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雁门太守行①故事导入:元和二年深秋的一天,当时的小青年李贺带着一首诗去求韩愈。当时,韩愈刚把客人送走,非常疲倦,准备休息。当他的门人把这首诗送给他时,他一边脱着衣服,一边很随意地看了送过来的诗歌。可是,当他看到开头两句诗时,便大为震惊,连忙请李贺进来详谈。而这仅以开头两句就打动韩愈的诗,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雁门太守行》雁门太守行①作家名片: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雁门太守行①《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理解诗题:雁门太守行①“雁门太守行”系乐府旧题。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伏彼起,发生过重大的战争。如史载,元和四年(809),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他身先士卒,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知晓背景:雁门太守行①读懂诗歌之:读出音韵美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摧()凝()鳞()夜紫()燕脂()提携()cuīníng初读正音,把握节奏línzĭyānzhīxié雁门太守行①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雁门太守行李贺雁门太守行①读懂诗歌之:感受意境美雁门太守行①《雁门太守行》诗人选取三个画面描写军旅生活:一个在白天,表现敌军云集而来,官军戒备森严;一个从白天到黄昏,表现战争的惨烈;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的袭击敌人。温馨提示: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说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结合《雁门太守行》中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雁门太守行①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敌军滚滚而来,黑压压一片,犹如乌云翻滚,几乎要摧毁城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雁门太守行①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肃杀的秋色中,响亮的角声震天动地;寒夜里,边塞将士的鲜血凝成暗紫色。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战斗从白昼持续到黄昏。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这种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守城将士依然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铺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带着半卷的红旗,援军赶赴易水;天寒霜重,鼓声也像是被寒气所逼,郁闷低沉。后四句写驰援部队的活动。“半卷红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接着描写苦战的场面: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雁门太守行①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为了报答君王招纳贤才的厚爱,我宁愿手提利剑战死在沙场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读懂诗歌之:品味色彩美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雁门太守行》为例作具体说明:黑云——使人联想到大敌当前的形势,形势紧急;金鳞——戒备森严,显示出不可侵犯的气概。胭脂——更浓的紫色透出肃杀之气,仿佛战士的鲜血染成。红旗——红旗半卷,写出行军的诡秘。角声满天、鼓寒声沉---给人庄严壮烈的感觉一般说来,写悲惨的战争场面不宜用表现浓艳色彩的词语,而李贺的这首诗别出心裁,奇诡斑驳,似不合常情,却更准确地表现出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使瞬息万变的战争显得更加的悲壮。作者简直是一位高明的画家,调色的技巧十分高超,以色感人,以色传情。雁门太守行①读懂诗歌之:赏析情感美写此诗时李贺17岁家境贫寒体弱多病勤勉写诗扬名诗坛热衷功名桀骜不驯知人论诗:本诗有声有色地描写了从白天到夜晚的战斗全过程。景物鲜明,色彩凝重,渲染了悲壮惨烈的气氛,一方面讴歌了将士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一方面表达了诗人自己誓死报国、建功立业的情怀。小结:1、中国古代文人的英雄情节,能以天下为己任,关注时代家国,在作品中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你能梳理出书中英雄们的爱国诗句吗?拓展延伸: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3、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5、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雁门太守行①2、理解性默写:1、诗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金台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所筑,渴望贤才,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诗人借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称颂。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3、高考真题: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请通过尾联分析该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诗人用斑斓的色彩来描写战争场面,请加以赏析。1.尾联运用典故,写出了将士边城苦战,怀抱为国捐躯的壮志,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2.本诗有着鲜明的色彩:金色、胭脂色、紫红色和黑色、秋色、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时值深秋,黑云压城,战士们穿着铠甲在夕阳的映照下,在鼓舞人号角声中,浴血奋战,大块殷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使塞±的紫色显得更浓烈,让人感受到一种黯然凝重的气氛.从而渲染出悲壮惨烈的战争的场面。谢谢合作
本文标题:雁门太守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277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