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武汉大学博士政治课期末考试.doc
1.简述马克思主义在当今面临的主要挑战,如何回应这些挑战。一、多元化社会思潮影响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当前,受全球化经济的影响,各种不同的思想观念也随之进入我国市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主导地位受到质疑和挑战,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遭到强烈冲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宣扬“意识形态终结论”、“全球资本主义民主论”等一系列轮调,鼓吹普世价值,企图模糊意识形态的界限,侵蚀社会主义主流意识。这些思想的传播,很容易造成广大人民群众思维的混乱,对人们认同主流意识形态社会主义产生严重影响,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民群众容易被蒙蔽双眼,影响自己的价值观念和社会道德,会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敬而远之,甚至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过时无用等。二、社会矛盾的凸显淡薄了对当代中国马克恩主义的情感当人们面对在实践中贫富分化,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恶化,腐败问题突出等,人们思想的滞后性,认为现实中的环境和马克思主义理想社会差距明显,它将使人们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产生疑问,感性的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身份和信仰产生动摇。三、理论宣传教育的缺乏影响了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当前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普及是理论宣传的重要步骤,在宣传过程中,还有一些弊端值得注意。第一,宣传和学习的内容经院化,书本化,宣传学习工作重视不够。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但宣传教育中偏向书本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需要走出课本,贴近实际。第二,宣传的方式方法过于单一,落后于时代要求,脱离群众实际生活。要正确看待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困难。要坚信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发展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当前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面临国际大环境全球化的影响,各种思潮和意识形态的干扰,又面临国内转型时期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困境。如何把握住时代机遇,迎接挑战,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我们必须完成的时代任务。2.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当今中国社会的公平问题。3.简述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基本谱系及其主要特点。我国目前学者对社会思潮从不同的角度和分类去研究,主要有三思潮、四思潮、五思潮和六思潮等。这些研究中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新左派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普世价值观等主张的观点已与我国社会的经济、政治的发展不相适应,已经不是当代我国社会的主要思潮。根据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呈现出的新特点,以及国际发展的最新背景和趋势,主要论述当代中国存在的影响较大的五种社会思潮:当代中国新自由主义思潮、当代中国社会民主主义思潮、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和当代中国民粹主义思潮。第一,在经济方面,当代中国新自由主义要求得到自由,主张自由经营与贸易,认为个人自由是实现经济自由和效率公平的基本前提,也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第二,在政治方面,当代中国新自由主义不承认社会主义和国家干预。新自由主义者认为社会主义将导致集权主义,认为中国最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否则社会主义道路对中国来讲只能是一条奴役之路。第三,在战略政策上,新自由主义大力宣扬全球资本主义化,即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大国主导的全球的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第一,当代中国社会民主主义思潮主张指导思想多元化,民主和政治多元化,认为社会的变革只能通过和平的方式进行,坚持以私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科学社会主义认为共产主义是人类发展的最终归宿,但社会民主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没有规律可循,认为当前所处的资本主义社会已经达到人类社会的顶峰,是不容动摇的。第二,“第三条道路”的理论使得社会民主主义发展成为当代社会民主主义,在经济方面,“第三条道路”主张实现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带动经济实现新的活力和增长;在社会保障方面,“第三条道路”也充分考虑到公民的切身福利和保障,并让政府正确认识社会、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在国际交往方面,“第三条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恐怖主义犯罪,主张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1.重新强调儒学的价值并用儒学统治中国,用儒学治理国家的经济、政治、生态等,这种思想已经从文化领域,上升到政治形态,而且有向意识形态发展的趋势。理性民族主义强调以维护国家统一,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维护民族尊严和民族复兴为基调,非理性或暴力的民族主义主要反映在普通民众上,常常用非理性的情绪和观点看问题,有时候也会用暴力来宣泄自己心中的不满,并且这种行为有很强的的煽动性和盲目性,并可能成为民族分裂主义滋生的温床。第一,民粹主义强调人民,国家应以人民的利益为核心。民粹主义认为人民的利益至高无上,任何人都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要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去奋斗,处处为人民考虑和服务。第二,敌视资本主义,认为俄国不需要经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段。第三,反对社会上的精英和权威。民粹主义认为精英们占据了社会上的大部分资源和财富,享受着比平民百姓更多更好的环境与条件,有的甚至会利用自身在社会上的地位和权威来欺压百姓,4.简述毛泽东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贡献。一、毛泽东提出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阐明了实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基本原则,实行第二次结合的主要途径和方法。1.要实行好“第二次结合”,必须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实践经验。2.为了实行“第二次结合”,必须注重调查研究。3.实行“第二次结合”,还要学深弄懂马克思主义。二、毛泽东提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和发展战略,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方针1.提出“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总目标。2.阐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若干重要原则。3.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民主与法制、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正确方针。4.探讨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提出“两个务必”。三、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理论资源1.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2.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前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3.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战略步骤: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代表全党提出了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构想。新中国成立以后,他又提出了分两步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宏伟目标。4.提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命题。5.关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方针:统筹兼顾,适当安排。5.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意义。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意义从人类文明发展史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社会制度和理论体系,深刻揭示和彰显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彻底解构了“西方中心论”构建的话语体系。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对于社会主义国家以及其他“后发”国家选择本民族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具有借鉴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以下三个方面彰显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拓展,破除了对社会主义教条式的理解和乌托邦式的幻想,克服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僵化的弊端,体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完善,充分彰显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华民族复兴史上的意义从中华民族复兴史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地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历史阶段的任务,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光辉旗帜。
本文标题:武汉大学博士政治课期末考试.doc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303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