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宋涛-政治经济学(12版)第十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十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章重点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第二节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三节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四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五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六节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知识小结关键词思考题政治经济学1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性和长期性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划分的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发展及其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及其总体布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本章重点第十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的本质政治经济学2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只能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才能获得解决。在阶级社会里,一种社会经济制度代替另一种社会经济制度,只能通过社会革命来实现。只是一种私有制代替另一种私有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通过无产阶级带领广大劳动群众进行革命斗争,夺取政权,在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逐步地建立起来。政治经济学3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新中国建国前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此,在我国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解决,要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使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步地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经济学4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要经历一个过渡时期,过渡时期是从无产阶级建立政权开始,到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主体地位时止。过渡时期的根本任务是把非社会主义所有制占主体地位的经济结构,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结构。我国的过渡时期是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政治经济学5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过程中所遇到的私有制,主要有两种:一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其中又分为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二是农业和手工业中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小私有制。改变官僚资本是采取没收的方法实现的。官僚资本属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控制着旧社会的国民经济命脉。变革民族资本是在社会主义改造中采取赎买的方法实现的。中国的民族资本在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过程中具有二重作用。民族资产阶级也具有两面性。我国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政治经济学6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改造,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采取和平赎买方式实现的。在人民民主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国家资本主义,就是我们能够加以限制、能够规定其范围的资本主义”。我国对民族资本的和平赎买,不是由国家拿出一笔钱作为赎金付给资本家,而是采取在国家资本主义企业中使资本家取得一部分利润的方式实现的。改变农业和手工业中的个体私有制是采取合作化的方法实现的。我国的农业合作化,是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采取三个互相衔接的步骤和形式实现的。政治经济学7第二节社会主义的本质一、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不同社会形态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即生产资料的所有制。随着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结束,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社会所有制结构的主体,标志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范围内,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了人们通过按劳分配来实现其物质利益,这种分配方式既区别于一切剥削制度下的分配方式,也区别于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分配方式,因此,按劳分配也构成为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政治经济学8第二节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本质的概括正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综合体现。(1)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这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这是一场革命,革命就是解放生产力,随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解放,并能大大促进和推动生产的发展。(2)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都只有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实行按劳分配的条件下,才能得到实现。政治经济学9第二节社会主义的本质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①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解决所决定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这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解决落后的生产力问题,只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的主要矛盾才能得以解决。②是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要求。③是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客观要求。④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目标和为将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创造物质条件的需要。政治经济学10第二节社会主义的本质三、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要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以往一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要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不仅要求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而且为实现这一目的提供了可能。一方面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实现,本身就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保障,而且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通过改革来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这就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物质基础。政治经济学11第三节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性和长期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须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经济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含两层含义: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我国今后的发展,不能偏离社会主义方向,要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考虑一切问题,从事一切工作,都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否则就脱离了我国的最基本的国情。客观必然性: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政治经济学12第三节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①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目标和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所决定的。②必须把坚持改革开放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③必须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政治经济学13第三节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政治经济学14第三节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划分的意义(一)它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二)它为我国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的阶段划分提供了依据(三)它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政治经济学15第四节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要把拥有十几亿人口、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强国富民,这是一个前无古人的极其艰巨的历史使命。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全靠集中全党全民的智慧,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艰辛的探索。近三十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就是探索如何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历史进程,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政治经济学16第四节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政治经济学17第四节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及奋斗目标随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不断深化,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从而对我们的奋斗目标更加完善,即由原来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布局拓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布局,相应地原来的“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拓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政治经济学18第五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依据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发展阶段。党的执政方式和方略有重大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有重大转变,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发展水平和要求更高。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基本特征。政治经济学19第五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依据第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变化。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政治经济学20第五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依据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新的奋斗目标。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要承担的历史使命。我国已经进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在建党一百年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政治经济学21第五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依据第四,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了新变化。政治经济学22第五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涵和重大意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政治经济学23第五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在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十四条坚持”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新时代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行动纲领。第一,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第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第四,坚持新发展理念;第五,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政治经济学24第五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第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第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八,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第九,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第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第十一,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第十二,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
本文标题:宋涛-政治经济学(12版)第十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的本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394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