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三第一课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专题三东汉羌匈奴鲜卑羯氐晋武帝司马炎五胡乱中原(羌、氐、羯、匈奴、鲜卑)十六国名称简称国名一夏成汉、夏(匈奴)二赵前赵、后赵三秦前秦、后秦、西秦四燕前燕、后燕、西燕、南燕五凉前凉、后凉、西凉、北凉、南凉刘宋北魏第一节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标要求:•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本课结构:(一)智者的选择;(二)均田制;(三)整顿吏治;(四)迁都洛阳;(五)革除旧俗;背景;内容;“秦长城长度超过万里,标志着万里长城的开始;同时也代表着中华大地上两种不同文化形态共存的开始。”--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李鸿宾长城--农耕文明的防卫线两种文明的分隔线一、改革的背景讨论1:北魏何以能在这么多的民族政权中脱颖而出,完成一统北方的伟业呢?北方南方魏蜀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北魏宋-齐-梁-陈东汉隋朝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北方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民族融合在十六国时期进一步加强。北魏军事力量强,骑兵强悍。北魏接受了汉文化,加快了发展。1、北魏的崛起及北方的统一-----改革的基础思考1:你认为孝文帝改革前的北魏有哪些社会矛盾?2、北魏社会矛盾的激化(必然性)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人民起义接连不断1)阶级矛盾尖税;2)民族矛盾激化;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突出;3、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有利条件冯太后(公元441-490年),北魏文成帝的皇后。文成帝死后,献文帝拓跋弘即位时,年仅十二岁,尊冯皇后为皇太后,朝政由冯太后一人裁决。随着献文帝慢慢长大,母子间的矛盾越来越深。公元471年,十八岁的献文帝被迫禅位于四岁儿子拓跋宏(即孝文帝),自己做了太上皇。但他仍统兵南征北伐,这就使冯太后感到威胁,而且他还杀了太后的男宠李奕,于是冯太后于公元476年,将年仅二十三岁的献文帝毒死。献文帝死,冯太后以太皇太后身份再次临朝听政。重用一批有改革思想的人,进行一系列改革:颁行班禄制,整顿吏治,统一度量衡,推行三长制,实行均田制。改变了鲜卑族的落后局面,为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的繁荣打下基础。冯太后的生活也比较俭朴,不好华饰。不论如何,冯太后都不愧是北魏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1、缓和日益尖锐的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2、改变鲜卑族落后状态,促进北魏的社会发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1、北魏的崛起及北方的统一-----改革的基础3、统治者受汉族文化影响----有利条件2、北魏社会矛盾的激化-----必然性一、改革的背景二、孝文帝改革措施2、整顿吏治3、迁都洛阳1、均田制4、革除旧俗(汉化)演变:均田制开始实行于北魏时期,隋唐时进一步发展,唐朝中后期逐渐瓦解。含义:把国家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均田制1.均田制⑴前提: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⑵目的:保证政府收入,缓和社会矛盾⑶内容:政府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承担一定的徭役杂税⑷性质: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⑸作用: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徭役,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均田制对后代田制有很大影响,为隋、唐所沿用,施行时间长达三百多年。为中国封建鼎盛时期的出现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2、整顿吏治•1、目的:•2、措施:•3、作用:整顿吏治,巩固统治俸禄国家筹集,制定惩治贪污办法吏治得到改善,缓和了阶级和民族矛盾,减轻人民负担。㈠.迁都原因:⑴政治:⑵经济:⑶军事:⑷地理: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旧都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旧都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旧都受到北方柔然的骚扰和威胁旧都偏居塞上,经略中原困难㈡、迁都直接目的: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减少改革阻力——保证了改革的深入根本目的: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3、迁都洛阳洛阳保守势力强大,不利于改革从平城方面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从洛阳方面看有利于争取汉族地主的合作气候恶劣,交通不便,生产不能满足需要地处黄河之南,农业生产发达易受强敌“柔然”威胁,不利于控制中原利于控制中原,并举兵南下征服较弱的“南齐”落后的少数民族文化先进的汉族文化,数个朝代之都㈢影响:①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②洛阳的规划和布局,对后世城市建设影响大。③保证了改革的深入展开;④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4、革除旧俗(汉化)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尊儒崇经,兴办学校恢复汉族礼乐制度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以洛阳为原籍改籍贯政治联姻把两族利益联在一起通婚姻改汉姓,定门第等级改汉姓,定门第等级断诸北语,一从正音讲汉话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争取到汉族地主对北魏朝廷的支持;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的转化。鲜卑贵族一律改穿汉装易服装移风易俗措施内容作用易服装——下令鲜卑贵族一律改穿汉装胡服汉服归纳综合整体图示纲举目张【重点优化】北魏孝文帝改革分前后两个阶段,两个阶段的各自改革重点是什么?孝文帝推行的改革措施主要有哪些?1)前期:2)后期: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孝文帝主持;实行汉制、移风易俗。均田制、整顿吏治迁都洛阳,革除旧俗通过制度建设缓和社会矛盾。全面推进汉化政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以供耕作……于是海内安之。——《魏书•食货志》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怎样的改革措施?其实行的前提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推行的均田制。国家掌握大量可供支配的无主荒地。有利于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材料二: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魏书•李冲传》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高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他采取了什么策略?反映了怎样的实质问题?孝文帝迁都洛阳。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以南征为借口,反映了改革面临很大的的阻力。材料三: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拔。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娃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资治通鉴》3)材料三中诏令提出了什么改革?从材料中找出这一改革的论据是什么?意图何在?实行汉制,采用汉姓。鲜卑族是黄帝的后代。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巩固北魏的统治。1、下列各项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奠定基础的是①北魏统一北方②民族融合③先进文化的吸引④民族矛盾尖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孝文帝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于()A、北方各族的上层人物B、鲜卑贵族C、地主阶级的守旧势力D、汉族地主阶级训练设计3、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具有开创性的是A、整顿吏治B、迁都C、汉化政策D、颁布均田令4、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是为:A、接受汉族先进文化B、促进北方民族融合C、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D、恢复和发展经济5、北魏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的实质是:A、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B、提高少数民族的素质C、缓和与汉族地主的冲突D、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6、下列关于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B、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C、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D、使北方经济得到了恢复与发展
本文标题: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三第一课孝文帝改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279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