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白族概况•白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族,白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约有80%的全国白族聚居于此。•此外,云南昆明、丽江、怒江、迪庆、保山、玉溪、楚雄、文山、临沧等州市都有白族聚居区。湖南省张家界、湘西,贵州毕节、安顺,四川凉山等地也都有白族分布。白族服饰白族崇尚白色,服饰以白色为主色。“苍山绿,洱海清,月亮白,山茶红,风摆杨柳枝,白雪映霞红”,这正是婀娜多姿、飘然若舞的铁炉白族服饰的真实写照。白族服饰最明显的特征,是色彩对比明快而映衬协调,挑绣精美,有镶边花饰,朴实大方,充分反映了白族人民在艺术上的高度才能。白族男子服饰差别较小,简洁朴实;妇女服饰悬殊较大,既鲜艳,又素雅华美,往往是上身和头饰比较花俏,而下身又较朴素;姑娘和小孩服饰比较艳丽,中老年服饰比较淡雅。白族民居白族民居房屋由大量石料建成,墙基、门头、窗头、横梁皆用石头砌成,屋顶以板瓦为沟,筒瓦为顶。民居内部庭院多有讲究,往往依据住家的富裕程度而有所不同,大体上有四种形式:一为“两房一耳”,即两幢楼房互相垂直,交叉处有一耳房;二为“三房一照壁”,即三幢楼房,主房对面为照壁;三为“四合五天井”,即有四幢楼房,每一处交叉点都有一耳房;四为“六合同春”,即有两个大院,每院三幢楼房,各方的楼廊彼此相连,通行无阻,称为“走马转角楼”。白族民居尤为讲求盖门楼,通常盖门楼的形式为“一滴水”,即为普通的坡屋,朴素大方,而另一种形式“三滴水”则显现了一种华丽,其建筑十分精美,飞檐翘角,宏伟壮观。白族民居中的照壁也显现了民居的特色。白族传统工艺扎染为白族的传统工艺,历史相当悠久。用蜡刀将蜡涂于土布之上,旋即用棉布在土布的不同部分捆扎,随后入染料浸染。晾干之后,去掉捆扎的棉布,土布之上就会留有图案各异的扎痕。由于棉布捆扎部位不同会造成不同的图案,因此扎染手法多样,变幻无穷。由扎染土布制作的产品非常丰富,如:桌巾、门帘、服装、民族包、帽子等等。剑川木雕剑川木雕做工精细,造型多样,形象生动、美观,质地坚硬柔韧,可谓是集明清各式木雕之精华。白族语言白语是我国白族使用的语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及相邻的州县里,使用人口约300多万。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有人认为白语是彝语支的一个语言,有人认为它应该成为一个独立的语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汉藏语系研究机构STEDT认为它是一个独立的语支),也有人认为它是汉语族里的一种语言。白语是一种有声调的语言,分剑川、大理、碧江三个方言,方言差别较大,彼此通话有一定困难。传统节日三月街,又称:观音市,是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一日。三月街是白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既是物资交流的盛会,又是赛马、滇戏、花灯等各种文艺体育表演的中心。大理白族绕三灵,绕三灵是大理白族的一个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是一种富有生活气息的白族群众性歌舞。白族称为观上览或祈雨会,观就是闲逛或游览。绕三灵属农闲季节白族民间的自娱性迎神赛会,流传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洱海周边地区的白族村寨,是当地白族人民农忙前游春歌舞盛大集会,已有一千多年。2006年5月20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申报的白族绕三灵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白族剑川石宝山歌会每年农历7月27日至29日举行,会期3天。每逢此时,剑川及邻近的大理、洱源、云龙、兰坪、鹤庆、丽江等县的白族青年男女及歌手数万人云集石宝山的石钟寺、宝相寺、海云居、金顶寺的满山遍野里,甚至在肃穆的神像面前,弹唱白族情歌。歌词婉转、优美、动听,以此纪念传说中两千年前一位年轻貌美的女歌手,同时借此结识新友,甚至寻觅终生伴侣。正如有的歌手描绘的那样:“石宝山上对歌场,歌如灵泉不断根;歌如满山树叶子,声声结心音。”。2008年6月14日,云南省剑川县申报的石宝山歌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文标题:白族文化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393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