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教案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教案大连电子学校、大连女子职业中专李宏伟井绪伟【教学目标】1.着重理解音乐、绘画与建筑之间的联系。2.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和谐即美”的文章主旨,并注意积累有关议论文的知识,学习作者巧用材料进行论证的方法。3.体会理解通感的用法。【教学重点】把握全文中心,理解作者的观点。【教学难点】理解通感的意义,把握音乐、绘画与建筑之间的联系。【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从题目看,把“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这两个矛盾的词语放在一起,似乎难以理解,文章要写什么?但只要看一看副标题就可知道,文章要谈的是“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那么,“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指的是什么呢?这通感是否就是修辞格中的通感?认真阅读文章,答案自在其中。2.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说起,引出设计者--中国现代建筑学家梁思成,然后简介梁思成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设置情境,感知文题通过PPT,让学生了解《鳟鱼》、《清明上河图》及人民大会堂等绘画、音乐、建筑作品的风貌,体会并探究“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在艺术作品中是怎样表现的。三、学生朗读,理清结构课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第7自然段):该部分主要说明艺术创作,尤其是具有持续性的作品,往往有一个重复与变化的问题。作者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层(第1自然段)提出论点,同时阐明所谓“持续性”的含义;第二层(第2~3自然段)以音乐作品为例,一首歌曲或乐曲总有重复,音乐的主题和演奏也都是通过重复和变化取得统一的;第三层(第4自然段)以舞台艺术为例,通过重复与变化突出某一种效果;第四层(第5~7自然段)以宋朝画家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和李公麟的《放牧图》为例,论证绘画中也是在重复中突出某一效果,并以此取胜的。第二部分(第8自然段~15自然段):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在建筑物形象的艺术效果上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也从四个方面分层论述,第一层(第8自然段)过渡段,作者由音乐、绘画中的重复与变化转到建筑中的重复与变化方面来;第二层(第9自然段)举人民大会堂为例,以重复为主,只是“这一列和另一列在高低大小上略有不同”;第三层(第10~14自然段)以故宫为例,论证成功的建筑都是重复与变化的高度统一;第四层(第15自然段)小结以上举例内容,指出“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的统一在城市面貌上起着重要作用”。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简评我国12年来的建筑情况,指出不足,提出论点--建筑设计要做到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和谐的统一。进一步阐明中心论点。四、学生自读,讨论1.读开头段落,弄清题目中“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含义。明确:“千篇一律”指的是重复,“千变万化”指的是变化。本段的意思是说,凡是有持续性的艺术创作,就既需要重复,又需要变化。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指的就是这些艺术创作中的重复和变化。这一段是全文的纲。2.自读2-7自然段,概括这几段的内容要点。明确:这几段是说作为有持续性的艺术创作,音乐、舞蹈和绘画都是重复和变化的统一。2、3两段说音乐,第4段说舞蹈,5、6、7段说绘画。音乐是一种时间持续的艺术,音乐的重复是指它的主题,变化是指它的变奏,作者举了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为例加以说明。舞蹈多是时间与空间综合持续的艺术,几乎所有的舞蹈都在变化中有重复,这重复就是指动作的重复。绘画中的“手卷”多也是时空综合持续的艺术,都有重复和变化的统一,作者以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李公麟的“放牧图”为例来说明。明确:这几段的意思是说作为一种空间持续的艺术,绝大多数建筑都是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有机统一。作者列举了人民大会堂、故宫、颐和园的谐趣园和长廊等建筑,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作者详细解说了故宫和颐和园的长廊。故宫从中华门到天安门是一口气排列下来的千步廊,从天安门到午门是一间间重复的朝房,进入午门后又是一座座大同小异的大殿。整个故宫的每一组群建筑,全都是统一规格、统一形式建造的,连彩画、雕饰也是一样的。千篇一律的重复表现出皇家气象的大气。但统一中又有变化,朝房到大殿就是变化,大殿的主体与两侧的廊、庑、楼、门的不同也是变化,变化又不使人感到单一。颐和园的长廊是千篇一律,全都是无尽的重复,但长廊前的临湖回廊上的花窗就是一个变化,花窗的变化是长廊的前奏,重复和变化和谐统一。4.自读最后一段,明确写作目的。结尾一段批评了我们有些住宅设计的弊端,要么变化得眼花缭乱,要么重复得让孩子找不到家,即单一的千篇一律或千变万化,没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提醒建筑设计师们注意。五、随堂练习:1.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并试试用这些词语造句。散漫杂乱层出不穷万变不离其宗悠然自得千篇一律大同小异左睇右盼荒谬绝伦欲扬先抑杂乱无章2.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左睇(dì)右盼鳟(zūn)鱼前瞻(zhān)后顾廊庑(wǔ)散(sǎn)漫零乱水波涓(juān)涓六、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一第二课时一、提问导入“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含义。明确:“千篇一律”指的是重复,“千变万化”指的是变化。本段的意思是说,凡是有持续性的艺术创作,就既需要重复,又需要变化。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指的就是这些艺术创作中的重复和变化。这一段是全文的纲。二、分组讨论1.在谈艺术创作中的重复和变化的时候,作者为什么要强调“持续性”?“持续性”的含义是什么?2.有人认为,虽然本文的副标题写的是“音乐、绘画、建筑”,但文章重点是谈建筑,谈音乐和绘画也是为了谈建筑,你同意这样的看法吗?3.文章在谈颐和园的长廊时来了个大胆的设想:“那八百米长廊的几百根柱子,几百根梁枋……”用了20个“一根”。连用20个“一根”的表达效果怎么样?4.作者在讲到建筑的重复和变化时说:“古今中外的无数建筑,除去极少数例外,几乎都以重复运用各种构件或其他构成部分作为取得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后文还说:“翻开一部世界建筑史,凡是较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一条街道或者一个广场,往往都以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可是在举例的时候,只列举了中国的建筑实例,没有举外国的例子,这是否说明本文的材料有不足之嫌呢?三、讨论明确:1.如果没有持续性,就谈不上重复和变化了。2.谈音乐和绘画确是为了谈建筑,文章倒数第二段里写到“每一条街都是一轴‘手卷’、一首‘乐曲’”,如果没有了前文的音乐和绘画,那么“手卷”和“乐曲”的说法就失去了依托。3.20个“一根”在语言上就给人以厌烦感,让人无法接受。也就是说,长廊的柱子,根本不需要那么多不同的形状,千篇一律的圆柱才能给人以特殊的感受,长廊需要的是重复,不是变化。4.这一问题允许各抒己见,不必强求一致。四、教师小结1.全文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具有极强的表现力。文章运用了口语,在表达准确严谨的同时,也显得活泼有趣,是一篇典范的科技论文。如“就举首都人民大会堂为例。”“在绘画的艺术处理上,有时也可以看到这一点。”“有人会问:那么走到长廊以前,乐寿堂临湖回廊墙上的花窗不是各具一格,千变万化的吗?”还运用了文言词语,如“万变不离其宗”、“千篇一律之尤者也”、“目之所及”等,使得全文通俗易懂,富有情趣。2.文章在写法上也有特点。从人们熟悉的事物引入正题,由浅入深,易于为人接受。运用通感,把音乐、舞蹈、绘画与建筑联系在一起,令人耳目一新。条理清晰,结构严谨,论证充分,论点新颖明确。3.本文在论证过程中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文章在论述音乐中的重复与变化时,举了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为例;在论述绘画中的重复与变化时,举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李公麟的《放牧图》为例;在论证建筑中的重复与变化时,举了成功的著名建筑,如人民大会堂、故宫、颐和园。通过举例论证,给人具体形象的感觉,论证也很充实。在谈到千变万化时,作者从正反两方面对比论述,如颐和园八百米长廊的柱子,如果风格各异,将给人杂乱无章的感觉,这是千变万化不当造成的结果,而乐寿堂临湖回廊上的花窗,变化得恰当,令人回味无穷。五、作业1.从各自熟悉的歌曲(音乐)或建筑中找出一些实例来,具体谈谈对重复和变化的理解。2.请你为自己的城市设计一个主题公园(画图或图文并茂)(选做)【附】板书设计:
本文标题:《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392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