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实验中学的历史教师。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高一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二的第二节课“甲午中日战争”,我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谈谈对本课的理解。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民版必修一政治史专题二的内容,关于这场战争其内容分散于第一和第二节课中,既涉及到专题二第一节的“马关条约”“瓜分狂潮”,又牵涉到第二节的“黄海海战和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所以首先要对教材知识进行有效整合,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历史事件。故此梳理成: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原因、经过、影响等几个部分。1、本节课上承辉煌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下启抗争的中国民主革命,故三个专题串起来即辉煌、灾难到抗争的三大过程。通过对专题二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古代中国未及时跟上时代潮流,始终眷恋于东方帝国的“迷梦”最终导致落后,终得灾难且步步加深。同时先进的国人和有识之士积极主动回应,探索救国救民道路。2、甲午战争不仅是改变中国与日本命运的一场重要海战,更是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列强侵华方式转变的重要转折点。从此列强经济侵略手段由商品输出转向了资本输出。二、学情分析:1、学习现状:这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刚入学一月有余的高一新生,经过一个多月大致10节课的高中历史知识的学习,虽然他们对高中历史已经有初步的认识,但由于课业负担重以及初中历史副科思想的影响,学生往往会对干枯的理论知识失去兴趣,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2、思维方式:以感性思维为主,缺乏独立的理性逻辑思维能力。三、教学目标:(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甲午战争的基本概况,理解甲午战败原因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剖析条约的危害。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观看视频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获取、整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写影评,读史料,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和准确的历史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情怀,体会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的使命感。(二)重难点: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原因、《马关条约》内容。难点:《马关条约》的影响四、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提前下发学案,学生预习,提高教学效率。情景教学:主要目的激发学习兴趣,分析中国战败原因。列表对比:培养学生养成归纳整合,对比学习的习惯。自主学习:提前预习教材,填写学案,目的使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掌握。合作探究:主要目的,发挥团队才能,解决疑难问题;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加深理解,突出教材重难点。拓展延伸:主要目的,拓展学生思维、训练多角度考虑历史问题的能力;知识升华,突出难点。五、教学流程:(一)总体设计思路:课程主题:甲午战争(原因、经过、结果、影响)贯穿两条主线,一是《甲午大海战》三大片段,二是中日双方对比(二)具体过程:(1)复习回顾、导入新课:做法:近代前期列强发动的主要五次侵华战争是什么?哪次战争是列强侵华的转折点,转折在哪里?目标:复习回顾,加深理解每次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同时引出列强侵华转折点“甲午战争”(2)原因:昨天看完视频后同学们印象最深的第一个片段是什么?生:情景一:(清)光绪帝与李鸿章的一段对话,光绪帝早餐吃的一颗鸡蛋要十两银子。光绪帝问李中堂如今市面上鸡蛋如何卖?李答:一两银子八百个吧!(日)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天皇从自身做起要求所有官员全力向西方学习,包括用刀叉饮食,穿西装等。天皇从自己的薪俸中扣除一部分捐款购买军舰以强大海军。师:这就是甲午战争之前中日两国的鲜明对比,清政府朝廷内部贪污腐败严重,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为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积极西学集中力量扩充海军。所以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一目了然,同时教材还提到的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做法:提问印象最深的第一个片段并结合预习学案目标:通过回顾提问,激发学生学习战争的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注意力;通过筛选印象最深的视频,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战争爆发的原因。(3)经过:这场战争主要有丰岛、平壤、黄海、辽东、威海卫五大战役,我们主要学习黄海海战。片段二,情景二:(清)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为自己庆生;邓世昌带领“致远号”全体官兵奋勇杀敌,不幸被鱼雷击中沉没,抱爱犬与“致远号”同沉。(日)日本天皇每天只吃一顿饭节省开支购买“吉野号”。海战结果:北洋舰队主力尚存,却“避战保船”。日军从海陆两路围攻威海卫,北洋舰队最终全军覆没。通过分析教材中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以及两大片段可以得出中国战败的原因,在既无现代化制度支撑,又无贤明“人治”保障的情况下,满清选择了“反向操作”,硬是把原可用于国防建设的资金挪用,活生生的断送了北洋海军和近代的军事近代化。因此,从根本上讲,与执政者有关的社会制度决定着军事现代化的成败。师:设置合作探究试题,加深学生对战争失败原因的认识。合作探究一:材料一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军受降。--------------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问:据材料,概况指出威海之战战场态势的特点,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6分)生:各小组积极讨论,选代表说出自己见解。师:提示分析:战场态势特点可通过材料直接得出:被打挨打;海陆交织。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要原因可以通过材料从敌我军队斗志,主帅指挥,敌军作战策略等角度分析可得出北洋舰队避战不出;将士贪生怕死;洋员鼓动投降;主帅指挥不力等原因。做法:在教材基础知识和影视片段二的感知基础上让学生阅读一段史料,合作探究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2、加深学生对海战失败原因的理解(4)结果及影响:片段三(清)慈禧:打不过了就别打,找李鸿章跟日本人谈。(日)东京发生市民抢米事件,日本已无财力与中国继续打下去,他们认为应该尽快诱骗中国签订条约。通过上述材料、教材知识以及片段三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败给日本的根本原因是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这种战败的结果导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结果一:中国战败。结果二:《马关条约》签订。《马关条约》的内容可以浓缩为四个字:割、赔、开、设。拓展延伸:材料二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问:(1)据材料,概况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3分)(2)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4分)生:分析史料,合作讨论,展示答案师:(1)由材料信息可知,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争导致中国半殖民地化得程度大大加深,刺激日本的侵略扩张的野心。(2)首先抓住关键词“精神”也就是思想层面,“强击”意指国人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所以分析得出甲午战争客观上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推动救亡图存运动;激发了政治变革;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总结:甲午战争除了对中国产生严重影响之外,我们还应该考虑到对日本产生的影响。首先战争使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得到暂时的满足;其次是提高日本的国际地位尤其是在远东的地位;最后就是进一步刺激增长了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做法:结合片段三设置拓展延伸试题,多角度展现甲午战败给中国造成的影响。目标:训练学生全方位、多角度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多方位认识历史事件的史学素养合作探究二: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列表讨论得出条约影响项目内容影响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进一步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助长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引发瓜分狂潮赔款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被迫大举外债,便于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开埠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内地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反应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总结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做法:分组讨论,展示答案目标:1、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合作学习为主线,老师点拨为辅助的教学模式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积极探索的学习习惯(4)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正板书设计简单明了且在讲述和小结部分反复强调重难点为《马关条约》的内容、影响,特意用红色粉笔打上符号。以备学生复习记忆把握重难点。副板书主要强调:邓世昌、资本输出、大大加深等。正副板书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形象直观、条理清晰、相得益彰,提高教学效率。总之,整节课我们围绕三维教学目标进行设计,突出重难点,以战争为主题,配合两条主线(《甲午大海战》视频三大片段和中日双方对比)展开课堂教学,为学生构建了一节立体、生动、丰满的课堂。
本文标题:《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385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