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2018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14-《白杨礼赞》(共70张PPT)
1消息二则R·八年级上册14白杨礼赞茅盾23题白杨图茅盾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羞与楠枋fāng伍,甘居榆枣俦chóu。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以白杨树的形象,表明了作家的革命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4诗词中有很多托物言志的佳句,有写“竹姿”的,如:“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有写“梅影”的,如:新课导入“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字面上写的是“竹”“梅”“柳”,实际上赞颂的是人的坚韧顽强、生机勃勃。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白杨礼赞》。有写“柳韵”的,如:何为礼赞?表示崇敬和赞美。为什么白杨树值得崇敬和赞美?因为白杨树不平凡。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潜滋暗长、纵横决荡、坦荡如砥”等词语。2.体会文中“白杨”的象征意义,学会象征的修辞手法。3.了解文中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其作用,品味语句蕴涵的情感,赏析关键语句。作者介绍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虹》《子夜》(代表作)中篇小说《路》《三人行》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在此之前,作者茅盾在新疆工作一个时期之后,到延安讲学。当时,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多次粉碎了敌伪的疯狂“扫荡”,作者从解放区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于是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借白杨树这一形象热烈地歌颂他们。知识链接象征概念:象征是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表现效果: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味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象征和比喻、拟人的区别:(1)象征是一种写作方法,是就篇章而言的;拟人和比喻是修辞方法,是就语言来说的,只表现在具体的句子上,不在篇章上。(2)象征与拟人的相同点都是把事物人格化,但象征大体都用在立意上,而拟人则用在语句的表现上,是为了写得生动形象。象征与借喻的相同点都是使事物形象化,但象征是将所描写的事物赋予一定的意义,所以要作细致的描写,而借喻是建筑在相似的基础上,无需描绘或刻画。1.读准下列划横线字的字音。大毡子外壳锤炼主宰倦怠虬枝婆娑楠木秀颀刹那参天倔强zhānzǎipósuōchàkédàináncānliànqiúqíjuéjiànɡ字词测评诸如鄙视晕圈潜滋暗长旁逸斜出无边无垠坦荡如砥恹恹欲睡纵横决荡qiányíndǐyānyìhénɡzhūbǐyùn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潜滋暗长:纵横决荡:坦荡如砥:妙手偶得:秀颀:暗暗地生长。滋,生长。纵横驰聘,冲杀突击。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砥,质地较细的磨刀石。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美而高。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结合题目思考“礼赞”的含义,说说文中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怎样的感情。礼赞是“怀着敬意地赞扬”的意思。作者以白杨树象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广大军民,歌颂他们团结战斗、不屈不挠、坚持抗战到底的崇高精神和坚强意志。如这篇作品单是为写白杨树而写白杨树,自然也不失为一篇描写风物的佳作,但格调却要低得多。此文的独到之处,是作者采用了象征手法,使文章有了更深的意义。2.依据抒情线索,给文章划分段落。第一部分(第1段)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第二部分(第2-4段)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第三部分(第5-6段)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他的不平凡。第四部分(第7-8段)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主题。第五部分(第9段)把白杨树与楠木作对比,表达鲜明的爱憎,再次赞美白杨树。课文讲解(1-3段)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1、划出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第8段: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是作者抒发赞美的基础,也是贯穿文章的线索。2.开篇句“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在文中多次出现,有何作用?这是贯穿全文的抒情线索,内容上将文章各段串联起来,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成为完整的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有助于强烈感情的抒发和主体的表达。3.黄土高原的自然景象有何特点?作者感受又如何?这些景观和感受对表现白杨树有什么作用?自然景象:黄绿错综,坦荡如砥,无边无垠。作者感受:雄壮、伟大;单调。产生情绪:恹恹欲睡,惊奇地叫了一声。4.“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概述了黄土高原特有的景色:辽阔平坦、黄沙遍地。为全文开拓了广阔天地,也写出了白杨树恶劣的生存条件。5.第2段最后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起什么作用?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单调”,令人“倦怠”,这既是实感,又是欲扬先抑的手法,构成了文章的波澜,为白杨树的出现铺垫、蓄势,说明白杨树创造了景致,点缀了大自然,振奋了人的精神。6.赞美白杨树,为什么还要写西北高原呢?(1)描写白杨树生长的环境,渲染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气氛,暗示在此生长的白杨树也一定是不平凡的。为下文描写白杨树的外形起正面烘托的作用。(2)暗示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体现了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3)在恹恹欲睡时看到白杨树,令人振奋的惊叫起来,意在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欲扬先抑,对白杨树进行反面衬托。什么叫衬托?本文第二段怎样运用衬托这一修辞手法的?写法探究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第二段怎样运用衬托这一修辞手法的,请见下表:黄绿错综色无边无垠大坦荡如砥平生长环境雄壮伟大单调正衬反衬对比不平凡体会划线动词的表达效果。(1)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扑”与“奔驰”照应,写出了景物迎面而来的情景,形象而准确。准确的表现了奔驰的汽车速度之快;也反映了黄土高原的辽阔平坦一望无际。体味用词(2)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使用“涌”,说明感想很多,瞬间形成,有的也许还未经过仔细考虑,就不由自主的喷涌而出。(3)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泛”,富有动感,生动地表现了白杨树旺盛的生命力。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根据画面,朗读4-6段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1.从第4自然段中的“那”到第6自然段中的“这”,从第1自然段中的“赞美”到第9自然段中的“高声赞美”,分别说明什么?说明作者观察白杨树的角度是从远到近,所抒发的感情由浅入深;说明作者对白杨树的感情不仅仅是赞美,还有崇敬。课文讲解(4-6段)2.阅读第5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1.白杨树的总体形象特征是什么?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白杨树外形的?各有什么特点?3.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特征是什么?用课文中的词语回37“力争上游”干:笔直、绝无旁枝(正直)外部形象枝:笔直、紧紧靠拢(团结)叶:片片向上(进取)皮:光滑淡青色(质朴)”倔强挺立”“不折不挠“1.文章第7段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作者在第7段,承第三部分(5、6自然段)对白杨树描写之后,紧接着对它进行抒情性评论。主要用了以下修辞方法:(1)拟人、对比;(2)反问、排比。课文讲解(7-9段)2.将四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朗读并体会两组句子的不同效果。改为陈述句后:你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你应该想到……你应该联想到……你应该更远一点想到……。四个反问句组成一组排比句,层层递进,气势恢宏。第一个反问句突出人和白杨树的联系,引起读者共鸣,为下文盛赞张本;第二、三个反问句肯定了白杨树的不平凡,肯定了它和北方农民之间的联系;第四个反问句肯定了白杨树的精神面貌。四个反问句,从外向内,层层深入,句法同中有异,语气更加肯定、强烈,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第一个“难道”句,引导读者把白杨树与人联系起来思考,由树及人。第二个“难道”句,引导读者把白杨树的品质与北方农民的品质联系起来,点明象征北方农民。四个“难道”反问句式,层层递进、层出迭见,气势恢弘,由赞美树到赞美人,过渡自然。第三个“难道”句,又进一步从白杨树的坚强不屈与敌后傲然挺立的抗日军民联系起来,点明象征北方农民中的战士。第四个“难道”句,点明象征民族的抗日精神和意志。伟丈夫!伟岸正直朴质严肃坚强不屈温和靠紧团结挺拔力求上进好女子农民哨兵精神意志拟人对比衬托欲扬先抑婆娑屈曲盘旋3.文章结尾写“直挺秀颀”的楠木有何作用?写楠木一是以其“贵族化”与白杨“极普通”形成鲜明对比,反衬白杨树的“不平凡”;二是引出赞美楠木的国民党蒋介石的御用文人们,从而划清自己与顽固派的界限,表明自己对党所领导的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楠木白杨4.联系时代背景你领会到作者的意旨了吗?领会到作者不只是赞美树,而是赞颂北方农民,赞颂组织领导革命群众的中国共产党。小结:作者为什么礼赞白杨树?本文以什么为线索?白杨树不平凡(线索)生长环境外部形态内在气质45高原风景图白杨特写图物人联想图生长环境内在气质外部形象白杨树不平凡白杨树一不平凡,它使黄土高原……白杨树二不平凡,它的外形……白杨树三不平凡,它象征着……1.本文从哪些方面赞颂白杨树的“不平凡”?合作探究本文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线索,说明“礼赞”的原因。具体从三方面赞颂:生长环境不平凡——景色美;外部形态不平凡——形象美;内在气质不平凡——精神美。最后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由景到树,由树到人。达到托物言志的目的。2.文章赞美白杨树“不平凡”,却又多次说它是“极普通”的,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白杨树在西北极普通,不被重视,因而它“极普通”;但白杨树有极强的生命力,它磨折不了,压迫不倒,因而它“不平凡”。这些都和北方农民相似,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正是为了用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3.作者写这篇课文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借赞美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的崇敬和赞美。4.那他为什么不直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呢?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小结:象征手法的作用:使文章显得含蓄隽永,与当时的写作背景有关。522019/11/195353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手法叫象征。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1.什么叫象征,本文的象征体和本体是什么?写法探究树(本体)—人(象征体)朴质、严肃坚强不屈坚强不屈—哨兵团结、力求上进—精神和意志层层深入—北方的农民2.从全文看主要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作者是怎样具体的揭示出白杨树的不平凡即礼赞的原因?白杨树楠木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
本文标题:2018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14-《白杨礼赞》(共70张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267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