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古代诗歌发展脉络•先秦诗歌:《诗经》《楚辞》•两汉南北朝:乐府民歌—汉乐府、南北朝乐府•文人诗歌—“三曹”、陶渊明•唐代诗歌:“初唐四杰”、“李杜”、“王孟”田园诗、“高岑”边塞诗、“新乐府”“小李杜”等•五代词:李煜•宋代诗歌:宋诗—陆游、杨万里等•宋词—婉约派、豪放派•元曲:马致远、张养浩等•明清诗歌:于谦、龚自珍等中国古典诗歌诗词曲古体诗近体诗古体诗四言:出现最早五言:成熟于汉代七言:成熟于唐代绝句律诗五言七言五言七言排律又称“诗余”“长短句”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以两宋成就最高。又称“词余”,以元代成就最高。散曲小令套数剧曲杂剧传奇乐府诗唐诗宋词元散曲教材思路简介:唐诗之旅(上)王维诗、李白诗、杜甫诗即景抒情诗、山水田园诗、边塞战争诗唐诗之旅(下)白居易诗、杜牧诗、李商隐诗酬赠诗、咏物诗、咏史诗漫步宋词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词爱国词、登临词、言情词聆听元散曲关汉卿、马致远、张可久山水风光散曲、讥时咏史散曲唐诗之旅(上)单元导语:找出唐诗发展的四个时期,并举出代表诗人。1、初唐: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陈子昂等(“初唐四杰”)2、盛唐: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山水田园)(边塞诗人)3、中唐:白居易、韩愈、孟郊、李贺等(现实主义)4、晚唐:李商隐、杜牧等诗人的别称:•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诗鬼:•李贺•诗囚:•孟郊和贾岛•诗佛:•王维•诗豪:•刘禹锡考纲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人物形象语言风格、炼字、诗眼修辞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行文结构留恋、忧愁、惆怅、孤独、寂寞、伤感、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把握诗歌主旨的方法•1、看题目,题目往往包含了诗歌的内容、主旨。•2、翻译:通读两三遍,对诗歌进行逐字逐句的口头翻译,以明白诗歌大意。•3、寻找意象,把握主旨。•4、寻找诗中关于情感的词(诗眼)。•5、诗歌中抒情、议论性文字等关键性文字。•6、结合作者、注释、背景、题材等分析评价。王维诗四首王维诗歌诵读《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作者简介王维(701-761)☆结缘佛教:字摩诘。其母崔氏奉佛三十余载。佛经《维摩诘经》,是智者维摩诘居士与弟子讲学之书。王维的名和字取于此。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为“诗佛”。☆仕途经历:官至尚书右丞,有《王右丞集》。☆思想分期:前期奋发有为,后期亦官亦隐。☆艺术造诣:多才多艺,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歌成就:盛唐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与孟浩然合称“王孟”。王维之诗内容:一山水、田园诗《山居秋暝》、《鹿柴》等二游侠、边塞诗《使至塞上》、《观猎》等三乡情、友情、爱情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相思》等宋代刻本王摩诘文集•诗歌特点:一、“诗中有画”(苏轼语)二、以禅入诗三、风格多样以清幽淡雅为主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积雨辋川庄作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lí炊黍shǔ饷东菑zī。漠漠水田飞白鹭lù,阴阴夏木啭zhuàn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jǐn,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背景唐代“安史之乱”后,社会急剧变化,朝政混乱,王维厌倦官场生活,不再积极出仕,而是亦官亦隐。他隐居在辋川,信奉佛教,寻访山林,怡然自得。1鉴赏内容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写田家劳作生活。天地一片潮湿,丛林静谧,女人炊饭送至田头。广漠空旷的水田之上,白鹭翩翩飞舞;层峦叠翠的丛林之中,黄鹂甜美歌唱。独处山林之乐,在松林之中,诗人看木槿花开花落;采露葵供清斋素食。与世无争志向的表白:既然我早已拒绝俗念,随缘自适,还有谁会猜忌我?诗歌前二联写景,后二联写情志。怡然自得画意盎然厌倦尘世淡泊宁静思考探究•首联中哪个字用得最好,请简要分析。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答案:①“迟”字用得最好,在诗中是“迟缓”之意②久雨不停,丛林上面静谧宁和,炊烟袅袅升起③一个“迟”字,既写出了阴雨天炊烟缓缓升起之状,也写出了诗人心中闲散安逸的情怀。农家村妇田夫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步骤:指出该词+意思+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表达作用(烘托的意境,或表达的感情)炼字结合颔联分析王维诗歌写景抒情特色。答题步骤:点手法+析手法+明效果“诗中有画”。诗句运用了两个描写色彩的词语“白、黄”,白鹭雪白,黄鹂金黄,色彩差异明显;白鹭飞行,黄鹂啼鸣。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使全诗在动态中衬托出静态的画面,以有声来衬托无声。背景上,“漠漠”写出水田一望无际,“阴阴”描绘夏日林木茂盛,境界清幽。这样,碧空中白鹭高飞,绿树与黄鹂相衬,如一幅画展现在读者面前。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白描动静结合声色结合语言简洁而韵味无穷视听兼备,动静互衬,使景物既有动的生机盎然,又有静的宁谧静美,从而使画面错落有致,充满诗情画意,具有和谐美。颈联:“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诗人独处空山之中,静观木槿朝开暮落,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可见诗人厌倦尘世喧嚣,过着避世的幽居生活。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用典它可使文辞典雅蕴藉,简洁而意蕴丰富,引人联想,开拓诗的意境;委婉含蓄地表达作者不便直抒的心声。反问比直接说出答案更鲜明有力,更富启发,语气更确定,增强说服力,感情更强烈。尾联:“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连用两典:一是《庄子·寓言》载的杨朱学道归来后客人不再让座,反而还与之争座。说明诗人与村夫野老打成一片了,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二是《列子·黄帝》载:海上有人与鸥鸟亲近,互不猜疑,每日有百来只与他相游。一天,他父亲要他把海鸥抓回家去,他再到海边时,鸥鸟都在天上飞舞,不肯停下。说明心术不正,就破坏了他与鸥鸟的关系。两典正反结合,抒写了诗人离尘脱俗、淡泊宁静的心态。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农妇、农夫的形象自然景物诗人形象用典抒情(静谧宁和,怡然)(清新、开阔、深邃)(悠寂、清寡)(抒发诗人淡泊宁静的情怀)鉴赏诗歌的意境此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的辋川山野、()的农妇农夫和()的隐居诗人,共同构成了一种()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恬静优美怡然自乐闲适脱俗空阔清幽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和澹泊宁静的心境步骤:主要景物——景物的特征——意境——思想感情这首诗描写了雨中的辋川庄幽美田园风光以及闲适安逸的生活情景(景),抒发了诗人淡泊宁静,与世无争的归隐情怀(情)。(主旨)总结表达技巧•1、借景抒情。以农家田园生活和优美的自然风光衬托诗人隐居山林的情志。•2、用典明志。诗中用典故表达自己离尘脱俗的心态。•3、诗中有画。碧、白、绿、黄映衬,色彩绚丽。声、色、动、静结合,构成“有声有色画”。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花是怎样一种花?世界各地有名的庭园花木,生长在山区及旷野中,通常在开花于3、4月的深冬和早春时节,花色有白色,白色带红晕,暗紫色,具有浓烈香气。花苞打在每一根枝条的最末端,形如毛笔。辛夷花江雪制作辛夷坞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前两句着重写花的“发”。当春天来到人间,辛夷在生命力的催动下,欣欣然地绽开神秘的蓓蕾,是那样灿烂,好似云蒸霞蔚,显示着一派春光。后两句写花的“落”。这山中的红萼,点缀着寂寞的涧户,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纷纷扬扬地向人间洒下片片落英,了结了它一年的花期。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自然景物鲜艳灿烂,充满生机空寂、清幽1、从题材入手(咏物诗)。诗歌以动写静使山林显得越发清幽。2、诗中的“发”、“开”、“落”等动词写花开花落,表现山林的幽静气氛。3、诗歌昭示的是:深山无人,辛夷花自开自落。花开,并不是为了赢得人们的赞赏;花落,也不需要人们悼惜。花开花落,写景是为了表达诗人淡泊尘世的情怀。思考:1、这首诗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2、这首诗哪几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3、这首诗要表现什么?描写辛夷花开,尽管很美,但由于生长在绝无人迹的山涧旁,这里与尘世的喧嚣恰恰相反,只有一片自然的静寂,所以没有人知道它的存在,自开自落,没有生的喜悦,亦无死的悲哀,全然没有那种“花开易见落难寻”的苦楚,而是含着空漠淡远的禅心。“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王维的山水诗,是空静澄明的,没有“人生如梦”的喟叹,也没有“物是人非”的凄凉,更没有“因果报应”的表露。这是一种纯粹的“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一种对世界、人生在深层次上认知后的平和心境,忘我忘情。再读诗歌,总结这首诗的主旨及写法主旨:这首诗写辛夷坞寂静无人,辛夷花自开自落的幽静之景(境),表现诗人宁静淡泊的情怀(情)。1、写景以动衬静,显得山林越发清幽。2、寓情于景。表达技巧送沈子福归江东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gǔqí思考: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独特的表达效果?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写送别友人之场景,表达了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诗歌赏析: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写送行之地的景色。渡头、杨柳,显出送行和分别已在眼前。唐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此处烘托了送行之时的气氛。行客稀,可见渡头之冷清,反衬出离别的伤感。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春归。写友人走后诗人的思念之情。时值春光无限、桃红柳绿之际,大江两岸春光明媚,诗人觉得心中对友人无限惜别之情,正如眼前所见的一派春光,弥漫于大江南北,随友人一同归去。思考探究:“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独特的表达效果?参考答案:化虚为实,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可观可感的春色。时值春光明媚、桃红柳绿之际,诗人觉得心中对友人无限的惜别之情,就像眼前的春色一样无边无际,弥漫于大江南北,随友人一同归去。巧设比喻,以有形可感的春色来比喻无形的相思,且境界辽阔,这是以景喻情,情与景妙合无间,极其自然。延伸拓展:分析下面诗歌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异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参考答案:都是写愁的高手。化虚为实,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物象,都饶有新意,各具特色。李煜将愁变成了水,秦观又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照又进一步将愁搬上了船,王实甫则将愁装到了车上。都很自然贴切,不着痕迹,且意境均完整。唐代的离别诗歌•一、独特的送别方式•1、折柳送别2、饮酒饯别•3、唱歌送别4、写诗赠别•二、唐人离别诗中的时空背景1、多出现傍晚和月夜等时间意象。2、多出现长亭、渡口、南浦等空间意象。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观猎[描述诗意]角弓上的箭和着强劲的风呼啸射出,英武的将军飞驰在渭城的郊野狩猎。因草枯,猎鹰很快发现猎物;因积雪融尽,疾驰的马蹄越发轻快。转眼之间,马队穿过新丰市,回到细柳营中。再回首,遥望那挽弓射雕的地方,只见笼罩着大地的暮云却一片平静。观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
本文标题:王维诗四首优质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387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