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材料 >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整理
1、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质①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1)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度状态下单位体积的重量。(2)表观密度: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德重量。(3)堆积密度:粉状或散粒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德重量。②材料的孔隙率空隙率(1)孔隙率:材料体积内空隙体积所占的比例。(2)空隙率:散装粒状材料在某堆积体积中,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所占的比列。③材料的亲水性和憎水性(1)润湿角的材料为亲水材料,如建材中的混凝土、木材、砖等。亲水材料表面做憎水处理,可提高其防水性能。(2)润湿角的材料为亲水材料,如建材中的沥青、石蜡等。④材料的吸水性和吸湿性(1)吸水性:在水中能吸收水分的性质。吸水率(2)吸湿性:材料吸收空气中水分的性质。含水率。⑤材料的耐水性、抗渗性和抗冻性(1)耐水性:材料长期在饱和水的作用下不破坏,而且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2)抗渗性:材料抵抗压力水渗透的性质。一般用渗透系数K或抗渗等级P表示。混凝土材料的抗渗等级P=10H-1,H-六个试件中三个试件开始渗水时的水压力。K越小或P越高,表明材料的抗渗性越好。(3)抗冻性: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能经受多次冻融循环作用而不破坏、强度又不明显降低的性质,常用抗冻等级F表示。孔隙率小及具有封闭孔的材料有较高的抗渗性和抗冻性;具有细微而连通的空隙对材料的抗渗性和抗冻性不利。(4)材料的导热性导热性:材料传到热量的性质。用导热系数表示,通常将的材料称为绝热材料。孔隙率越大、表观密度越小,导热系数越小。2、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①强度与比强度强度是材料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强度分为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和抗剪强度。孔隙率越大,强度越低。比强度是按单位重量计算的材料强度,等于材料的强度与其表观密度之比。②弹性与塑性(1)弹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去除后,能完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2)塑性:当外力去除后,材料仍保持变形后的形状和尺寸,且不产生裂缝的性质。(3)徐变:材料受到某一载荷的长期作用,其变形会随时间延长而增加。普通混凝土在长期载荷下会产生徐变。③脆性与韧性(1)脆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无明显变形而突然破坏的性质。(2)韧性:材料在冲击或震动载荷下能吸收较大的能量,产生一定的变形而不破坏的性质。钢材和木材等均属于韧性材料。3、建筑材料的耐久性材料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能保持其原有性能而不变质、不破坏的性质统称材料的耐久性,受到物理作用、化学作用、生物作用等影响,是一种复杂、综合的性质。4、材料的结构①微观结构:物质的原子、分子层次的微观结构。②亚微观结构:用光学显微镜所能观察的材料结构。③宏观结构:用肉眼和放大镜能够分辨的粗大组织。
本文标题: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222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