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名词解释(每个两分)1林木遗传育种2变异3可遗传变异4染色质5同源染色体6非同源染色体7性状8测交9性状分离10连锁遗传定律11表型模写12等位基因13染色体组14单倍体15同源多倍体16双单体17四体18突变19细胞质遗传20数量性状21加性效应22互作效应/上位效应23遗传力和广义遗传力,狭义遗传力24无性系25孟德尔群体26基因频率27生殖隔离28多态性29种质资源30引种31驯化32种源和种源实验33选择育种34杂交育种35回交36杂交不亲和性37配合力38单倍体育种39孤雄生殖40孤雌生殖答案:1指研究林木的遗传与变异,并根据其特性及遗传变异规律研究如何有效地控制和利用这种遗传和变异来改良林木的固有类型、创造新品种的技术与过程。2亲子代间及子代各个体间性状有差异的现象.3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能够连续遗传给后代的变异。4细胞间期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上色的物质。5成对,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且形态结构相同的染色体。6不成对,结构不相同的染色体。7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8被检测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体的杂交.9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个体大部分表现显性性状,小部分表现隐性性状的现象。10处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遗传时,联合在一起的频率大于重新组合的频率。11由环境引起的表型变化与由基因型引起的变化很相似,这种现象称表型模写。12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点的相对基因13是指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记为X。14体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是正常配子染色体数的生物体。15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162n染色体组缺少两条非同源染色体的个体。172n染色体组增加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个体18遗传性状飞跃式的间断的变异现象称为突变。19染色体以外的遗传因子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又称核外遗传或染色体外遗传。20现为连续变异的性状,如花朵的重瓣性,叶片的大小等。21是指表作用于同一性状的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的效应之和。22由非等位基因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应。23遗传力:亲代某一性状传递给子代的能力。广义遗传力:用方差表示即基因型方差在总的表型方差中所占的比例。狭义遗传力:表型方差中加性方差所占的比值.24采用无性繁殖法繁殖的品种(品系)称无性系品种(品系)25孟德尔群体:雌雄配子的结合不在特定的父母本间进行,也不限于在一个家系内以自交的方式去繁殖,而是在一个群体内所有个体间随机交配,任何个体所产生的配子都有机会与群体中任何其它个体所产生的异性配子相结合。26是指在一个群体中某种基因占其某一位点基因总数百分比,或者说是某种基因与其等位基因的相对比率.27是指由于杂交不孕或杂种不结实而形成的隔离。28一个基因或一个表型特征若在群体内有多于一种形式的话,它就是多态的基因或多态的表型。29能将其特定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并能表达的遗传物质总称。它可以是个体、器官、花粉、细胞或染色体片断。30凡是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栽培植物或由本地、外地或外国引入野生植物,使他们在本地栽培,这项工作就叫引种。31引进来的种或品种,有的表现很好,可以直接利用,有的表现不好,常常有不服水土的现象,需要采用一些技术措施,使其改变遗传性,慢慢适应新环境的过程,这就叫做驯化。32种源: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的来源地种源实验:将不同种源放在一起做栽培对比试验,以选出优良的种源。33利用现有种类、品种的自然变异群体,通过选择、提纯以及比较鉴定等手段育成新品种的途径叫做选择育种,简称选种。34指通过两个遗传性不同的个体之间进行有性杂交获得杂种,继而选择培育以创造新品种的方法.35两亲本杂交后子代与原两亲本之一进行杂交,称为回交。36指在受精之前产生的各种交配障碍.37是指在一定的交配系统中,一个亲本将其优良性状传递给后代的相对能力38不经过精卵的有性结合,仅通过单个性细胞培养成植株的育种措施。39孤雄生殖:不经过受精作用,直接从花粉培养成单倍体植株。常利用花药培养单倍体植株。40孤雌生殖:卵细胞不经过受精作用直接分化成单倍体植株。通常用异属的、弱化的或失去生活力的花粉进行人工授粉,使授粉不受精,实现孤雌生殖。二填空题1变异可分为和,前者是由变化引起的,后者是由引起的,不能遗传给后代。2遗传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染色体的组成包括着丝点,端粒,主溢痕,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形态按着丝点位置划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细胞分裂角度看,生物的生活周期是一个细胞和交替的过程;从染色体行为角度看,生物的生活周期是和的循环。5基因对数为n的杂合子,正常情况下,形成的配子种类,雌雄配子的组合数,子一代基因型种类,表现型种类,表型分离比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非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有互补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染色体变异包括结构和数目的变异,前者主要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者分为________________8数量性状是指表现为的性状,例如_______________,而质量性状是指表现为不连续变异的性状,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9影响群体遗传组成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在引种驯化过程中,需对主导生态因子进行剖析,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杂交育种是重要的育种方法,它包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人工诱变的技术措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多倍体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试验中,用到的实验材料为,解离剂为染色剂为常用使染色体加倍.16__________________构成植物遗传的三大体系。17在形态上染色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个部分组成。18染色体的形态根据着丝点的位置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形态。19DNA的结构是_______,结构,两条链_______平行,种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碱基按照_______配对。碱基之间通过_______连接。20一个细胞在减数分裂中间期_______复制一次,分裂_______,形成_______个染色体个数_______的子细胞。2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二介体在_______形成,两条_______的_______发生_______使得产生的配子变异类型增加。22染色体的结构变异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种。23DNA的复制方式为______。24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了遗传的基本规律。25孟德尔学说的前提是______。答案:1可遗传变异不可遗传变异遗传物质,环境2启蒙遗传学阶段孟德尔遗传学的建立细胞遗传学的建立分子遗传学的建立和发展遗传工程的发展3次缢痕随体染色体臂4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单倍体二倍体52n3n3n2n(3:1)n6互补作用积加作用重叠作用隐性上位作用显性上位作用抑制作用7重复易位倒位缺失整倍体变异非整倍体变异8连续变异花的重瓣性,人的身高遗传果实的形状,子叶的颜色9突变选择遗传漂变迁移隔离非随机交配瓶颈效应和奠基者效应10温度水分光照风土壤生物因子11成对杂交复合杂交回交多父本混合授粉12辐射育种化学育种空间育种基因工程13巨大性可孕性低适应性强产量高能克服远源杂交不育性15杉木根尖醋酸,,秋水仙素16线粒体DNA,叶绿体DNA,细胞核DNA17着丝粒,染色体臂,次缢痕,主缢痕,随体,端粒18V形、L形、棒状、点状加19超螺旋化的四级结构,反向平行,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A,T,G,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氢键20DNA,2次,4,减半的21前期I,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22缺失,重复,倒位,易位23半保留复制24分离规律,独立分配规律,连锁互换规律25同对基因相互独立三判断题1遗传与变异是相互转化的,变异稳定即是遗传,遗传不稳定即发生了变异。()2染色体的形态、结构与数目统称为核型,同一物种染色体的形态、结构与数目并不是恒定的,不同物种间也有差异。(×)3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存在着染色体的复制与分离,最终都使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4在孟德尔杂交试验中,若考虑非等位基因相互作用中的累加作用时,其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2:3:1(×)(9:6:1)5细胞质遗传即为母性影响,正交与反交结果不同;F1通常只表现母性性状,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6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7生物只要发生变异,就能稳定的遗传给后代。()8单倍体只含有该生物的一个染色体组。()9细胞质遗传就是母性遗传。()10基因突变的方向是不定的,既可以发生正突变,也可以发生负突变,而且基因突变都是有益的。()11原核生物DNA的转录和翻译在同一时间和地点,真核生物转录在细胞核,转录在核糖体。()12在任何一个大群体中,不论上一代的基因频率如何,只要发生一代交配,由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构成的基因的频率就达到平衡,只要基因频率不发生变化,以后每代都随机交配,这种平衡始终保持不变。()13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发生在偶线期,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第一次分裂后期。(对)14具有n对独立遗传基因的杂合体(F1)减数分裂可形成2n种配子,显性完全时,F2表现型为2n种,F2基因型种类为3n种。(对)15质量性状是由主基因控制的,变异表现呈连续性,而数量性状则由微效多基因控制,变异不呈连续性。(错)16显性突变表现得早而纯合体检出得晚,隐性突变表现得晚而纯合体检出得快。(对)17原核生物转录和翻译在同一地点不同时进行。(对)18群体的表型值实际上就等于基因型值。(错)19显性方差是可遗传的固定部分,因此,狭义遗传率比广义遗传率具有更重要的选择育种意义。()20某噬菌体DNA有33%A、26%T、18%G、23%C,是因为该DNA为单链。(错)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四简答题1请简述遗传与变异之间的关系?2简述林木遗传育种有哪些特点?3简述遗传学发展的标志性事件?4请简述染色体,染色质,DNA,蛋白质和基因的关系?5请说明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异同点?6细胞质遗传的主要特点?7简述微效多基因假说的内容?8遗传群体的特征?9遗传平衡定律的要点?10物种形成的过程?11孟德尔学说的核心及孟德尔比率实现前提?12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合性的方法有哪些?13杂交亲本获取的原则?答案:1(1)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它使生物保持相对的稳定;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它使生物体趋向于变化,以适应环境。(2)遗传与变异是相互依存的,没有遗传,就没有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就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变异在遗传的基础上产生,而遗传则在变异的前提下体现。(3)遗传与变异是相互转化的,变异稳定即是遗传,遗传不稳定即发生了变异。2(1)研究周期长,遗传测定及多世代育种有一定困难。(2)野生性强,多为异花授粉植物,以群体为研究对象。(3)选种潜力大,常通过表现型选择实现遗传改良。(4)多年生,可根据子
本文标题:林木遗传育种复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207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