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3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分析报告
2013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分析报告2013.12一、试卷的特点1、在“守正”与“创新”之间,努力探索新课程考试的评价理念。今年试卷沿袭了10、11、12年的风格,构架简约,卷面仍然沿用近几年的三大板块——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阅读、写作。三大板块紧凑、明晰,试卷模式、题量、分值与前两年的试题相似,这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以稳为主,稳中求新,稳中求变”的命题思想,并逐渐形成了比较固定较为科学的试题格式。内容基本涵盖了《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凸显了主干知识点。较好地兼顾了学业水平测试与升学选拔考试的双重功能。2、整套试卷总体来说难易适中,知识点设计科学。题量除了12年是18题,13年跟前几年一样,计19题。赋分与前几年一致:35分+55分+55分+5分=150分。能力考查层次感强、难易适度,其中易、中、难题的比例约为6:3:1,较好地兼顾了学业水平测试与升学选拔考试的双重功能,不失为一份很优秀的中考试题。试题紧扣《安徽省中考考试说明》,注重引导师生回归语文教材,能够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基本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和语文能力。突出主干知识和核心能力的考查,遵循学生学习语文的发展要求和语文学习规律,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没有偏题、怪题。3、虽能充分体现新课标的精神,但从结构到选材都稍显创意不足。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①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②,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③苔痕上阶绿,。(刘禹锡《陋室铭》)④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淀溪沙》)⑤,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⑥,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⑦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⑧,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2)默写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后四句。二、试题答题情况分析[试题点评]第一大题“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秉承过去的一贯套路,立足基础,突出了语文积累。我们阅卷小组评阅的第1小题“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其中第(1)小题补写上下句在内容上仍然是诗文并重,其中两题为古文中名句,采用“8选6”的形式,给了考生更多的选择空间。第(2)小题默写整首诗,考查的内容是09年中考考过的杜牧的《赤壁》,没有给学生选择的空间。此题题型近五年来没有变化,内容上也全部出自教材,并且都选自《考试纲要》要求必背的篇目,体现了重基础、重落实、重积累的特点。1、错别字、多字、漏字、书写不规范等仍是此题失分的主要原因。第一句中“善”容易漏写上面的一横,“之”书写不规范,第二、五几句,错的较少,第四句中“燕”字“廿”容易漏写一横,还有就是第六句中“疑无路”的“疑”书写不规范的较多,第七句中“涯”容易写成“崖”。最后第八句错误也不多。2、有的考生答非所问、张冠李戴,错写诗文内容。3、默写《钱塘湖春行》很多学生写了中间四句,或是五六句和七八句的顺序颠倒,还有就是“阴”字写成草字头的较多;“杨”字偏旁书写不规范的较多。少数考生没能全部识记《考试纲要》中规定的50篇古诗文,有的第1小题没选够6题作答,还有的考生第2小题整诗默写未作答。[答题分析]此题只要平时能够认真识记并克服错别字现象,几乎没有难度。但是,从今年的阅卷情况看,最终的结果并不像我们阅卷小组想象的那样乐观,失分现象虽不严重,却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古往今来,人们都在编织着梦想与希jì。如果说梦想是天边的星晨,永恒地照亮匆匆的人生,那么,现实就是脚下的土地,真实地记录着行走的足迹。人,既不能生活在华而不实的梦想里,也不要沉nì于喧嚣纷扰的现实中。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一边种植梦想,,随时采撷,收获希望。(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希jì()沉nì()喧嚣()(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正确写法是“——”。(3)“华而不实”中,“华”的意思是——。“采撷”的意思是——。(4)根据文意,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子,在横线处填上一句恰当的话。[试题点评]第2题:字词句等。今年还是根据拼音写汉字,给汉字注音,改错别字,根据语境解释词意,仿写。语段综合训练中能使用新华字典,因而字音字形部分学生基本能得分,但字义失分较多,如“华而不实”的“华”应为“开花”,不少学生选择了字典中“华”的第一个义项“华丽”。[试题点评]第3题:名著阅读,因考查的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内容,整体得分较高,但仍有部分同学没有读书,或遗忘失分。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1)下面一段文字节选自《骆驼祥子》,读一读,指出A、B两处的人物是谁。A心里有数儿。他晓得祥子是把好手,即使不拉他的车,他也还愿意祥子在厂子里。有祥子在这儿,先不提别的,院子与门口永远扫得干干净净。B更喜欢这个傻大个儿,她说什么,祥子老用心听着,不和她争辩;别的车夫,因为受尽苦楚,说话总是横着来;她一点不怕他们,可是也不愿多搭理他们;她的话,所以,都留给祥子听。(2)安徒生笔下,卖火柴的小女孩借着火柴的亮光,看见了温暖的、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和蔼的4.九年级开展以“文明出行”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2分)(1)下面是同学们在活动中整理的《闯红灯原因统计表》,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其中的信息。(不得出现数字)(2)配合交警在十字路口值勤时,几位同学发现,一些闯红灯的行人不服交警的劝阻和处罚,甚至出言不逊。针对下面的情况,请你选择一个对象,对其进行规劝。①一位大妈不耐烦地说:“等,等,等,一等就是几十秒,我等得起吗?”②一位大叔掏出一张20元钞票对交警说:“不用找了,我再闯10块钱的。”闯红灯原因有急事看到没有车看到别人闯习惯了闯红灯人数128636984(3)活动中,赵阳同学写了一篇倡导文明出行的短文。下面是文中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助他修改。最近我市发生的几起重大交通事故,原因都是行人不遵守交通法规、闯红灯引发的。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深刻的启示,增强安全意识,[A]严格遵守交通规则,[B]认真学习交通法规,[C]切实做到文明出行。①两处画线句子都有语病,应该将“”删去,把“”改为“”。②最后三句[A][B][C]语序不合理,应该把[]与[]调换。(只填序号)第一类:本题满分为4分,有三个得分点。第一点2分:表述体现表中闯红灯的主要原因或绝大多数人的得1分,写出是看到别人闯就跟着闯的或从众心理的得1分;第二点1分,需指出一部分或少部分人存在侥幸心理或没有交通法规意识;第三点1分,指出极少数人或并不多的人因为急事闯红灯的得1分。本题的题型为图表题。图表题是语言和图表的综合题,具有简明直观,概括性强的特点,侧重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它要求考生从材料中筛选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并运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提炼,更加突出对考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很大一部分的考生使用了比较多元化的关键词来概括信息,如“闯红灯的原因主要是…,其次是…最后是…”或“最多,较少,很少”等,因为他们能够概括出三类闯红灯现象在数量上呈现的梯度所以得到了满分第二类:本题题干上明确要求不得出现数字,所以我们规定本题中的三个得分点任意一点出现数字或类似数字的诸如百分比、几分之几,该点不等分。但有少部分考生存在审题不仔细的错误,在表述中把表格中的数字照抄,甚至还使用了大写的数字,造成严重失分。第三类:部分考生只总结出三类闯红灯现象,没有归纳出数字上的梯度,只得到了1分,甚至对表格内容只简单概括为越来越多的人闯红灯,这部分考生很显然没有很好地理解题旨,对表格的信息没有准确的捕捉,造成严重失分。[试题点评]本题的大部分题点集中在对信息的提取上,学生如果能够仔细审题,抓住表格主要信息比较表格数据从而把数据转换成文字,准确地归纳表述,那么得满分相对来说就很容易了。二、阅读(5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一】(17分)西塘古镇5.根据文章内容,用“‖”将③-⑨段分成四个部分。(3分)③④⑤⑥⑦⑧⑨6.西塘的古桥、廊棚都很有特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6分)对象:特点古桥廊棚7.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有、。(2分)8.下面句子中,两个“仅”字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在西塘众多弄巷中,石皮弄最窄,宽处仅1米,弄口最窄处仅0.8米。9.第⑩段说“这三种空间形式相辅相成,很好地体现了当地居民因势利事的设计意图”,从全文来看,这里的“势“与“事“分别指什么?(4分)[试题分析]如所有老师所料,是一篇说明文。只是选文内容一改以往的科普性质,为一篇介绍风景名胜的文章,人文气息更浓,引领学生感悟生活和作者的情感,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命题意图]:从文章题目设计来看,主要考查学生提炼、概括、总结信息的能力和说明文知识及运用能力。具体从文章结构的划分、说明对象特征的概括、说明方法的判断、说明文语言的品析和对文章的整体理解来考查,没有出现偏难题目。[考生答题情况]说明文阅读答案较固定,很多答案能从文中直接找到,因而得分较高。第5题:将文段分成四部分。按照总分结构四部分不难分出,但有不少学生在最后一个分段处失分。第6题:西塘的古桥、廊棚都很有特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本题可以直接从第④段和第⑥段找出答案,少部分同学因阅读马虎而没答全面。第7题:判断划线句子的说明方法。作比较基本都能答对,而很多学生将作诠释写成下定义。第8题:品析说明文语言的表达效果。部分学生只是一味答“准确严密”,而未从具体句子分析特点,导致失分。第9题:第⑩段说“这三种空间形式相辅相成,很好地体现了当地居民因势利事的设计意图”,从全文来看,这里的“势”与“事”分别指什么?(4分)本题是在对文章整体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筛选以及总结与概括,较第6题来说稍难一些,学生得分基本在2~3分,多数在答“势”时只答到河道交错,而未答到面积狭小。还有部分学生将“势”与“事”所指写反了。[失分原因:]1、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提炼不全面。2、学生对说明方法中的“下定义”和“作诠释”概念模糊不清。3、学生形成思维定势,凡是考说明文语言就只考虑“准确严密”,而忽视了词语本身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二】(23分)《远去的乡村》10.根据文中④⑤⑥段的内容,请仿照下面划线的短语,完成填空。(4分)乡村的诗意在哪里?让我来轻轻告诉你:她在童年的蛙声中,她在稻田的荷香里,她在中,她在里,她在中,她在里。11.第②段写在田埂上摔跤,第⑥段写听豆荚炸裂声,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悟?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4分)(1)在田埂上摔跤后的感悟:(2)听豆荚炸裂声后的感悟:1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5分)13.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内涵。(4分)我那不识字的父亲,他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他一生都固执地走在一首诗里,他一直都在挽救那首可能真的要失传的田园诗。14.结合全文,说说你对题目《远去的乡村》的理解。(6分)从文章题目设计来看,有些题目既源自文中,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比如将仿写放在对文意的理解上,对文章的感悟用原文的话回答。当然也有一些散文阅读中的经典题型,考查学生对散文语言的品析能力,主要从修辞方法及其作用方面考查,还有对主旨的理解能力。[试题点评][考生答题情况:]散文阅读一直以来是学生失分较多的地方,本篇阅读也不例外。第10题:根据文章内容仿写句子。此题开放性很强,学生可从文段中任选一方面进行仿写,得分较高。第11题:用原文中的话回答两处感悟。(1)田埂上摔跤后的感悟较好回答,而(2)听豆荚炸裂声后的感悟不少学生拘于表层回答“那是世上最饱满、最幸福、最美好的炸裂声”。第12题: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此句共有三种修辞,而大多数学生只回答出排比拟人两种,而忽视了反复。第13题:结合语境品味加点词语内涵。本题4分,多数学生只能得到2分。对于“固执”一词学生基本能答到“强调父亲对乡村的热爱
本文标题:2013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分析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198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