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4.1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4.1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61、当今,被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的地方是指()A.海南岛B.深圳C.上海浦东D.广州2、下列关于我国对外开放的步骤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开辟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②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策③设立深圳等四地为经济特区④开放宁波、温州为沿海港口城市。A.①③④②B.②①③④C.③④①②D.④③①②3、依靠“临近香港、背靠国内”的区域优势,1979年7月,开山填海的炮声炸醒了沉睡的蛇口,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开山炮”。这炮声中逐步崛起的是()A.深圳经济特区B.珠海经济特区C.厦门经济特区D.汕头经济特区4、1977年10月2日,邓小平在会见香港知名人士时曾说:“我们现在不是海外关系太多,而是太少。海外关系是个好东西,可以打开各方面的关系。”此观点反映了当时中国()A.意欲对外开放B.准备收回香港C.准备引进外资D.准备打破封锁5、1981年底,经过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外贸垄断体制,二是产品质量低,三是出口亏损。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包括()A.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B.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C.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6、当今,被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的地方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4.1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2/6A.海南岛B.深圳C.上海浦东D.广州7、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对外开放的沿海、沿边、沿江、沿路的“四沿战略”。其中“沿江”战略的目标是推动长江流域的全面开放,以贯通东西,辐射南北。据此判断,实施“沿江”战略的龙头举措是()A.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B.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C.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D.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8、199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开发浦东新区。给予的优惠政策包括:允许外商在区内投资兴建机场、港口等交通项目;允许外商在区内试办商品零售业;允许外商在上海,包括在浦东新区增设外资银行等。这突出表明了我国的对外开放()A.地域范围从点到面B.投资领域的全面放开C.开放领域日益扩大D.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大举措,其中包括在长江三角洲地区()①建立经济特区②设立沿海开放城市③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④开辟经济开放区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D.②③④10、在古代,有“闰七不闰八,闰八用刀杀”“七上八下”的俗语;但是改革开放后,由于粤语“八”的发音类似“发”,“八”作为吉利数字的说法很快遍及全国。这反映出()A.粤语成为时尚潮流的象征B.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C.珠三角的经济影响力上升D.市场经济体制趋于成熟11、1987年,邓小平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理时说:“我们过去固守成规、关起门来搞建设,导致的结果不好……很时间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的状态,人民的生活还是贫困……这才迫使我们重新考虑问题。”上述言论表明了()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4.1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3/6A.对外开放是发展中国经济的唯一出路B.改革开放的实施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C.邓小平注重利用国际交流发展本国经济D.民生问题是邓小平思考问题的出发点12、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①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②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③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④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3、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B.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14、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对外开放的沿海、沿边、沿江、沿路的“四沿战略”。其中“沿江”战略的目标是推动长江流域的全面开放,以贯通东西,辐射南北。据此判断,实施“沿江”战略的龙头举措是()A.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B.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C.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D.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15、《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一书中写道:“中国与其他新兴国家不同,中国想按照自己的方式被西方接受,而非作为西方社会的荣誉会员”。下列事件中不能体现该观点的是()A.建国初“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D.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16、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的是()A.海南岛B.深圳C.浦东D.广州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4.1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4/617、西方舆论评价:这一“开放行动”是新中国35年来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一“行动”是指()A.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C.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D.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1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主要特点有()①实行全方位的开放②显示出多层次性③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被动开放④局限在国有企业领域。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9、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层次是()①沿海开放城市②经济特区③沿海开放区④内地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②③①④D.②①③④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72年的一天,周恩来总理亲自打电话给外贸部的领导,说现在关贸总协定已经邀请我们加入了,考虑一下,是不是要加入。……当时一种说法:关贸总协定是一个“富人俱乐部”。此外,它所宣称的原则是市场经济的原则,而且更为棘手的是,当时关贸总协定的缔约方当中,还有南非、韩国、以色列,这些都是我们的“死敌”。……就是因为这些原因,我国决定暂不加入关贸总协定,以后视情况发展再定。这一定,就是三十年。﹣﹣2010年11月18日新华网材料二1986年7月,出于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需要,中国正式提出关于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方地位的申请。当时,中国的对外贸易迅速增加,由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加到1986年的738.5亿美元。其中中国与关贸总协定缔约方的贸易总额占中国外贸总额的85%左右,中国迫切需要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和公正、公平的外贸环境。然而,恢复“关协”地位,第一阶段必须完成对中国贸易体制的审查,即看中国的经济体制是否有能力来执行关贸总协定的一套游戏规则。第一阶段谈了6年,多年从事谈判生涯的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4.1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5/6经贸部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为“市场经济”这4个字整整谈了6年的时间。﹣﹣2001年11月8日《中国经济时报》(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拒绝参加关贸总协定的原因。(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是如何让“经济体制有能力来执行关贸总协定的;这一套游戏规则的”,并谈谈自己的认识。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4.1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6/6答案1、C2、C3、A4、A5、D6、C7、A8、C9、D10、C11、D12、D13、D14、A15、D16、C17、D18、A19、D20、(1)从国际关系上看,中国与某些成员国有意识形态的隔阂;从经济体制上看,中国当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排斥市场经济;从对国际组织的认识上看,中国对参加关贸总协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认识不足.(2)20世纪80时代,允许多种所有制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打破单一的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转变.1992年底,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确立了新的挨个目标;1992年底,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识:积极融入到全球化大湖中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反之,则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本文标题: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4.1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387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