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马工程《劳动保障法》教学课件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教学课件•高等教育出版社绪论•高等教育出版社一、学习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的目的与意义二、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内容体系三、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基本理念四、学习和研究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方法本章与其他各章的联系:本章是教材的总论部分,对教材的研究对象、内容体系、基本理念、性质定位、逻辑结构和研究方法做出前提指引性的介绍。本章考核要求:理解和掌握以下问题: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的基本内容体系、基本理念以及和谐劳动关系的历史背景与内涵。本章教学重难点: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的基本理念、和谐劳动关系提出的由来与意义。本章导语:•高等教育出版社某甲,被A股份有限公司聘为总经理,并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公司因发生关联交易被中国证监委处罚。公司认为某甲失职给公司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经董事会决定免去甲总经理职务并将其辞退,解除了甲与股份制公司劳动关系。甲以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为由,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请求裁决撤销解除劳动合同决定,并按约定每月53000元工资标准,支付已停发的3个月工资。典型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一、学习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的目的与意义•高等教育出版社(一)学习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的目的1•了解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2•掌握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理论,形成合理的法学知识结构3•提升运用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理论与规范解决实践法律争议和难题的能力(二)学习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的意义1•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认识与分析问题的理念和方法2•更加准确和深刻地理念民法、行政法等相关部门法•高等教育出版社二、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的内容体系(一)劳动法学与社会保障法学的关系(二)劳动法学的基本内容体系(三)社会保障法学的基本内容体系•高等教育出版社(一)劳动法学与社会保障法学的关系1•制度目标——社会利益2•制度基础——人权3•制度理念——实质正义、倾斜保护共性•高等教育出版社•劳: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社:一般社会成员在作用范围上•劳:“给一片面包不如给一份工作”•社:“需要即是权利”在基本人权保障上•劳:市场机制+倾斜保护•社:社会责任+国家责任在实现路径上•劳:个别自治、集体自治+国家干预•社:国家干预+社会自治在调整手段上•劳:主动性、主导型性保障•社:相对而言是被动性、补救性保障在作用方式上区别•高等教育出版社劳动法基本理论•概念特点•调整对象•适用范围•基本原则•法律体系•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劳动法基本制度•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集体劳动关系法•劳动基准法•劳动监察法•劳动争议处理法(二)劳动法学的基本内容体系•高等教育出版社社会保障法基本理论•概念特征•基本原则•法律体系•社会保障法律关系•产生发展与历史演进社会保障法基本制度•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社会保险基金(三)社会保障法学的基本内容体系•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三、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学的基本理念(一)人权思想(二)实质正义(三)社会本位(一)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基本理念:人权思想•作为人依其本质应当享有的权利内涵•对人的价值目的性的重视与尊重基础•制度功能与价值——劳动者权益保护与社会安全网的建立;•基本规则——国家责任、社会责任、生存权优先、无过错责任、劳动基准、劳动与社会保障权利体系等。体现•高等教育出版社(二)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基本理念:实质正义•既关注过程的公平正义,也关注结果的公平正义,是正义立场的重大转变内涵•社会地位与禀赋差别,形式正义和局限性基础•倾斜保护、契约限制、底线保护(基准与安全网)立法影响•高等教育出版社•强调“社会中心”价值、社会利益目标、社会均衡发展的实现内涵•社会分工与社会连带、社会合作关系的生成基础•就业公共政策、劳动者权益保护规则、劳动协调机制立法表现(三)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基本理念:社会本位•高等教育出版社四、学习与研究方法(一)唯物辩证法(二)科学抽象法(三)理论联系实际•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章劳动法基本理论第一节劳动法概述第二节劳动法律关系第三节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本章导语本章与其他各章的联系:本章是劳动法的基本原理部分,对于劳动法的调整对象、适用范围、基本原则、体系内容、法律关系以及历史演变进行介绍和讨论,是劳动法的总论部分,是学习劳动法具体制度的前提。本章考核要求:理解和掌握以下问题:劳动的特点、调整对象、适用范围、基本原则及其关系、劳动法的体系内容、劳动法律关系的原理、主体和内容,我国劳动立法、外国劳动立法和国际劳动立法的关键性内容。本章教学重难点:劳动法的特征、基本原则及其关系、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律关系之间的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的基本原理、主体及权利内容。•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节劳动法概述一、劳动法的概念和特点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三、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四、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五、劳动法的体系•高等教育出版社一、劳动法的概念和特点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私法与公法相兼容2•自愿约定与强制标准相结合3•实体法与程序法相统一•高等教育出版社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一)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之一:劳动关系概念: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实现社会化劳动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关系。——注意区分不同表述之间的使用差别1•主体资格法定2•产生于社会化生产过程中3•具有财产与人身双重属性4•平等性与从属性相互交织特点•高等教育出版社1•劳动法价值与调整的目的上2•劳动关系的从属性上3•用工主体资格上4•其他方面上与劳务关系的区别归结:防止用人单位滥用劳务关系规避依法应当承担的劳动者职业风险责任•高等教育出版社(一)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之二: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主要情形1•属于劳动关系产生的前提性社会关系2•属于劳动关系运行必然结果的社会关系3•与劳动关系产生、变更、消灭具有一定牵连的社会关系•高等教育出版社三、劳动法的适用范围主体上的适用范围•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会计、律师、估价事务所等合伙组织•基金会地域上的适用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由劳动法调整的用工主体与劳动者形成的劳动关系•高等教育出版社四、劳动法基本原则(一)确立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标准(二)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高等教育出版社(一)确立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标准三个视角1•劳动法价值目标视角:应当能蕴含劳动法的价值追求和基本理念2•劳动法特点视角:应当构成判断基本原则的科学性的核心标准3•该法律原则的功能和意义视角:要能提升劳动法的实施效益•高等教育出版社含义按照自己意愿决定是否参加社会劳动的权利;根据自身特长、兴趣、爱好选择职业的权利理论基础是劳动法诞生基础;是劳动法律制度的逻辑起点;由劳动关系人身性质的决定;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具体体现劳动就业与劳动合同订立;整个劳动合同制度的基础;各种具体法律规范(加班、单方辞职、拒绝违章指挥权、失业保险待遇的享受等)(二)劳动法基本原则——劳动自由原则•高等教育出版社(三)劳动法基本原则——劳动者权益保护原则含义理论基础具体体现是劳动法的本质要求;由劳动关系从属性决定;劳动者权利的人权性质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特殊保护或者倾斜性保护建立劳动者权利的内容体系;形成特殊保护的实体规范体系;设置特殊保护的程序规范体系•高等教育出版社(四)劳动法基本原则——劳动协调原则既是目标状态,也是调整方法劳动关系特殊性——依存与冲突;存在的基础——合作;维系的基础——信赖。集体谈判;民主参与、三方协商;争议处置等含义理论基础具体体现•高等教育出版社五、劳动法的体系宪法:国家根本大法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行政法规:国务院地方法规: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部门规章:国务院各部委•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节劳动法律关系一、劳动法律关系概述二、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三、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四、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高等教育出版社一、劳动法律关系概述(一)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点定义•劳动法主体之间以劳动为纽带产生的社会关系经由劳动法调整后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性质不同•范围不同•效果不同•其他•高等教育出版社主体之间的从属性权利义务的强制性客体的相对单一性特点•高等教育出版社(二)劳动法律关系的种类分类意义所有制性质用工的标准性涉外关系劳动者的组织性•高等教育出版社非标准劳动关系双重劳务派遣非全日借用试用•高等教育出版社二、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一)劳动者(二)用人单位(三)其他主体•高等教育出版社(一)劳动者:作为主体资格的劳动者与作为劳动合同法律关系中的劳动者理论意义•保障不同情况下法律术语使用概念与其内涵的一致性,避免同一法律术语在不同内涵外延方面的混淆,实现法律术语使用的严谨与科学司法实践意义•目的不同:保护少年儿童,解决建立劳动关系资格问题•权利性质不同:属于单向性权利,突破权利义务相对原则,划定就业促进权利适用范围•义务主体不同:国家主要责任,用人单位社会责任区分意义•高等教育出版社达到就业年龄•一般规定:年满16周岁•特殊情形:•年满18周岁:有毒、有害、重体力、在中学读书•未满16周岁:体育、文艺具有劳动能力•一般规定:劳动自由、身体健康程度、文化知识水平、就业愿望等•特殊情形:特殊岗位的特殊要求,如特殊资格认证、特殊身体条件等•劳动行为能力发展趋势:专业技能与文化越来越重要作为主体资格的劳动者:需具备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高等教育出版社评价要素作为劳动合同法律关系中的劳动者含义在劳动合同法律关系中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又称职工或者雇员特点典型的从属性特别提示需要对劳动者进一步分类定位:如企业高管与一般劳动者的区分对待•高等教育出版社(二)用人单位用人单位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事务所等合伙组织国家机关个体经济组织•高等教育出版社(三)其他主体其他主体劳动组织服务主体政府就业服务职业培训劳动保护社会保险其他服务工会雇主组织•高等教育出版社三、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一)劳动者在个别劳动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高等教育出版社1•就业权:择业自由、平等就业、就业促进、职业保障2•劳动报酬权:按劳、按币、按时获得不低于最低工资的报酬3•休息权:依法享有休息权、不得随意加班加点4•劳动安全卫生权:获得安全卫生的环境条件、知情、取得劳动保护用品、定期健康检查劳动者在个别劳动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劳动者在个别劳动法律关系中的权利5•职业培训权:获得职业培训资格、保障培训时间、免除有关培训费用、有权获得特殊培训6•社会保险和福利权:平等享受保险福利、获得社保待遇给付、获得利用公共福利设施7•提请劳动争议处理权:依法自主选择争议处理方式、请求依法受理争议、控告不法行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劳动者在个别劳动法律关系中的义务1•履行劳动合同、完成劳动任务2•服从指示命令3•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4•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5•提高劳动技能6•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7•其他义务•高等教育出版社工会代表劳动者相对于资方的权利(二)“劳方”在集体劳动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1•依法行使集体劳动权——权利主体:劳动者与工会2•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3•检查和监督劳动法的实施4•参与劳动争议和争议行动的处置•高等教育出版社•基础团结权(狭义)•核心集体协商权(集体谈判权或集体交涉权)•保障集体行动权(集体争议权)•与“劳动三权”相互协调和配合民主参与权集体劳动权的基本内容“劳动三权”•高等教育出版社会员相对于工会的权利1•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2•监督工会工作:行为、资产和经费的使用等3•要求工会代表自己反映诉求、维护利益:要求工会提供指导和帮助、向有关主体反映意见、代表劳方进行集体协商、维护劳动权益、解决劳资纠纷等4•从事工会组织的活动、享受工会给予的各种福利、奖励等5•在工会媒介上发表言论6•其他•高等教育出版社工会代表劳动者相对于资方的义务1•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与资方进行集体协商2•诚信集体协商3•集体协商中履行和平义务4•履行
本文标题:马工程《劳动保障法》教学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334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