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常用剪切波剪切波波速成果图4相关公式编辑剪切波速测试单孔法压缩波或剪切波从振源到达测点时间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确定压缩波的时间,应采用竖向传感器记录的波形;(2)确定剪切波的时间,应采用水平传感器记录的波形。压缩波或剪切波从振源到达测点的时间,应按下列公式进行斜距校正:式中T——压缩波或剪切波从振源到达测点经斜距校正后的时间(s)(相应于波从孔口到达测点的时间);TL————压缩波或剪切波从振源到达测点的实测时间(s);K——斜距校正系数;H——测点的深度(m);H0——振源与孔口的高差(m),当振源低于孔口时,H0为负值;L——从板中心到测试孔的水平距离(m)。时距曲线图的绘制,应以深度H为纵坐标,时间T为横坐标。波速层的划分,应结合地质情况,按时距曲线上具有不同斜率的折线段确定。每一波速层的压缩波波速或剪切波波速,应按下式计算:式中V——波速层的压缩波波速或剪切波波速(m/s);△H——波速层的厚度(m);△T——压缩波或剪切波传到波速层顶面和底面的时间差(s)。剪切波速测试跨孔法压缩波或剪切波从振源到达测点时间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确定压缩波的时间,应采用水平传感器记录的波形;(2)确定剪切波的时间,应采用竖向传感器记录的波形。由振源到达每个测点的距离,应按测斜数据进行计算。每个测试深度的压缩波波速及剪切波波速,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VP——压缩波波速(m/s);VS——剪切波波速(m/s);TP1——压缩波到达第1个接收孔测点的时间(s);TP2——压缩波到达第2个接收孔测点的时间(s);TS1——剪切波到达第1个接收孔测点的时间(s);TS2——剪切波到达第2个接收孔测点的时间(s);S1——由振源到第1个接收孔测点的距离(m)S2——由振源到第2个接收孔测点的距离(m)△S——由振源到两个接收孔测点距离之差(m)。[1]卓越周期的计算《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条文说明[2]5规范重点摘录编辑剪切波速土的类型划分和剪切波速范围土的类型岩土名称和性状土层剪切波速范围(m/s)岩石坚硬或较坚硬的稳定岩石Vs800坚硬土或软质岩石破碎或较破碎的岩石或软和较软的岩石,密实的碎石土800≥Vs500中硬土中密、稍密的碎石土,密实、中密的砾、粗、中砂,150的粘性土和粉土,坚硬黄土500≥Vs250中软土稍密的砾、粗、中砂,除松散外的细、粉砂,≤150的粘性土和粉土,130的填土,可塑黄土250≥Vs150软弱土淤泥和淤泥质土,松散的砂,新近沉积的粘性土和粉土,≤130的填土,流塑黄土Vs≤150注:为由载荷试验等方法得到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vs为岩土剪切波速[3]不同岩土的剪切波速值岩土名称岩土性质或基本承载力(kPa)剪切波速值VS(m/s)填土100~200淤泥、淤泥质土或软土10090~140黏土、粉质黏土100≤≤400120~400粉质黏土、粉土100≤≤400100~380黄土、黄土质土130~300粉砂、细砂稍松100~130中等密实130~200中砂、粗砂稍松110~160中等密实160~250粗砂、砾砂200~350粗、细圆砾土,粗、细角砾土,卵石土,碎石土松散200~300中等密实300~400密实400岩石弱风化500~1000未风化、微风化1000注:1、本表系10米以内的值,深度大于10米时,应适当加大2、根据土层深度、标贯击数、平均粒径、空隙比、液性指数等综合分析选择表中所列的剪切波速值。3、黏土、粉质黏土、粉土可按内插取值来源:《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4]湖北不同岩土的剪切波速值岩土层的剪切波速土分类人工填土一般粘性土淤泥质土粉土粉细砂粗砾砂砂砾卵石老粘性土强风化岩Vs范围值(m/s)90~180130~240100~180140~250170~340280~440350~450210~400340~880Vs平均值(m/s)140170130180240350390310560粘性土的剪切波速土类一般粘性土老粘性土N357911131823262932Vs(m/s)160180200220230240280300320340360粉细砂的剪切波速N101502025303540Vs(m/s)200230250260270280290以上两表内N为标贯锤击数平均值淤泥质土、粘性土的剪切波速土类淤泥质土,一般性粘性土老粘性土Ps(MPa)0.51.01.52.02.53.04.05.06.0Vs(m/s)13017021023024250270300330上表Vs数据乘以1.1的系数为粉土的剪切波数值Ps(MPa)4567891012Vs(m/s)170190210230250270290310以上两表内Ps为比贯入阻力的平均值来源:《湖北省地方标准DB42/169-2003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规程》[5]剪切波速确定建筑场地的覆盖层厚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一般情况下,应按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500m/s,且其下卧各岩土的剪切波速均不小于500m/s的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2当地面5m以下存在剪切波速大于相邻上层土剪切波速2.5倍的土层,且该层和其下卧岩土的剪切波速均不小于400m/s时,可按地面至该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3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孤石、透镜体,应视同周围土层。4土层中的火山岩硬夹层,应视为刚体,其厚度应从覆盖土层中扣除。来源:《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3]
本文标题:常用剪切波波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194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