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浅谈语文单元教学的整体性策略
浅谈语文单元教学的整体性策略广元市元坝区昭化中学黄小平摘要:现行实验教材是按单元组织和编排教学内容,却更具有整体性。因而有必要从单元的整体性出发,来处理每一篇课文,处理好每一道习题,处理好每一项语文实践活动。单元教学不再停留在一篇课文的挖掘上,着眼点是“单元”,更注意思维的立体性、整体性。进行单元教学,教师就不能仅仅熟悉单篇课文,而应熟悉一单元或整册教材的联系性、层次性和整体性,形成宏观的蓝图。关键词:浅谈语文单元教学整体性策略语文单元教学与单篇教学有着根本的区别。过去语文教学多采用单篇教学,对每一篇课文从时代背景、作者介绍、段落大意,到中心思想、写作特点,面面俱到,讲深讲透,这样导致了语文教学效率低。现行实验教材仍然是按单元组织和编排教学内容,却更具有整体性。因而有必要从单元的整体性出发,来处理每一篇课文,处理好每一道习题,处理好每一项语文实践活动。单元教学不再停留在一篇课文的挖掘上,着眼点是“单元”,更注意思维的立体性、整体性。进行单元教学,教师就不能仅仅熟悉单篇课文,而应熟悉一单元或整册教材的联系性、层次性和整体性,形成宏观的蓝图。单元教学,教师不再局限于单篇课文教学的一课一得上,而是把单元的整体知识传授给学生,使知识的信息在学生头脑这个“加工厂”里,与旧知识相交接、相撞击,从而融合、理解,再形成能力,运用于读写实践中去。如此,知识将是链条或网状的整体系统。如何实施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可采用如下策略:一、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分解以单元确定教学目标,然后在单元教学目标的指导下确定每篇课文和每项实践活动的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与各篇课文各项活动的教学目标形成一个“总”与“分”的关系。那么,确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依据是什么呢?1、单元提示。教科书的每一个单元开篇,都有一个简明提示,对于本单元教学目标的指向,从人文性和工具性,从三个维度上作了扼要的说明。在确定单元教学目标时,必须仔细研读这段文字,从中筛选重要信息,作为确定单元教学目标的依据。如八年级上册一单元的提示就为我们提供如下信息:在人文性方面,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的历史,正确认识战争并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这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问题;在工具性方面,就是要把握记叙文的阅读规律,提高记叙文的阅读能力,包括把握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情节,体验和评价作品中刻画的形象、描写的情境和展示的语言特色,不仅要努力提高阅读质量,还要提高阅读速度,这里面既有知识和能力的问题更有过程和方法的问题。2、课文。文选式教科书,其教学目标就主要是通过课文的教学去实现的,所以,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必须认真研读课文。不是读一篇两篇,必须通读本单元所有篇目。既要对每篇课文进行独立研读,把握其各自的特点,而且要明确各篇的相互关系及其在单元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这些问题了然于胸,就能够把单元提示中的概括性提示具体化,单元教学的主要目标就会具体地呈现出来。3、研讨与练习。课文后面的“研讨与练习”就是对准教学目标设计的,所以,它既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又直接体现教学目标。4、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单元最后设计的,就是三个板块的实践活动,它是在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上,在更大学习空间里,以实践活动的方式来实现、拓展和深化单元教学目标的。在七年级上、下册和八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中,单元最后设计的这三个板块,有两种排列顺序:一是“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二是“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种考虑是对本单元主体实践活动的体现,在确定单元教学目标时也就应该注意到这一点。以上几个方面,既是确定单元教学目标的依据,又是分解单元教学目标的依据。单元教学的内容包含若干要素,单元教学的过程包含若干环节,必须把单元教学的整体目标恰切地分解到各个内容要素和各个过程环节。各分解目标达成,整体目标就实现了。二、单元教学计划的统筹与实施单元教学目标确定后,就要根据目标及分解情况,结合教科书设置的教学内容,形成一个单元教学的统筹计划。这个计划应包括内容的统筹,过程的安排,课时的分布等方面。内容的统筹就是对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作一个整体分析,对于课文既要根据每一篇的特点确定其教学重点,又要弄清楚篇目与篇目之间的联系。对于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的实践活动,要确定项目并有一个初步设想。教科书设计的实践活动可因地制宜,不适合本地条件的活动,可重新确定项目,重新设计内容和过程。对于整体单元的教学过程也要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包括每个环节的目的、内容和基本方法。最后,对各环节所需要的课时作出合理的分布。这样,整个单元及其教学过程的安排全局在胸,实施教学就能够避免盲目性和重复劳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第三,教学内容各要素的协调与整合单元教学的基本要素可包括:课文(包换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研讨与练习、实践活动(包括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每个基本要素也可细分,如课文里面包含生字生词、文体知识、语言技巧、结构特点、表现手法等等。这些要素各自有其独特的内涵,而彼此又有各种各样的联系。如“研讨与练习”来自课文,自然是为理解课文服务的而各项实践活动与课文也有着直接诉和间接的关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协调好这些关系,发挥其相辅相成的作用,把各内容要素的教学效果整合起来,更好地实现单元教学的目标。在这中间有许多问题要周密思考并恰当处理。如怎样把“研讨与练习”中的各个题目自然地融入到时学习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去?课文学习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及其过程和方法又怎样为实践活动作准备?而实践活动又如何拓展和深化课文教学的成果?思考和处理好这些问题,在单元教学过程中,学生就能够获取彼此联系较为系统的知识和能力,而不是相互孤立的散乱的东西。四、学习方式的选择与组合在单元教学里,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事先对于主要环节上所采取的主要学习方式应该有明确的选择,避免临时轻率从事。同时,还必须注意到一个过程中几种学习方式的相互配合,比如“探究”既有独立探究又有合作探究,这就需要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配合,甚至不能排除接受性学习方式的配合。多种学习方式综合运用,既有在局部过程的近距离配合,又有在整体过程的远距离配合。五、目标达成的检测与评价过去的单元检测,虽着眼于整个单元命题,但仍然具有较大的片面性。要强化单元检测与评价的整体性,必须探索单元检测方式的多样与灵活。不仅是考试,还应该有实践能力的测评;不仅关注考试成绩的分析,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随机进行检测评价,做好学生的成长记录;不只是教师评价学生,还应该引导学生自评、互评。总之,要努力全面如实地反映每个学生在这个单元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状态和发展程度,并做好检测评价的后续工作,促进学生滚动发展。总之,单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必须以单元为基本单位,立足于单元整体性,来观察、分析教学的一切问题,来计划、实施教学的整个过程。如此,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才有可能。
本文标题:浅谈语文单元教学的整体性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348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