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科目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班级15级计算机15信息技术班教科书名及册计算机网络技术上课时间2017/2/27每周总授课节数8每学期总授课节数112周次时间教材内容(4课至8课)周备课节数起止12.27——3.51.1-1.2计算机网络发展和功能423.6——3.121.1-1.2计算机网络系统组成及分类433.13——3.192.1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443.20——3.262.2数据传输方式453.27——4.22.3数据交换技术464.3——4.92.4差错校验与校正474.10——4.163.1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484.17——4.4.233.2OSI/ISO互联参考模型494.24——4.303.3数据传输控制方式4105.1——5.7中期考试115.8——5.143.4局域网标准4125.15——5.213.5TCP/IP网络协议4135.22——5.283.6广域网4145.29——6.44.1结构化布线系统组成4156.5——6.114.2双绞线的应用4166.12——6.184.3光纤的应用4176.19——6.254.4布线系统的测试技术4186.26——7.24.5结构化布线系统工程安装施工4197.3——7.9期末考试207.10——7.16本学期工作总结教学对象教学时间2017年02月27日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概述教学目的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概念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3)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功能4)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教学重点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教学难点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建议学时理论:2教学教具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方法理论: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PPT)教学过程课程导入主要内容一、计算机网络的概念1.计算机网络是现代通信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2.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3.具有独立处理功能的多台计算机4.通过通信线连接起来。遵循共同的协议规定进行通信5.实现资源共享二、计算机网络发展历史1.远程终端联机阶段2.计算机网络阶段3.计算机网络互联阶段4.Internet与信息高速公路要点1.1969.12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ARPANET2.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中国建本国网第71个国家3.CER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校园网与互联网)4.CNIC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中心(正式接入互联网)5.Chinanet中国公用互联网ISP、互联网服务提高商6.ChinaGBN中国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三、计算机网络功能1.实现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共享2.实现数据信息的快速传递3.提高可靠性4.提高负载均衡与分布式处理能力5.集中管理6.综合信息服务四、计算机网络应用1.办公自动化2.管理信息系统3.过程控制4.Internet应用5.多媒体信息服务教学小结学习指导参阅教材作业教学后记教学对象教学时间2017年03月06日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概述教学目的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组成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方法和类型教学重点1)熟悉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组成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方法和类型教学难点1)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2)掌握计算机网络功能的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建议学时理论:2教学教具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方法理论: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PPT)教学过程课程导入主要内容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二、新授课1、网络结点和通信链路计算机网络结点(网络单元)①访问接点②转接结点③混合结点2、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1)定义:通信子网:实现网络通信功能的设备及软件集合。资源子网:网络中实现资源共享功能的设备及软件叫集合。2)功能的分类资源子网:负责全网信息处理:①主计算机,I/O设备和终端②各种网络协议,网络软件③数据库通信子网:负责全网数据通信:①通信线路,网络链接设备②网络通信协议③网络控制软件在局域网中:①资源子网:服务器、工作站、共享打印②通信子网:网卡、线缆、网桥、路由、交换机在广域网中:①资源子网:上网所有主机及外部设备②通信子网:通信处理机集中器通信子网有两种传输方式①点一点通信方式适用于广域网②广播信道通信方式适用于局域网2、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网络软件系统:网络通信协议,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应用系统网络硬件系统:计算机系统,终端,通信设备,网络互联设备3、计算机网络分类1)按网络覆盖的范围: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2)按传输介质分①有线: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②无线:微波信道(1—20GHZ)红外线:无限电话、无限电视、卫星通信网(同步地球、近地轨道)3)按拓扑结构分①星型②型③总线型④环型⑤网状型4)通信方式①点对点传输网络②广播式传输网络5)使用目的①共享资源②数据处理③数据传输6)网络服务方式①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S)②浏览器/服务器(B/S)③专用网7.按使用权限来分①公用网:DDN、PSIN、X.25、FR②专用网8.按地位来分①对等网②基于服务器的网络教学小结学习指导参阅教材作业教学后记教学对象教学时间2017年03月13日教学内容数据通信基础教学目的1)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2)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3)数据通信的技术或指标教学重点掌握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教学难点掌握数据通信的技术指标建议学时理论:2教学教具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方法理论: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PPT)教学过程课程导入主要内容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新授课一、基本概念1、信息:客观事物的属性和相互联系特性的表现。它反映了客观实物的存在形式和运动状态2、数据:是信息的载体,它是信息的表示形式,3、信号: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具体物理表示形式,具有确定的物理描述。信息:数据,信号三者是紧密相关的,通信的目的就是传递信息,数据用来表达信息,把表达这个信息的数据传送出去,要依赖于一定的物理信号,通过传输介质进行传递。二、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1.通信系统主要由5个基本系统构成源系统目的系统数据通信三要素:信源、信道、信宿2.通信系统传输的信号①模拟信号:连续变化的物理量,即在时间特性幅度的取值是连续的,一般用连续变化的电压表示②数字信号:是离散的,即在时间特性上幅度的取值是有限的离散值,一般用脉冲序列来表示,③二者区别:数字信号只包含有限个电平值,分别为0.1,在数字信号还没有衰减到不能辨别原电平前,很容易通过再生中继的方式恢复原值。特点:数字信号传输可靠性高,易存储,,处理和传输。三、数据通信技术指标主要技术指标是衡量数据传输有效性和可能性。有效性:信道宽带,数据传输速率,信道容量,波特率,信道延迟来衡量。可靠性:数据传输误码率来衡量。1.概念:(1)信道宽度:信道所能传送的信号频率的宽度,最高频率与最低频信源转换器信道信宿反转换器率之差。(HZ)描述信道传输能力的技术指标。傅立叶分析表明:传输速度越快,则信号脉冲越窄,所需带宽就越宽。(2)数据传输频率:称为比特率,指信道每秒能传输的二进制比特数,bpsS=BlogNB为数字信号的脉冲频率,即比特率。(3)信道容量:单位时间内最多可传输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香农定力理:C=log(1+S/N)信噪比S/N通常用lolgS/NdB(分贝)当N→0,C→由来奎斯特定理决定:C=2WlogL(L为信号有效状态的数量)(4)波特率:传输信号值每秒变化的次数。为波形速度或调制速率。比特率:单位时间内所传送的二进制代码的有效数位。Bps(R)V表示传输信号包含的离散电平数。注:对于二进制信号:只有两个离散电平0,1,这时R=Rb(5)吞吐量:单位时间内整个网络能够处理的信息总量。Bps单信道:吞吐量=信道容量*传输效率6.信道的传输延迟:从信源到达信宿所需的时间(时延)时延=发送和接受时间+传输介质延迟时间+发送和接受设备响应时间+通信设备转发时间。误码率:指信息传输的错误率教学小结学习指导参阅教材作业教学后记教学对象教学时间2017年03月20日教学内容数据传输方式教学目的1)数据通信系统模型2)串/并行通信3)通信线路连接方式4)信道的通信方式5)信号的传输方式6)数据传输的同步技术教学重点串/并行通信、通信线路连接方式、信道的通信方式、信号的传输方式、数据传输的同步技术教学难点模拟数据与数字数据通信系统的区别,基带传输和宽带传输。建议学时理论:2教学教具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方法理论: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PPT)教学过程课程导入主要内容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二、新授课1、数据通信系统模型1)数据终端设备(DTE):用于处理用户数据的设备,是数据通信系统的信源和信宿。2)数据端接设备(DCE):介于DTE与传输介质之间的设备。3)通信系统的一半结构接口传输介质接口通信系统2、串/并行通信1)串行通信串行通信在传输数据时,数据是一位一位地在通信线路上进行传输.(适合远距离)如串行技术标准RS-232和RS-422网卡就负责串行数据和并行数据的转换工作。2)并行通信并行通信是指同时在两个设备之间传输数据中多个数据位。(适合近距离,附加1位校验位)在远程通信,在同样传输速率的情况下,并行通信在单位时间内所传送二进制位数是串行通信的n倍。S并=nS串3、通信线路的连接方式1)点到点连接方式DTEDCEDCEDTE点到点链接方式就是在发送终端和接收端之间采用一条线路连接,使用的线路可以是专用线路、租用线路或交换线路。公用电话交换网实现点到点的链接。2)多点连接方式多点连接方式是指各个站点通过一条公共的通信线路或集线器连接起来。4、信道的通信方式按照数据通信信号传送的方向和时间,可将信道的通信方式分为3种: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和全双工通信。1)单工通信在单工通信方式中,信号只能向一个方向传输,任何时候都不能改变幸好的传输方向,无线广播电台的广播、电视播放等都是采用单工传输方式。2)半双工通信在半双工通信中,信号可以双向传送,到必须交替进行,在任何一刻只能乡一个方向传送,半双工的通信设备必须同时具备发送何接收数据的功能。适用于终端与终端之间的会话通信。半双工通信方式在通信过程中要频繁地切换信道方向,通信效率较低。例:航海/空的无线电台、对讲机3)全双工通信在全双工通信方式中,信号可以同时双向传送数据,故通信效率高,适用于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特点:通信性能最好,所需设备复杂,实现成本高。5、信号的传输方式对于传输的二进制比特位,基本上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按照它们的原样进行传输;另一种是利用他们调制载荷和高频载波信号进行传输。1)基带传输人们把矩形脉冲信号的固有频带称号、称为基带,把矩形脉冲信号称为基带信号。在数据通信信道上直接传输的基带的通信信号的通信方式称为基带传输。优点:无需调制就可以传送数据信号,简化了通信过程,提高了传输速度。缺点:适用近距离,信道利用率低2)频带传输频带传输是将数字信号调制成模拟音频信号在发送和传输,到达接收端时再把音频信号调成原来的数字信号。解决了利用电话系统传输数字信号的问题,而且可以实现多路复用提高信道的利用率。适合远距离传输。6、数据传输的同步技术要求通信双方在时间基准上保持一致,这种协调一致的通信的过程称为同步常用的同步技术有两种: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1)异步传输异步传输不发送数据时,信道一直处于高电平状态,每传送一个字符都要在字符前加一个起始位(低电平),表示字符的开始;在字符代码和校验码后面加1或2位停止位(高电平),表示字符结束。接收方根据起始位和停止位判断一个字符开始和结束,从而起到通信双方的同步作用。异步传输特点:①每个字符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进行传送。②字符之间的时间间隔是任意的。③每传输一个字符都需要使用2-3个二进制位,增加了通信的开销,适用于低速通信通信。2)同步传输是以数据块(一组字符或数据流)为单位进行传输。3)异步传输与同步传输的区别同步传输比异步传输的效率高,但对传输设备有较高的要求,需要接收端和发送端的时钟频率相等(时钟同步),使接收端对接收到的比特流的采样判决时间准确。教学小结学习指导参阅教材作业教学后记教学对象教学时间2017年03月27日教学内容数据
本文标题: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301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