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晋江市情概况(2007年10月)晋江是全国著名侨乡,距金门仅5.6海里。全市陆域649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21公里。现辖6个街道、13个镇,共386个行政村(社区)。本地人口103万,外来人口长年保持在70万左右;侨胞和港、澳、台同胞200多万,号称“海内外300万晋江人”。1992年撤县设市,2001年被福建省列为中等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唐开元六年(718年)始建晋江县,为历代州治、府治首邑。目前,境内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50多处,其中有宋代兴建的国家级文物“安平桥”,全国唯一、世界仅有的保存比较完整的摩尼教遗址“草庵”,世界罕见、保存完好的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址,始建于隋朝的千年古刹“龙山寺”等等。晋江人才辈出,是全国18个千人进士县(市)之一。著名政治家曾公亮、欧阳詹、梁克家、军事家俞大猷、施琅,科学家丁拱辰,文学家林外、吴鲁;哲学家蔡清、陈琛,文学家王慎中,书法家张瑞图等,为晋江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全国经济强市】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居全国百强县(市)第17位、第6位,经济实力连续14年保持“福建省十强县(市)”首位。城市品牌入选2006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二百强”,9个镇入选全国千强镇。200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92.5亿元,财政总收入48.6亿元(其中本级财政收入2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68元。【特色产业基地】晋江有纺织服装、制鞋、陶瓷石材、食品、轻工玩具等五大传统产业和车辆机械、精细化工、生物制药、纸制品、新型材料业等五大新兴产业,年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90%以上。其中,纺织服装业拥有企业3300多家,年产值285.0亿元,行业内产值上亿2元企业30多家、上千万企业233家,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购销关系;制鞋业有企业3000多家,年产旅游运动鞋9.5亿双,占全国40%、世界20%;食品业有企业560多家,年产值39.6亿元,产值占福建省50%以上,糖果产量占全国近20%;陶瓷业被列为国家星火区域性支柱产业,外墙砖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5%,琉璃瓦产品几乎垄断全国市场;制伞业有企业近200家,产量近3亿把,占全国雨伞产量18%、出口量26.7%。近年来,晋江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支撑带动海西建设”的要求,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GDP256.73亿元,增长14.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947元,增长6.2%。1—9月份,财政总收入44.69亿元,增长25.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68亿元,增长26.7%;固定资产投资105.05亿元,增长33.1%。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产业集群整体素质提升。推进光电城、雨伞城、印刷城、鞋机城、茄克城、能源城等项目建设,鼓励产业龙头企业建设配套完善的专业园,提高产业集中度。制定工业项目准入、用地批后监管等政策文件,严格考量项目投资规模、产值、税收,大力倡导“亩产论英雄”理念,提高产业效益。传统产业持续向好,新兴产业发展提速,对区域经济贡献度有所提升。产业龙头企业支撑带动作用增强,现有超亿元企业196家,纳税超千万企业47家。今年新增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46家(累计达216家),其中大型工业企业3家(累计8家)。工业总产值928.69亿元,增长20.3%,其中规模工业产值787.51亿元,增长23.0%,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4.8%。——区域品牌效应更加突出。制定品牌发展规划、打造“品牌之都”、发展总部经济等经济发展鼓励扶持政策。今年共发放4477万元重奖了一批产业创新和品牌发展企业,品牌数量居全国县(市)前列。现有中国驰名商标79枚、中国名牌产品24项、中国出口名牌产品2件,国家3免检产品76项,区域品牌13项;5个品牌入选亚洲500强,10个商标入选中国最有价值商标500强,3个品牌入选中国行业标志品牌;灵源万应茶入选全国首批“中华老字号”;安尔乐、劲霸、安踏、灵源医药等4个品牌入围首批300家“全国重点保护品牌”;恒安、浔兴等5家企业成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起草单位。把握资本市场发展机遇,实行“一企一议”,积极稳妥引导企业改制上市。现有上市公司9家,上市后备企业41家。预计到2010年,全市上市企业将达20家以上,形成证券市场的“晋江板块”。——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出台建设创新型晋江的决定,大力推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自主创新。组建企业技术开发机构70家(国家级技术中心1家,省级技术中心16家),培育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5家,有4家企业申报国家级技术中心、2家企业申报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0家企业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2个项目申报省级科技项目,成立各类质量检测机构7家。恒安、安塔公司分别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145项、47项。建立全国第一个县级博士后工作站,设立专家活动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引进中高级人才近4000名(博士后37名),50多家企业与86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人才智力机构建立合作交流协议。——外经外贸水平不断提高。把晋江经济开发区、泉州出口加工区作为招商选资的重要平台和主要载体,着力创新招商方式,充分发挥在外晋江人优势,实施“回归工程”,鼓励企业增资扩营,把招商工作重点转移到产业链配套、新产业形成和服务贸易业拓展上来。成功引进冠科电子(投资2000万美元)、金保利能源(投资15000万美元),这两个项目不仅将有近百亿的年产值,还将带动形成一个电子能源产业。历年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4126家,投资总额110.85亿元,合同外资88.86亿美元,实际到资47.05亿美元,引进外资量约占全省1/9。2006年全社会出口商品总值达37.9亿美元,自营出口7.85亿美元,外贸依4存度62%。拥有自营出口超500万美元企业45家(超千万18家),3个出口免验产品(寰球、特步、红瑞兴)。安塔、七匹狼、九牧王、寰球、361度、恒强等企业在境外设品牌店。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和技术合作关系。积极筹建菲律宾“晋江经济贸易合作区”。——重点项目带动扎实有力。深入贯彻落实“五个一”工作机制,努力为项目顺利落地营造良好外部环境,项目投资对经济支撑带动作用日益明显。按照投产一批、续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2007年共安排市级重点项目166个,总投资642.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5.7亿元。其中,重点在建项目82个,总投资367.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0.8亿元。2006年42个市级重点工业项目已竣工投产18个,预计今年可新增产值50.3亿元,今年预计还有20个工业项目可顺利竣工投产,预计可新增工业产值62.2亿元。——城市建设有序推进。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补编,中心市区控制性规划覆盖率达85%。城市化水平46%。自来水日供水能力47.4万吨。建有热电厂(年可发电5亿度)、垃圾焚烧发电厂(年可发电1.2亿度)及一大批输变电站。公路密度以百平方公里265公里通车里程居全国前列,城市“畅通工程”达国家一等管理水平。4D级泉州晋江机场居全国通航机场第37位,成为干线机场。拥有2个万吨级码头及一批配套码头,福厦高速公路及在建中的泉三高速公路、福厦高速铁路穿境而过。今年来,按照“一城两镇三组团”发展布局,有序推进中心市区、城镇、新农村建设步伐。中心市区方面,“一带四区”(即,建设世纪大道两侧繁荣带,连接国际会展中心、企业总部商务区、泉州大桥南片区、行政中心,形成城市形象标志性区域)新的城市发展轴正在形成。城镇建设方面,按照城市组团,规划并启动了一批产业园区、专业市场、现代居住小区、星级酒店等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方面,全面推进“百村示范、村村整治”、“家园清洁行动”、“百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涌现出侨资带动型、企业带动型、市场带动型、商业运作型、集体推动型等5新农村建设成功模式。——和谐建设富有成效。经济发展的同时,科教文卫各项事业、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工作协调推进。科技工作,实现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五连冠,每年都实施100多个科技项目,培育了技术创新型企业73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35家),建立以鞋服、伞具拉链、玩具文具等一批质检中心。教育工作,以优秀等级通过省政府“迎督创强”督导评估,取得“教育强市”申报入场券;高考专科以上上线率76.45%,比去年提高2.25个百分点;对全市小学代课教师实行合同制管理;全市14所公办普通高中全部进入省级达标校行列。文体工作,成功举办同一首歌、CBA联赛、世界男模特大赛等大型文艺活动。市体育中心被确定为国家羽毛球队训练基地。荣获“全国体育先进(县)市”、“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全国城市卫生检查先进城市”、“全国民间戏剧之乡”,市文化馆、图书馆入选国家一级馆。卫生医疗工作,广泛开展以“三平精神”为主题的医德医风教育,新建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额度提高到80元,第一、二批参合率达88.54%,结报补偿人均金额1345.7元,居全省前列。环境整治工作,去年我市环保投入9.28亿元,今年继续推进以泉州南岸近海水域污染治理为重点的整治工程,承担了33个项目,总投资6.27亿元。垃圾资源处理项目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社会保障工作,对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全部免收杂费;对低保户、“五老”困难户等实施十种大病实施医疗救助;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250元;积极化解猪肉等食品类价格上涨的影响,对全市城乡低保家庭每人一次性补贴50元,并将低保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15元。落实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在去年4个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试点的基础上,再启动5个试点;加强企业用工服务,设立欠薪保障调剂金(目前累计1000万元),对来晋务工人员作出“三不”承诺(决不让一名来晋务工人员的子女上不了学,决不让一名来晋务工人员因恶意欠薪领不到工资,决不让一名来晋务工人人员维不6了权);启动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实施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制度;慈善事业蓬勃发展,今年募集资金1.3亿元(累计2.72亿元)。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将紧紧围绕勇当海峡西岸经济区排头兵目标,按照省委“四个重在”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力推进“十一五”规划和“111662”工程(即,到2010年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在2005年基础上翻一番、财政总收入10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市区建成区面积达6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达60万人;实施强镇带动战略,把陈埭、安海两镇打造成为全国一流强镇),按照“一城两镇按组团”发展布局,充分发挥“五大优势”(区域经济、港口海洋、民营经济、文化、侨台优势),着力“六大提高”(工业化水平、城市化水平、民生保障水平、环境质量水平、人的全面素质、政府服务绩效),努力建设民富市强、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制造基地、商贸中心、滨海港口城市,推动晋江“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支撑带动海下建设”。
本文标题:晋江市情概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257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