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古代绘画说一说:你所知道的中国画?中国绘画传统意义上我们称为“国画”从史前壁画到动物骨头纹样,从彩陶上的纹样到房屋墙壁上的壁画,从西周墓葬品到战国帛画,自汉代以后,中国绘画艺术迎来一个个高峰。中国绘画按题材,形式,内容,材料等可以分很多种类,比如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水墨画,重彩,工笔,写意,白描等等很多。按文化发展角度来看,中国绘画顺应了中国文化的变迁,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形成了独特的社会生活画,宗教画,山水画和文人画。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仅从已知独幅的战国帛画算起,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如果从内蒙古、甘肃、山东、新疆以及东北各地的原始岩画及1986年发现于甘肃秦安大地湾原始地画来看,它的历史已不下5000年。以汉族为主包括各少数民族在内的画家和匠师,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丰富多采的形式手法,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绘画。明清以来,特别是辛亥革命以后,随着封建社会的崩溃,外来绘画艺术不断传入,丰富了中国绘画的体裁。中外艺术交流日益频繁,使画家从中得到吸收和借鉴,中国绘画创作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油画、水彩画、漫画、宣传画等相继发展起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各个画种都展示出新的面貌。仰韶文化的彩陶装饰绘画马家窑文化的彩陶装饰画车马图局部秦代壁画长卷式车马出行图,壁画人物形象稚拙,但总体气势壮观。竹林七贤,荣启期砖画东晋错金银骑士刺虎纹镜(日本永青文库藏)战国时期人物龙凤帛画战国时期人物御龙帛画马王堆帛画西汉天国人间地府人物画花鸟画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一、人物画清明上河图(局部)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宋张择端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曾说过:“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此图为宋人摹本,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晋时期是中国美学史上审美自觉的时代,对女性美的追求也日趋明显。顾恺之《洛神赋图》虽然表现的是女神,但实际上画家心目中“女子”,经过顾恺之的画笔,展示出的是魏晋时期的美女形象。洛神柔美的形象、凄楚的表情正是现实生活中女子形象的反映。画中的女子容貌美丽、气质高雅,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美的定义与标准。这种美不媚俗,与曹植所描绘的“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的形象高度统一,洛神的衣裙迎风微微飘动,婀娜多姿,女神的高雅气质通过顾恺之“紧劲联绵,循环超忽,格调逸易,风趋电疾……笔意如春雲浮空,流水行地”的笔意表现的淋漓尽致。魏晋时期美的自觉不仅反映在美女的刻画上,在其他领域已有所表现,如王羲之的《兰亭序》,此书法作品的高妙之处就在于表现了书法的妍丽秀美,引领了书法审美标准的转捩。唐代书论中把王羲之的书法风格称为“巧媚”是有道理的,张怀瓘也曾说王羲之的字“有女郎才,无丈夫气”。这也是客观的评价。顾恺之《洛神赋图》中的女神虽然属于虚构,但女性的形象是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审美的标准。女史箴图卷东晋顾恺之顾恺之,东晋诗人,书法家,著名画家,提出“以形写神”的主张,为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女史箴图》根据大文学家张华原作《女史箴》创作。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唐代是人物画大放异彩的时期,而且以女性为主题的绘画很多,还出现了专门画仕女的画家张萱与周昉,也流传下来了不少女性主题的绘画作品。(1)体态丰腴。唐代流行“以胖为美”,体态丰腴,肌肤白嫩,凹凸有致,富态雍容是唐代美女的主导性标准。健康丰腴是当时女性美的潮流。当然这种美与肥胖还是有区别的,也与当今的骨感美人相去甚远。2)服饰大胆开放。唐代绘画中女性的形象比较开放,低胸、袒胸的女性形象委实不少,这在当时可能是比较流行的服饰。这种服饰还处于半透明的状态,若隐若现,华丽绚烂。《敦煌曲子词•内家娇》中记载了唐代女性着袒胸式服装,其云:“碧丝罗冠,搔头坠髻……深深长画眉绿,雪散胸前。”周濆《逢邻女》诗:“慢束裙腰半露胸”;李群玉《赠歌姬诗》诗:“胸前瑞雪灯斜照”;欧阳询《南乡子》诗:“胸前如雪脸如花”;方干《赠美人诗》诗:“粉胸半掩凝晴雪。”白居易《杨柳枝》诗:“罗薄透凝脂。”张萱《捣练图》局部张萱是唐代的画家,他善画仕女。他的仕女画线条工细劲健,色彩富丽匀净。他画的妇女形象“曲眉丰颊、秾丽丰肥、酥胸长裙、温润香软、丰厚为体”,是盛唐时期绮罗人物画的典型风格。《捣练图》描绘了唐代女性在捣练、理线、熨平、缝制劳动时的情景。人物形象健康丰腴,惟妙惟肖,线条遒劲工细、圆润俊秀,设色富丽雍容,反映出盛唐女性的形象特点。周昉曾效法张萱的艺术风格,后专攻仕女画,其所绘仕女画“衣裳简劲,彩色柔丽,丰满秾丽”,创造了“水月观音之体”,被称之为“周家样”。他的作品《簪花仕女图》(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描绘的雍容华贵的贵族女性赏花游园的场景,她们或赏鹤、或戏犬、或簪花,悠闲自得。人物丰腴富态,行笔柔媚轻细,轻纱淡染,恰到好处地表现了透明的薄纱与滑如凝脂的肌肤。周昉《簪花仕女图》李嵩《货郎图》李嵩《骷髅幻戏图》元代钱选的《杨贵妃上马图》表现的是杨贵妃上马出行的情节,有人认为此图是作者在向世人呼吁他们所怀念的昔日强大富足、横扫蛮夷的唐代。虽然此图也是表现了宫廷女性,但画中的杨贵妃与唐代的仕女画在形象上差别较大,此图属于清雅一派,杨贵妃不见了唐代绘画中女性的华丽雍容,多了一份清新之气。这可能与宋元以来士大夫绘画的审美标准有关,与钱选文人画家的身份有关。明清时期的仕女画较之宋元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以女性为主题的绘画也逐渐多了起来,题材也相对更为广泛,有的描绘历史名媛、有的表现青楼名妓、有的表现市井妇女……此时绘画中的女性形象也逐渐形成了固定的程式,旨在追求一种朴素典雅、纤弱清秀的文秀美。明代女性主题绘画的增多也和娼妓业发达有着密切的关系,明代妓女的综合素养非常之高,琴棋书画无所不通,也出现了很多卖艺不卖身的青楼名妓。明代文人与妓女的沟通、交流也越来越频繁,文人们到妓院不是为了苟且之事,而是谈书论道、抚琴听曲,也是一种风雅的体现。这也是仕女画在明代兴盛的原因之一。唐寅《秋风纨扇图》唐寅《吹箫仕女图》唐伯虎《孟蜀宫妓图唐伯虎十分有女人缘,也非常擅画仕女,《秋风纨扇图》、《孟蜀宫妓图》、《杏花仕女图》、《李端端像》等等都是此类作品,有的描绘妓女,有的借女性表达自己的性情……他的《秋风纨扇图》画法近乎白描,画中女性清秀淡雅,举止安详,面部、手部的刻画细腻流畅,线条圆润有弹性;衣裙、披肩、腰带以南宋以来的方硬转折之笔画成,更衬托出女性身体的娇嫩与纤柔。画中作者自题诗云: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画家通过画中仕女来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与不随波逐流的个性。他还有比较工整细腻的《孟蜀宫妓图》,此画表现的是五代西蜀后主宫内的四位歌妓侍宴的情景。此图属于工笔重彩,线条挺拔细劲、柔韧流畅,作者没有给她们做任何配景,更突出了主题形象。画中妓女华贵艳丽,脸型尖俏、眼睛、嘴巴较小,画家在女性的额头、鼻梁、面颊、耳垂等处运用了“三白法”的表现方式,更突出宫妓的秀丽与娇柔。吴伟《武陵春》吴伟的《武陵春图》描绘的是一位名妓齐慧真,史载妓女齐慧真,号武陵春,自少喜读书,能短吟五七言绝句,又能弹琴绘画。后来与江南傅生相爱,因傅生获罪被流放,她倾其所有的资财去营救无果,最后悲惋成疾而死。此画以白描的形式去表现武陵春,恰到好处。画中武陵春朴素淡雅,秀丽端庄。桌子上的文房、古琴与旁边的疏梅都衬托出她的文采与气质,她一手托颐、一手执卷,倚坐在石桌旁,神态忧郁,若有所思。整幅作品含蓄秀雅、凄情落寞、忧思悲惋。文徵明《湘君湘夫人图》文徵明的《湘君湘夫人图》也是十分优秀的女性绘画作品,画中湘君、湘夫人一前一后,前者侧身向后,与后者形成呼应,整幅作品格调清新,优雅淡泊。陈洪绶笔下的女性形象十分高古,她们形象夸张变形,不讲究比例,身高比较矮,头比较大,身体的线条圆转流畅,用清秀古雅来形容她们比较合适。陈洪绶《杂画图册夔龙补衮图》陈洪绶《扑蝶图》陈洪绶《斗草图》清朝时期绘画中女性的形象多是瓜子脸、樱桃小嘴,纤巧柔婉、清瘦秀美、忧郁愁苦;他们大都是窄窄的溜肩,杨柳般的小细腰,细眉小眼,樱桃小口,呈现出弱不禁风的病态美。这些在焦秉贞、冷枚、改琦、费丹旭、任伯年等作品中随处可见。尤其是改琦与费丹旭这两位专门画仕女画的画家,他们将这种纤细柔婉、阴柔羸弱的女性美推向了高潮。改琦与费丹旭的仕女画风格比较相似,“香艳中更饶妍雅之致”,历史上把他们成为“改费”。他们笔下的女子形象瘦弱纤巧,娴静端庄,秀丽清润,线条轻灵,设色清丽而淡雅。他们都十分擅长运用补景来烘托出女性的情感气质,如杨柳依依、依栏望帘、静坐吹箫、伸手折花等等。改琦《春窗坐雨》改琦《蕉下美人图》改琦《赏梅图》费丹旭《抚琴仕女图》费丹旭《仕女图》费丹旭《月下吹箫图》清代还出现了以西方油画的方式来描绘女性的郎世宁,他结合中西,造型严谨,风格富贵华丽,有装饰意味。他主要描绘宫廷贵族女性,如《高宗帝后像局部之三贵妃像》中女子朝服华丽,表情庄重,女子面部比较有立体感,明显受到了西方油画的影响。郎世宁《高宗帝后像局部之三贵妃像》此外,还有独树一帜的黄慎,虽然他不是专门描绘女性,但其笔下的女性却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艺术美,他不同于改琦、费丹旭,不同于任伯年,也不同于郎世宁。他笔下的女性形象都是来自于生活,来自于下层老百姓,他的《倚琴美人图》、《渔翁渔妇图》、《携琴仕女图》等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改、费笔下的女性工整清秀,而黄慎笔下的女性则洒脱世俗,他通过草书的笔法,酣畅淋漓的写出了女性别样的美。《携琴仕女图》黄慎《倚琴美人图》黄慎《梅花仕女图》任伯年《梅花仕女图》乾隆皇帝是最热衷功臣像的君主,他组织过多次大型绘像,还亲自在画像中题赞词,仅在紫光阁中悬挂的功臣像前后就有4批,共计280人。据聂崇正的考证,这些功臣像包括“平定西域准回部”功臣各五十;“平定大小金川”功臣各五十,前五十幅为乾隆御题;“平定台湾”五十功臣,以及“平定廓尔喀”功臣三十。目前已知存世的仅有二十幅,除少数为私人珍藏外,大多被世界各地公私博物馆收藏。《成都将军法什尚阿巴图鲁云骑尉鄂辉像》在北京保利2015秋拍中以1748万元成交《御制平定西域紫光阁次五十功臣像赞》之四十三等侍卫哈什哈巴图鲁达尔汉今年北京保利春拍中推出的乾隆《御笔平定台湾二十功臣像赞》以高达7475万元成交历代帝王图之晋武帝司马炎,描绘了由汉至隋的13位帝王,人像旁均有榜(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之陈后主陈叔宝《元世祖忽必烈汉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雍正帝半身洋装像屏》(局部)故宫博物院藏至明清时期,帝王像的创作趋于完备。明代每朝皇帝几乎都有此类画像,其中仅朱元璋一人就多达十余幅。清代的帝王像较明代更加繁复与华贵,人物的写实性有所加强,这与西方传教士画家入职宫廷有密切联系。他们将西方油画技术与中国传统绘画结合,创造出一种新的画风,并影响了清宫廷肖像画的创作形式。譬如,清乾隆帝的肖像画就有朝服像、便服像、戎装像等类型,而在雍正帝的肖像画中更出现了18世纪欧洲贵族的打扮,他头戴卷曲假发,衣着西式洋装,这样的造型在清帝王肖像画中是绝无仅有的。文人肖像画包括以文人为描绘对象的作品,以及文人自画像等形式。在宋代已出现了不少文人学士像,如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陆贽像》《朱熹像》等。而为文人绘像的肖像画家以元代王绎最负盛名,其作品《杨竹西小像》描绘了华亭名士杨谦,人物面部与衣纹的用笔有粗细之分,有别于以往通体并重的画法,使肖像画的特色愈加明显。画中的补景由元四家之一的倪瓒完成,以景衬人,成为了后世文人肖像画的模式。此外,元人存世的文人肖像画还有《倪瓒画像》,画中人物一手执笔,一手展卷,身后屏风绘山水,体现出其文人的身份。王时敏小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明)曾鲸《张卿子像》(局部)浙江省博物馆藏肖像画高手曾鲸,他虽为民间画师,却为董其昌、陈继儒、王时敏等文人绘制过画像。与以往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绘画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215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