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城市规划是为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各项建设而预先进行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行动步骤,并不断付诸实施的过程。城市设计是对城市形体及三维空间环境所做的天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城市设计不同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它可以广义地理解为设计城市,即对城市各种物质要素,诸如地形、水体、房屋、道路、广场及绿地等进行综合设计,包括使用功能、工程技术及空间环境的艺术处理。城市设计的指导思想与技术手段有别于城市规划:城市规划讲究二维,讲分区;城市设计讲究三维,讲整合。2.法定规划与非法定规划法定规划(formalplanning)与非法定规划(non-statutoryplanning)的根本界限在于规划的法律地位。法定规划是指法律和强制性技术法规、国家部委所要求编制的规划及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赋予法律效力的规划,主要包括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地下空间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实施性发展规划。非法定规划是指不是法律规定的,不具有法律地位,也没有法律规定的审批程序和内容要求的规划,它是各级政府规划主管部门及其他机构为了处理城市发展中随时出现的新问题而组织编制的,不能纳入现行法定框架的规划,如战略性发展规划、概念规划等。3.竖向规划(verticalplanning)竖向规划是指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以便在尽少改变原有地形及自然景色的情况下,满足日后居住者的要求,并为良好的排水条件和坚固耐久的建筑物提供基础。竖向规划的方法有等高线法、高程箭头法、纵横断面法。4.概念规划(conceptplanning)概念规划兴起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城市与区域规划的一种类型,尤其注重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主要研究城市与区域的发展方向、空间总体结构、城市功能定位等重大问题,强调对全局的把握,是涉及空间、经济、环境、生态,乃至社会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性城市与区域规划(顾朝林)。5.近期建设规划与远景规划近期建设规划是指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对短期内建设目标、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的实施所作的安排。远景规划是城市扩展到稳定阶段的城市发展结构安排,它要求展望更远的时间空间、审视更广的地域空间、透视更深的内部空间,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思考城市化的全过程,预见城市增长到稳定态的过程,从而进行战略性的空间、环境结构布局,以指导城市总体规划。6.城市规划纲要(MasterPlanningOutline)城市规划纲要的任务是研究确立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结合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长远规划、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规划,根据当地自然、历史、现状情况,确立城市化地域发展的战略部署。规划纲要经城市人民政府同意后,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其成果以文字为主,辅以必要的城市发展示意性图纸。7.城市公共设施城市公共设施(publicfacilities)是指为市民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各种公共性、服务性设施,它是以公共利益和设施的可公共使用为基本特性,并且公共设施的设置,不因其所有权属的性质、服务对象与范围的大小而影响其公共性。城市公共设施一般包含有建筑、场地、绿地及附属设备等。按使用性质分类,城市公共设施分为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服务、邮政电信、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大专院校及科研设计、社会福利与保障、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文物古迹类等;按服务范围分为市级、居住区级、小区级三类。8.公共政策城市规划公共政策是政府、政党或其他社会公共权威部门,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解决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当下的社会需求,平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而制定并执行的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包括法律、法规、法令、计划、规划、指示、报告、建议文件等)。它是政策主体对社会资源和社会利益的一种权威性分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表现为对政策创立、政策执行、政策调整、政策监控、政策评优、政策终止等若干环节。9.一书两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建设工程必须呈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批,包括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permissionnotesforlocation)、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landusepermit)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buildingpermit)三个基本环节,通常称为“一书两证”。10.法定图则法定图则是由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每年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次区域规划和分区规划的要求编制的,对分区内各片区的土地利用性质、开发强度、配套设施、道路交通和城市设计等方面做出的详细规定。法定图则强化了城市规划的法制精神,增强了公众对城市规划的了解和参与。11.CommunicativePlanning即沟通规划或交往型规划。“沟通”表现出一个比交互协商更广泛和更一般性的人际关系概念,它希望包容所有的利益相关者,进入到一种真正的对话和论辩之中,人与人之间是完全平等的,而不存在工具性的、支配或控制性的关系,沟通规划理论是基于规划的有效实施及民主参与式规划理想的激励而提出的,它为整个空间规划的民主发展指引了一个明确方向。其主要的局限在于规划实体维度的缺失、对权力的忽视以及与新自由主义的纠葛等方面。12.CollaborativePlanning即协作性规划,由Henley提出,用来描述参与者在表达其相互利益的行动上达成一致的过程。其理论来源是沟通行为理论、制度主义社会学以及结构的行为理论。协作规划是一条能通往共享空间内之共存的道路,将规划视为一个互动的过程,视为一个管制活动,希望维护和提高场所和地域的品质。13.行政区划(administrativedivisions)行政区划就是国家为了进行分级管理而实行的国土和政治、行政权力的划分。具体地讲,就是国家根据政治和行政管理的需要,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充分考虑经济联系、地理条件、民族分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地区差异、人口密度等客观因素,将全国的地域划分为若干层次大小不同的行政区域,设置相应的地方国家机关,实施行政管理。行政区划以国家或次级地方在特定的区域内建立一定形式、具有层次唯一性的政权机关为标志。行政区划的基本要素有一定规模人口和面积的地域空间;设有相应行政机构的行政中心;明确的上下级隶属关系的行政等级以及与行政建制相对应的行政区名称等。14.城乡规划体系城乡规划体系的基本构成:城乡规划法律法规体系、城乡规划行政体系、城乡规划工作体系。城乡规划法律法规体系是城乡规划体系的核心,主要由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标准规范等部分构成;城乡规划行政体系是指城乡规划行政管理权限的分配行政组织的架构以及行政过程的整体,可以分为纵向体系和横向体系;城乡规划工作体系是指围绕着城乡规划工作和行为的过程所建立起来的结构体系,也可以理解为运行体系或运作体系,可以分为城乡规划的编制体系和实施管理体系。15.区域城市(RegionalCity)区域城市是城市和郊区经过发展逐渐融合成为有多个核心的网络,根据彼得•卡尔索普的理论,区域城市的空间构成根据形态可分成四类:中心、特定区、保护区和通路。16.全球城市/世界城市(GlobalCity/WorldCity)世界城市是指在新的国际劳动分工中具有全球协调和控制功能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其国际功能主要取决于该城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相联系的方式与程度。世界城市是全球政治、商业、人才、文化和娱乐中心,分为核心国家主城、核心国家辅城、边缘国家主城和边缘国家辅城四个等级序列。弗里德曼在1986年发表的《世界城市假说》中提出了世界城市的七个指标,分别为主要金融中心、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国际性机构集中地、商业部门(第三产业)的高度增长、主要制造业中心、世界交通的重要枢纽以及城市人口规模达到一定标准等。17.数字城市(DigitalCity)数字城市是指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系统(RS)、网络等关键技术,深入开发和应用空间信息资源,建设服务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于政府、企业、公众,服务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和综合信息系统,广义可理解为城市的信息化。数字城市为调控城市、预测城市、监管城市提供了革命性的手段,是对城市发展方向本质特征的一种描述。18.信息城市(InformationCity)信息城市没有统一的标准,普遍的看法是,城市中占主导地位的产业是信息产业,就业人口占主导地位的产业是信息产业,城市中主要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都是基于信息技术和设备的支持,这样的城市可称为信息城市。它有很多形式,如控制论城市、超地域城市等,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信息化而提出的一种未来城市的发展模式。M.卡斯特尔斯构造了“发展的信息模式”,认为获得信息空间的进入权和对信息空间结点的控制权是成为世界城市的关键,并指出所谓的世界城市就是他所指的信息城市。19.生态城市(EcologicalCity)生态城市是指按照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基础设施完善,结构合理,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即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栖境。它是与生态文明时代相适应的人类社会活动新的空间组织形式。生态城市的核心特征主要有生态型、自律性、正向演替性、可持续性、理想性。生态城市包括自然地理(时空层次)、社会功能层次和文化意识等三个层次的内容,是城市生态化价值取向的结果,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20.宜居城市(LivableCity)宜居城市,就是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其落脚点是人在城市生活中的切身感受和城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宜居城市是一个由自然物质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构成的复杂巨系统,其判别标准主要有经济发展度、社会和谐度、文化丰厚度、居住舒适度、景观怡人度和公共安全度等。21.簇群城市(ClusterCity)簇群城市是由Smithson夫妇于1954年提出的一种极富后现代特征的新城市形态概念,这种城市的发展充分体现了TEAM10关于流动、生长、变化的思想。其基本内容是,多层人行系统以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为骨架,成线形多触角地向外伸长蔓延。这种城市布局既能保持现代城市功能的需要,又能重新获得昔日传统城市的自然气息。22.拼贴城市(CollageCity)“拼贴城市”的主要提出者是美国学者罗威•科勒,该理论认为城市的生长、发展应该是由具有不同功能的部分拼贴而成。它反对现代城市规划按照功能划分区域,割断文脉和文化多样性的做法,认为未来城市规划设计应参考17世纪的罗马,采用多元内容的拼合方式,构成城市的丰富内涵,城市结构的矛盾统一组合(拼贴)类型,如简单-复杂,私人-公共,创新-传统等,这些对立因素的统一是使得城市具有生气的基础。23.紧凑城市(CompactCity)紧凑城市理论是针对西方城市郊区蔓延和边缘城市无效性等问题而提出的,其积极倡导者是欧共体(CE)。该理论认为紧凑的城市形态可以有效遏制城市蔓延,保护郊区开敞空间,减少能源消耗,并为人们创造多样化、充满活力的城市生活,主张采用高密度、多样化、功能混合和公交导向的城市土地开发模式。紧凑城市最重要的触角是城市建成区、人的环境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该理论对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城市,促进城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24.绿色城市(GreenCity)绿色城市是一种基于可持续性与和谐理念的城市设计理论,其目标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绿色生态与绿色文明,绿色城市拥有清洁的空气和水、干净的街道和公园,在面对自然灾难时,绿色城市有自我复原的能力,和环境有关的疾病的发病率也比较低。绿色城市同时鼓励绿色行为,比如鼓励人们使用污染相对较少的公共交通工具。绿色城市应该是无论从当地还是从世界范围来评估都能得到高分的城市。换句话说,在享受当地新鲜的空气和干净的水时,一个城市的居民也要避免给其他地
本文标题:名词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376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