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
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植物的感应性1、植物的感应性: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2、植物常见的感应性有向性运动(对定向刺激作出与刺激方向有关的运动,是生长运动,不可逆转,反应时间长)和感性运动(对不定向刺激作出与刺激方向无关的运动,反应快)。向性运动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等。感性运动有感触性感温性感热性等3.植物激素:是指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作用的微量有机物。4.生长素的作用: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②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③促进果实的发育,防止落花落果。植物的向光性和生长素。缺点:生长素浓度较大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应用于防治杂草。5.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在单侧光照射时,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的一侧多,生长快。第二节人体的激素调节1.内分泌腺和消化腺(唾液腺、胰腺)的区别:①有无导管:内分泌腺无导管,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消化腺有导管,消化液经导管进入消化道。②分泌物质不同:内分泌腺——激素,消化腺——消化液。2.激素的作用:血液中的含量极少,但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生殖、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3、胰岛素与血糖含量(1)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含量为:90毫克/100毫升。(2)胰岛素作用:加速血糖的分解,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储存在肝脏)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激素的功能胰脏胰岛素a.促进人体吸收的血糖储存在肝脏和肌肉内(促进血糖合成糖元)b.加快血糖的分解脑垂体(最重要)生长激素控制人的生长发育甲状腺(最大)甲状腺a.促进新陈代谢b.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肾上腺肾上腺素a.加快心跳的节奏b.扩张通入肌肉的血管卵巢(女)睾丸(男)雌性激素雄性激素a.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b.激发和维持人的第二性征(3)人体内血糖含量的调节:神经系统和胰岛素。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治疗方法:注射胰岛素。胰岛素分泌过多:低血糖症。多吃糖类物质补充或服用药物调节胰岛素分泌。激素分泌情况疾病具体症状幼午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侏儒症发育迟缓.身材异常矮小,但智力正常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巨人症人体各部位过度生长,四肢长度更为突出。巨人的寿命往往不长成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手大、脚大、指粗、鼻高等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多尿,多饮,多食,消瘦和疲乏,血糖含量升高,出现高血糖胰岛素分泌过多低血糖症血糖含量低于正常值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呆小症反应迟钝,智力低下,身材矮小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分旺盛甲亢情绪易激动,精神紧张,失眠,心跳过快第三节、神经调节1.动物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并以神经调节为主。2.对刺激的反应过程是一个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作出反应的连续过程3.信息的接受和传导主要是通过神经元来完成的。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的功能。4.神经元的包括细胞体(内有细胞核)和突起。树突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到细胞体。轴突的外面包着髓鞘,能把神经冲动从细胞体传出。5.图中所示结构的名称:①细胞体;②细胞核;③树突;④轴突;⑤髓鞘;⑥轴突分枝;⑦末梢。6.神经系统的组成包括: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这三个部分组成。7.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它的主要功能是承担信息的传导,负责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其他部位的通讯。(1)脑神经:由脑部发出,总共12对,绝大多数分布在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肌肉等处,如视神经、嗅神经、位听神经等。其主要功能是支配头部和颈部的各个器官的感受和运动。(2)脊神经:共有31对。由脊髓发出的神经,通向身体的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其主要功能是支配身体的颈部、四肢及内脏的感觉和运动。8.中枢神经系统1.脑和脊髓通称为中枢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2.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接收处理各种信息,并决定和启动相应的反应。3.中枢神经系统受到骨骼的保护,脑在颅腔内,脊髓在脊椎的椎管内。9.植物性神经1.脑神经和脊神经的一部分神经分布到心肌、腺体、内脏器官等处,支配各种内脏器官的活动。如心跳、胃肌运动、胆囊收缩等。这些神经叫植物性神经。2.植物性神经不受人的意志所控制。10.脑的结构和功能脑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主要分为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1.大脑。(1)大脑特别发达,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是人的思维器官。(2)大脑的结构分左、右两个半球,分别具有管理人体不同部位的功能。(3)大脑表面称为大脑皮层,具有许多沟、裂和回,使大脑的表面凹凸不平。沟和裂之间隆起形成回。沟、回使大脑皮层的面积大大增加。(4)大脑皮层中神经元的细胞体高度密集,形成许多神经中枢,如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语言中枢等,其中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2.小脑。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如维持身体姿势的平衡,协调各种运动。小脑损伤,会使人站立不稳、行走摇晃、不能完成灵巧的动作。3.脑干。在大脑的下面,主要控制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运动。11.脊髓的结构和功能1.脊髓是脑干的延续,位于脊柱的椎管内,呈扁圆柱形。脊髓中有许多神经元,形成许多神经中枢。2.脊髓是中枢神经的低级部分,主要有传导和反射两个方面的功能。3.脊髓中的许多神经中枢,可以独立完成一些反射活动。但这些低级反射中枢一般受到大脑的控制。12.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1)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的反应的过程叫反射。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身体各项生理活动的基本方式。反射活动包括对信息的接受、传导、处理。(2)产生反射的过程。当手碰到高温物体时,首先通过感受器感觉高温,产生信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经过传入神经传导进入神经中枢(在脊髓中),再通过传出神经传达到效应器,产生反应,手立即缩回。(3)产生反射活动的这样的结构叫反射弧。反射弧结构的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任何反射活动都要通过反射弧才能实现。13.非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遗传的行为。非条件反射的神经通路是生下来就存在的,反射弧比较固定。14.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生物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反射弧不固定,可因条件改变而消退。条件反射是大脑皮层的重要功能。需大脑皮层参与。第四节动物的行为1、动物先天性行为都是动物与生俱来、有固定模式的行为;它们受遗传的控制,遗传固定下来的行为,2.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行为方式。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是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反应方式。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都是动物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是具有适应意义的活动。3.人的后天学习行为更为复杂。动物只对具体的刺激作出反应,而人能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的刺激作出反应,这是动物所不具备的。第五节体温的调节1.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这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2.产热。(1)在安静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内脏。(2)在运动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骨骼肌。寒冷时,骨骼肌颤抖,能使热量成倍增加。(3)精神活动和进食活动也能影响产热。(例如寒冷时,想到冰冷的环境,会觉得更冷,使人“发抖”,促使骨骼肌产生更多热)3.散热。(1)散热有直接散热和蒸发散热两种方式。(2)直接散热就是通过热传递散热,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温度与外界温度的温度差。温度差越大,散热越多。皮肤的温度又可通过血管中的血流量来控制。外界温度低时,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热量减少;温度高时,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增加。(3)常温下,皮肤汗液的蒸发散热比较少。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时,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4.中暑。在高温环境中,人体不能及时地发挥体温调节功能,或因过高的环境温度超过了体温调节的最大限度,产热多,而散热困难,会出现中暑现象。(二)、体温受脑控制1.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2.在不同的环境中人的姿势和行为,保温或降温的措施(如增、减衣服),也能调节体温
本文标题: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373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