组练写一种新型玻璃自述)要会夸自己,把自己的特点、用途写清楚,为自己作个广告。当然,要实事求是,不吹牛。(全班学生写自述,师巡视指导。学生写了约l5分钟。写好后,于老师当堂评改。)(评:这个练笔设计新颖.具有时代性。于老师根据说明文的特点,要求学生以自述的方式,分组练写一种新型玻璃。其目的有二:一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二是利用课文上提供的材料进行作文训练。采用“自述”的形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而且增强了训练的趣味性,因而漱起了学生的练笔欲望,点燃了学生的智慧火花。]在语言的积累处练写白杨师:书上要求我们用“哪儿..哪儿”和“不管..不管..总是”造句。对我们来说,这太容易了。我们来个“造段”怎么样?即写一段话.用上这两组关联词,写什么呢?就写课文中的这位叔叔,咱们就称他为“杨叔叔”,以他的事儿为题材写一段话。别忘了,要用上这两组关联词。(五分钟后,多数学生写好了。于老师当堂作了评改。)下面是一位学生的习作实录:杨叔叔大学毕业的时候,对校长说:“我是祖国的儿子,现在新疆需要人,我就到新疆去。”杨叔叔来到新疆,搞科研工作。不管条件多么艰苦,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总是坚持搞实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绩。他把两个孩子接到新疆,希望他们也能扎根边疆,把第二故乡建设得更美好。”师:你写得好,读得好。光从“第二故乡”这几个字就看出你对课文理解了。[评:阅读教学要重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这一课的练笔,于老师抓住文中出现的两组关联词语,引导学生串珠引线,以文中人物为题材写一段话。因为“造段”有新鲜感,又有老师的提示,所以学生写起来并不困难。学生通过迁移性的练习,不仅积累了这两组比较复杂的关联词语,而且对课文思想内容也加深了理解。]四、补写,发挥想象,合理延续文本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有些内容有意不写完整,或写得简略,或叙述描写留有发挥的余地,从而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这也是很好的“读写训练点”,因此,阅读时教师可借助教材中的内容,适时地引导学生推测、构思,以习作的形式把这些“空白”补充出来。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你总会和我在一起!”我们从中明显地感受到身处逆境中的儿子阿曼达也同样有着坚定的信念,他的确和他的父亲一样了不起。因此,我就利用这段课文以《逆境中的儿子》来指导学生写课堂练笔,要求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方面展开想象,来描写阿曼达在逆境中的坚强,以照应课文后的“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再如于永正执教的再见了,亲人在语言的空白处补写于老师在第一教时带领学生初步学习了课文,在第二教时一开始就说:“既然是话别,就应该是双方的,但是课文只写了志愿军说的话。此时此刻,朝鲜人民会说什么呢?如果你是大娘、小金花、大嫂,听了志愿军说的话,会说什么呢?现在,我想把你们分成三组,第一组以大娘的身份,第二组以小金花的身份,第三组以大嫂的身份,分别写一段向志愿军告别的话,好不好?”接下去跟学生讨论了怎样顺着课文往下说,然后就放手让学生写。写完后再读、评议、修改,最后各组再推选一名同学到讲台前。全班学生读志愿军对大娘、小金花、大嫂说的话,三位学生读大娘、小金花、大嫂对志愿军说的话。最后,齐读第四段。[评:阅读教学要把“写”挤进去。于老师在本课教学中不但挤进去了,而且挤得很巧。这一课的练笔,于老师凭借课文留下的语言空白,引导学生变换角色,根据志愿军怎样说的,推测写出朝鲜人民会说什么,从而再现当时话别的动人情景。这样,原先仅仅是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话别,变成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互相话别,充分表达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情厚谊,文章的主题也得以升华。]五、扩写,在语言的理解处涵咏文本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师:学到这儿。我突然想到,还有一个词没有讲,就是“饱经风霜”。请大家想一想,那位拉车的、饱经风霜的脸是什么样的脸。想好了,请用几句话写出来。我给大家开个头
本文标题:“读写结合”的类型及作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181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