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比较谈
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比较谈蒙古艾里乡重新中心小学“文章不是无情物”,“情者文之经”。写作离不开抒情,抒情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技法。抒情的作用在于以情感人,即通过自己抒发的感情来激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前人就十分强调抒情在写作中的作用,刘勰曾在《文心雕龙》中写道:“繁采寡情,味之必厌。”在文学写作中,抒情是和叙述、描写有着同样重要的表达方法。在其他文体的写作中,也常用抒情来加强文章的感情色彩和感染人的力量。如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的结尾就运用了抒情方法,他写道:“新中国站在每个人的面前,我们应该迎接它,新中国航船的桅杆已经冒出地平线了,我们应该拍掌欢迎它,举起你的双手吧,新中国是我们的”这段话就因为是用抒情的方法来写,对读者具有巨大的号召力和鼓动性,鼓舞人们为新中国的诞生而英勇奋斗。可见,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情思,引起听众的共鸣,有效地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也可以渲染气氛,加强思想内容的表达,,增强文章的教育作用。抒情的方式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叶圣陶在《作文论》中指出:“抒情的工作,实在是把境界、事物、思想、推断等等,凡是用得到的是以表现出一种情感的一一抽出来,融会混合,依着情感的波澜起伏,组成一件新的东西,可见这是一种创造。但从另一方面讲,工具必取之于客观组织又合于人类心情之自然,可见这不尽是创造,也含着摹写的意味。”所以无论我们哪种抒情方式,抒发的情感都是健康的、积极的、高尚的情感,反对抒发低级、颓废、庸俗的情感。而且抒发的情感要真挚实在。孔子说:“情欲信,辞欲巧。”信,就是真实。因为不精不诚,不能感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威不严。我们必须在真实的写作中杜绝虚情假意,无病呻吟。也不能故作多情,为文造情。在写作中,究竟采用哪种方式要依主题表达的需要而定,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各有特色,现就这两种方法作一比较,爬梳整理出二者的异同。一、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称为“直接胸臆”,是作者不借用其他方式而直接倾吐对人对事物所产生的爱、憎、好、恶等感情。它毫不掩饰,“我口写我心”。在我国古代《诗经》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如《诗经·召南·有梅》中:有梅,其实三分,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有梅,顷筐暨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这是一位待嫁女子的咏唱。随着梅子的不断成熟,落地日多,她等待求情者的心情也愈来愈急迫。先是希望男子选好日子来求婚,继而盼望今天就来求婚。最后则说现在就可以成亲。把女子焦急待嫁的心情毫不掩饰地展露出来,这样的咏唱,态度明朗,大胆而泼辣,直率浪漫。汉乐府中的《上邪》歌里说:“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北为渴,冬雷震之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其海枯石烂而心不变的直接而大胆的表述,使人不禁为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坚贞和执者表示钦佩与可敬。在现代诗文中,也有许多直接抒情的佳作。如秦牧在《土地》的结尾写道:“让我们捧起一把泥土来仔细端详吧!这是我们的土地呵!怎样保卫每一寸的土地呢?怎样使每一寸土地都发挥它的巨大潜力,一天天更加美好起来呢?党正在领导和率领着我们前进。青春的大地也好象发出巨大的声音,要求每一个中国人民都作出回答。”再如赵恺的诗《我爱》中的诗句:“我爱我柳枝编成的第一枚教鞭,我爱乡村小学泥垒的桌椅。我爱篮球!它是我青春的形体。我爱邮递员,我爱邮递员绿色的爱情在他绿色的邮包中栖息。”直接抒情能让读者很快的抓住作者的情感,融入到文章中去。古人曾云:“动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写文章如果开头直接胸臆,那么有助于定下全文的感情基调,使作文写得和谐一致。直接抒情一般适用于抒发强烈而紧张的感情。其特点是叙述时感情强烈,节奏快而紧张,情感直露,朴实真切却震动人心。便于读者把握。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写作者不是直接来抒发对人物、事物的感情,而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渗透自己强烈的感情。或者借人、物之口来抒发自己的情感。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间接抒情一般可以通过:1、叙述抒情。这是一种寓情于事的抒情方法,称为叙述性抒情。其特点是用充满感情的主调进行叙述。有人也称之即事抒情。如朱自清的《背影》,在文集蹒跚的背影后,是作者感激,敬重而又略带心酸的泪水,隐含着浓浑化不开的父子深情。2、再如贾平凹的散文《哭姨娘》,回忆了姨娘与自己的一段患难生活。记得那年春上,奶奶生日,家里又揭不开锅了,你从外边借回一元钱,买了三斤豆腐。豆腐做好了,你一筷子夹给奶奶,一筷子夹给我,我让你吃,你说你嫌豆腐有一股豆味儿,反胃。婶娘,我那时真傻,还以为那是真的,就三口两口扒吃了豆腐,后来在厨房里,却见你吞着野菜吃,我才知道你是哄了我。我后悔的哭了丐来,你却笑了,说我懂事,让我以后长大有钱了,再给你买多多的豆腐吃。可到现在,我一块豆腐也还未给予你买了吃,你却死了。这里通过吃豆腐与吃野菜的叙述,在平常小事中,我们体会到了作者的悲伤,痛悔之情。2、通过描写抒情。这是在描写人物尤其是描写景物时进行抒情的方法,可称之为描写性抒情。写作时须把感情倾注,融会在描写之中。包括寓情于景,景情交融,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古代文人认为:文学语言作品在表达意时,不能直接点破,而必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之中。如司空图在《诗品》中谈“含蓄”时说:“不是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济已,若不堪忧;”孙联奎在他的《诗品臆说》中解释说:“纯用烘托,无一字道着正事,即‘不著一字’,非无字也”。此解释深得原文之精髓。本来“不著一字”,不是不要文字,而只是说不直接地抒发胸中之意而以景物烘托之,这也就是“含蓄”。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表达了游子思乡的深情。如果没有“杨柳依依,雨雪霏霏”那其中的思乡韵味就大打折扣了。可见,以景写情的抒情特色,从我国文学创作之初就被诗人们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到诗文中,以增强艺术感染力。在后期的文学演讲过程中,又经过人们断地加以改进,最终形成了情从景生,情景交融的抒情特色。这种抒情方法的特点是写景与抒情相结合,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景,总不是单纯地描摹景物,而总是或浓或淡地抒写情感。所谓“一切导语皆情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景是外在的,情是内在的,情由景生,景是情产生的客观条件和基础,没有景,便谈不上抒情,情是景的产物。在写景时恰当抒发情感,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下面举个例子来说明这种情景交融抒情方式的妙处:《诗经·蒹葭》就是情景交融,风神摇曳的情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见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蒹葭采采,向露未己。所谓伊人,在水之千。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这是首爱情诗,主人公站中河边,眼前笼罩在晨露中的芦苇霜露秋水,展现出清新淡雅的形象,借助景物和意象含蓄委婉地表达相思和追怀之情。清秋萧瑟景物的特别色彩。为全诗渲染出冷漠凄清的氛围。这样的氛围有力地烘托出人物凄婉惆怅的情感,蒹葭白露,茫茫秋水极易触动主人公的遐想愁思,客观景物与主观景物情愁思,客观景物、主观感情不乳交融构成了情景交融的优美的意境。诗圣杜甫的《曼兴》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鸭傍母眠。这首诗全是写景,春色如画:杨花撒满小径,荷叶点缀小溪,竹笋暗生小母鸭傍母而眠。从景物中一般融融春意扑面而来。诗人那种热爱春天的喜悦心情和闲适自得这意,亦自画涌出,足让人能分享他的幸福和喜悦,景色如画面无一处涉及情字,但情藏景中,处处都在抒情。正如王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像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情藏景中,显得情深意浓。都是情景交融的绝好范例。另外,还有一种叫即物抒情,也就是通过对事物物象的描写,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情感,常用比喻,象征,拟人等方法,借助咏物,曲折委婉地将情感透露出来,使文章蕴含浑厚,情深意远。如:于谦的《石灰吟》,高尔基的《海燕》,闻一多的《死水》等,含蓄蕴藉,耐人寻味。3、通过议论抒情。这是一种附情于理的抒情方法,可称为议论性抒情,感寓情于理。运用这种方法,应注意它与一般谬论有所不同,这里的议论只是抒情的手段,是为抒情服务的。在写作时,不需要交代论据,也不必进行论证只要用饱蘸浓郁感情的语言来议论人物,事物,景物,就可达到通过议论进行抒情的目的。即能以理服人,又能以情感人。通过上述的分析比较,大致得出以下结论;直接抒情不借助于其他表达方式而直接胸臆;间接胸情需要借助表达方式而委婉的抒发情感。这是它们的不同点,相同之处是都能或直或隐地表达或浓或淡的感情,给人以美的愉悦和心灵的震撼。究竟哪一种更好呢?苏轼有诗云:“水光滟潋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摸总相宜。”如果我把直抒胸臆的抒情比作水光滟潋晴方好的话,那么,间接抒情应视为“山色空濛雨亦奇”相比之下哪一个更令人神往呢?“淡妆浓摸总相宜”。
本文标题: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比较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329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