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4.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23第四章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时间和人物实验内容结论一、生物膜结构的探究历程3/23时间:19世纪末(1895年)实验:欧文顿(E.Overton)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是不一样的: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提出假说:●●不溶于脂质的物质溶于脂质的物质细胞膜膜是由脂质组成的4/23实验:采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经过特殊处理使细胞发生溶血现象,一些物质溶出,再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洗掉,即可得到纯净的细胞膜(又称血影).化学分析表明: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时间:20世纪初2:根据磷脂分子的结构特点,猜想:磷脂分子在水—空气界面中以及水溶液中的排布方式?1: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所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部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部是疏水的。资料3:磷脂分子结构磷脂分子6/23绘图活动1:将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磷脂分子的头尾将如何排布?7/23绘图活动1:将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磷脂分子的头尾将如何排布?空气水磷脂分子可以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展开为一层。空气水9/23绘图活动2:如果将水——空气界面上磷脂分子压入水中,磷脂分子在水中如何分布?10/23尝试细胞画出膜中的磷脂分子的排布模型11/23时间:1959年人物:罗伯特森(J.D.Robertsen)实验: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假说: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构成的静态统一结构12/23时间:1970年实验:将人和鼠的细胞表面膜蛋白分别用不同的荧光标记后,让两种细胞融合,杂交细胞的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种荧光抗体均匀分布提出假说: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膜的结构特点)时间和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结论多种物质对膜通透性实验对红细胞膜化学分析红细胞膜的脂质铺展成单层分子的面积是原膜表面积的两倍电镜下膜呈“暗—亮—暗”三层结构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的基础上,提出分子结构模型。膜是由脂质组成的膜中含脂质和蛋白质脂质双层结构膜具流动性流动镶嵌模型1972,桑格和尼克森1970年1959年,罗伯特森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20世纪初19世纪末欧文顿列表总结:生物膜结构的探究历程
本文标题:4.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235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