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部编六年级5-8单元教材解读
1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五至八单元教材分析青神县学道街小学:龚霞开学初,从邵主任处接受这个任务,诚惶诚恐。虽然从上学年就知道要换教材,但一开学一拿到新教材,没有教师用书也没有练习册,就一本裸书,还是有点无所适从的感觉。因此对于这次的教材解读,只是我不太成熟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大家且听且看,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今天的我的解读分为四个板块:一、教材的基本结构;二、教材的主要特点;三、5—8单元的教材解读;四、阅读作文的建议。第一部分:教材的基本结构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轻叩小说的大门,围绕中心意思写作,珍爱我们的家园,艺术的魅力,初识鲁迅。本册教材共有课文27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9篇。这八组教材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五部分组成。课例包括2-4篇课文。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个别略读课文后也有思考题。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阅读链接”和“资料袋”,全册安排“阅读链接”4次,分别在2课《丁香结》、4课《花之歌》、8课《灯光》、25课《好的故事》;安排“资料袋”3次,分别在5课《七律.长征》、13课《穷人》、21课《文言文二则》。“口语交际”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全册共安排了四次,分别安排在第二、第四、第六、第七单元,主题分别是演讲、请你支持我、意见不同怎么办、聊聊书法;“习作”是每单元都有安排,主题分别是:变形记、多彩的活动、笔尖流出的故事、围绕中心意思写、学写倡议书、我的拿手好戏、有你,真好;除了这8次专项习作外,课文还安排了两次小练笔,分别安排在13课《穷人》和24课《少年闰土》的后面。全册共安排“语文园地”七次,“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书写提示”“快乐读书吧”穿插安排,其中,“书写2提示”在第二和第八单元各一次,“快乐读书吧”在第四单元安排了一次。本套教材学习到五年级下册,学生累计认字3000个,提前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前三学段识字量。故从本册教材开始不再安排识字任务。本册要求会写180个字。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教材后附生字表。第二部分:教材的主要特点教师用书上对本册教材的特点概括为(一)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二)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三)加强导学功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口语交际·习作”的编排,加强指导,明确要求;(五)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其实除了这些,本册教材还兼具以下特点:(一)选文精美。入选中外诸多名家的作品:老舍、范锡林、谈歌、鲁迅、梁衡……列夫·托尔斯泰、周晔;不少课文“文学味儿”浓:《草原》《竹节人》《桥》《穷人》《青山不老》……文体多样化:诗歌、小说、散文、科学小品,就诗歌说,有古体诗、律诗、词、曲以及现代诗中的自由诗、十四行诗,还有儿童写的诗等。(二)、精心组织专题1.具有“双专题”特征,即从内容和语文读写点两方面去考虑专题,如第三和第五单元,前者是一个阅读策略单元,后者是一个习作单元。2、组元的角度多样。如“走进鲁迅”。3、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如,“感受自然”“轻叩小说的大门”。4、关注儿童与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外部生活和内心诉求。各个专题的读写点、训练点也不一样。(三)各个专题加强整合,导学有方。每个专题都自成系统:导语→精读课文﹙思考与练习﹚→略读课文﹙连接语﹚→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1.导语:激发兴趣,提示、布置单元学习内容2.课后题和连接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并注意突出单元学习重点3.口语交际·习作:结合单元知识积累,注重由读到写的迁移4.语文园地:归纳、梳理,适当拓展,引向课外交流平台:课外书屋:引导学生在课外“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体现由单篇课文到整本书的拓展阅读。第四、本册教材资源丰富前面已经提到过的1.资料袋;2.阅读链接;3.“快乐读书吧”引导读书;4.插图;最值得一提的是5.“日积月累”内容3的丰富性:(1)情景相生(形式:古诗《过故人庄》)(2)热爱祖国〔形式:名人名言〕(3)自然风光(形式:古诗《春日》)(4)思念家乡〔形式:古诗《回乡偶书》〕(6)五诀〔形式:五行五谷五音五彩〕(7)艺术的魅力〔形式:成语〕(8)鲁迅名言〔形式:鲁迅语录〕第三部分、5—8单元的教材解读第五单元:围绕中心意思写作学习写作方法这个单元包含两篇文章《夏天里的成长》《盼》。第15课《夏天里的成长》是一篇散文,文笔清新朴实,处处彰显着生命的蓬勃。作者用简洁朴素、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夏天里万物都在生长的自然现象。开篇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句引领全文,结尾点明中心,收束全文。启迪我们:人要把握时间,尽量地用力地长。第16课《盼》是当代著名作家铁凝的一篇文章,写了妈妈送给“我”一件新雨衣,为了能穿新雨衣,“我”急切盼望下雨,经过“漫长”等待,终于得偿所愿。课文通过细致的心理描写,刻画了少年儿童的天真可爱,充满了童真童趣。学习本单元课文,要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还要注意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表达中心意思。第六单元:珍爱我们的家园,环保旋律包含《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三黑和土地》《青山不老》几篇文章。编排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是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二是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三是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第17课《古诗三首》中,《浪淘沙》这首绝句作者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了作者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江南春》一诗作者运用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又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书湖阴先生壁》一诗作者暗用“护田”与“排阔”两个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诗人运用了对偶、拟人、借代的修辞手法,把山水描写得有情有趣。第18课《只有一个地球》一文运用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科学地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有力地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同时,课4文多处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现了科学小品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第19课《三黑和土地》一诗描绘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重获宝贵土地的情形,表现了农民得到土地之后的极度欢喜和无边的幸福感。第20课《青山不老》一文语言简练、生动,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山沟里绿树成荫、枝繁叶茂、错落有致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展示的还有老农为创造这片绿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也从侧面表明了老农的勇敢和所创造的巨大生态价值。学习本单元课文,要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这个单元除了这些,我再来谈谈我的古诗教学。古诗教学从四年级开始我就让告诉学习古诗的三个步骤:一、知诗人,解题意;二、释诗句,明诗意;三、多诵读,悟诗情。这三个步骤简单明了,易于操作。许多古诗的创作与作者的身份以及历史背景有相当关联,而很多古诗的题目便是内容的眼,如本册教材中的《夜行黄沙道中》《江南春》都是这样。我们通过第一个步骤就解决了写作背景,理解题目,然后紧扣题目让学生猜想内容,在猜想的过程中了解诗人写作的内容,自然进入第二个步骤。第二个步骤的从理解重点字词出发到整句的意思,让学生大胆猜测,连句成篇,教师适时点拨,对于意思解决就不是难题。至于第三点,中国古代诗歌形象,往往是借助客观物像,如花、草、山、河等表现主观感情,所以让孩子们多诵读,透过这些事物的表象,体会内蕴的情感。教学诗歌用这三个步骤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孩子们只要遇到诗歌教学,他们在课前的预习目的很明确,带着目的性的去完成预习任务,第二天的课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七单元:艺术的魅力,穿越时空,跨越国界包含《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文章。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一是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三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四是多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艺术。第21课《文言文二则》中,《伯牙鼓琴》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荡气回肠、耐人寻味,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书戴篙画牛》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篇散文,用简单的手法叙述了一件事情,并讽刺了凭空想象的外行人。第22课《月光曲》一文思想性强、意境隽永、文质兼美。文章抓住贝多芬、5穷兄妹这些人物的外在形象,揭示他们的心灵美,使我们感受到他们高尚的人格魅力。第23课《京剧趣谈》一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京剧的一些相关知识,让我们初步了解到了京剧的艺术特色,感受到了京剧作为中国国粹的魅力,懂得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学习本单元课文,要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同时还要学会把感受、看法写出来。第八单元:初识鲁迅、走近鲁迅、亲近鲁迅本组包含《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四篇文章。本组课文在编排上煞费苦心1、从鲁迅的文学作品中认识鲁迅——(安排了鲁迅先生的作品——《少年闰土》);2、从亲人与普通读者的回忆中认识鲁迅——(侄女对伯父的真情回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以及鲁迅先生关自己创作的《好的故事》,阅读链接冯雪峰、李何林的文章等)3、从歌颂鲁迅的文学作品中认识鲁迅——(臧克家的《有的人》,对鲁迅的总结和评价。)本组课文的学习可以进行单元整合:一、通过单元导读,初识鲁迅初识鲁迅初识鲁迅(摘录教材中描写鲁迅的句子)他人眼中的鲁迅(摘录教材中对鲁迅评价的话语)我眼中的鲁迅(自学本单元后对鲁迅的评价)我的质疑(自学本单元所遇到的问题)我的探究(列出我还想了解鲁迅的哪些内容)二、开展综合实践,走进鲁迅活动主题活动内容活动准备时间安排汇报方式鲁迅的一生纵观鲁迅一生,明白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师生参与单元导读后交流影片欣赏观看《鲁迅》(纪念鲁迅诞辰老师准备穿插在整组写观后感6100周年)、《鲁迅之路》、《祝福》、《啊Q正传》等影片教学中鲁迅名言搜集鲁迅名言师生《有的人》教完诵读课走近鲁迅读书周阅读关于鲁迅的书籍和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故乡》、《阿Q正传》《孔乙己》《药》老师推荐贯穿整组教学读书会、读后感、手抄报我眼中的鲁迅通过搜集鲁迅文学、版画等方面的成就,全面了解鲁迅学生准备在整组课文教学之后手抄报、幻灯片、总结三、文本感悟,亲近鲁迅1.学习外貌描写的方法,体会人物性格品质《少年闰土》的片段: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摸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片段: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嚼着东西,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2.联系背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少年闰土》:他们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样的一组教学后水到渠成得出鲁迅是可亲、可敬、可爱的人,是我们的精神导师,是我们的朋友,让孩子们不错过与这位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文学家、思想家精神对话的时机。第四部分、阅读作文的建议。一、阅读教学对于本年段的阅读教学,首先应正确把握高年级阅读教学要求和重点。“课标”确定的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目标共有11条,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下列4个方面。1.默读有一定速度,学会浏览。2.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3.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4.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
本文标题:部编六年级5-8单元教材解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353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