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元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在金元两代兴起,由词蜕化出来的一种歌曲.较多使用口语.可分为小令和套曲.小令又叫”叶儿”是散曲中最早产生的体式,多为单支曲子.套曲又叫”套数”,是合一个曲调中许多曲子为一套而连贯成套的曲子,多则二三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子的曲牌作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是同一宫调,有首有尾,一韵到底.它没有宾白,科介,只供清唱,是杂剧的基础.元杂剧•元杂剧是在金代剧本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的用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形式上有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相结合,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作者简介元曲名家睢景臣,字景贤,一作嘉贤,扬州(今江苏)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公元13世纪末14世纪初。据钟嗣成《录鬼簿》说:景臣大元大德七年从扬州来到杭州才和他相识,知道他很爱读书,心性聪明,精通音律。当时杭州的曲家都用高祖还乡的题材作套曲,以睢景臣所作的最新奇,压倒各家的作品。他还著有杂剧《屈原投江》、《莺莺牡丹记》等三种,都没有流传下来。布衣皇帝----刘邦布衣皇帝----刘邦•中文名:刘邦•别名:刘季•民族:汉族•出生地:沛郡丰邑中阳里•出生日期:公元前256年•逝世日期:高祖十二年四月二十五日•职业:亭长、沛公、汉王、皇帝•主要成就:建立汉朝•代表作品:《大风歌》•在位时间:公元前202—公元前195年刘邦十二项第一•1.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由平民登上帝位的皇帝。•2、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御驾亲征而统一天下的皇帝。•3、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发明“招降纳叛”和“统一战线”军事战略战术的皇帝。•4、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以“休养生息”为国策从而在全国大力发展经济的皇帝。•5、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释放奴婢”从而一定程度上打击奴隶制度、解放生产力的皇帝。•6、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轻徭薄赋”政策、实行“十五税一”低税率的皇帝。•7、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推行“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的财政支出紧缩政策而提倡节俭的皇帝。•8、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制定礼仪从而巩固皇权的皇帝。•9、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下“求贤诏”在全天下广招贤士人才的皇帝。•10、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写诗的皇帝,其诗作——大风歌被誉为“千古人主第一词”。•11、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祭祀孔子并重用儒士的皇帝,从而为汉朝及后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思想治国奠定了基础。•12、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以孝治理天下的皇帝西方对刘邦的评价•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约瑟.汤恩比评论说:“人类历史上最有远见、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位政治人物,一位是开创罗马帝国的恺撒,另一位便是创建大汉文明的汉高祖刘邦。恺撒未能目睹罗马帝国的建立以及文明的兴起,便不幸遇刺身亡,而刘邦却亲手缔造了一个昌盛的时期,并以其极富远见的领导才能,为人类历史开创了新纪元!”走进题目般涉调,名;哨遍,名;高祖还乡,名.宫调曲牌标题•《[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套曲是元曲家睢景臣所作的著名套曲之一。•“高祖还乡”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实,《史记》《汉书》均有记载。元曲中写“高祖还乡”这件事的很多,有白朴的《高祖归庄》,张国宾的《歌大汉高祖还乡》等。但睢景臣的这首《高祖还乡》却成为当时压倒各家,技盖群芳之作。究其原因是:作者在元代生活的基础上,取材于史料,却又别出心裁,透过正史的表面文字,抓住问题的实质,以辛辣的讽刺,出尽了这位汉高祖的洋相。构思新奇,不落窠臼。•这个套曲是用般涉调中八支曲子组成的。第一支为〔哨遍〕,第二支为〔耍孩儿〕,第三至第七支为〔煞曲〕,其中五煞四煞等是同一曲子的连续用,第八支是〔尾声〕。•全曲借用一个乡民的口吻,揭露了“帝王之尊”的虚伪与可笑。这组套曲按内容可分成几个部分?•可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支曲子,描述村里那些财主阔佬们为迎接汉高祖还乡,所进行的忙忙碌碌的准备工作。•第二部分从第二支曲子到第四支曲子,叙述了皇帝车驾进村的豪华热闹的场面。•第三部分是第五支曲子到第八支曲子,则是揭露和鞭挞了刘邦早年的流氓行径。也有些文章把这组套曲分成两部分,以刘邦出场为界,前四支曲子为一部分,描述刘邦下车前的种种景象;后四支曲子,则是叙述刘邦下车后,农民对他的鄙视和揭露•社长排门告示,但有的差使无推故,这差使不寻俗。一壁厢纳草也根,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又是言车驾,都说是銮舆,今日还乡故。王乡老执定瓦台盘,赵忙郎抱着酒胡芦。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畅好是妆么大户。(听说有个大人物要还了,社长挨家挨户地通知每个差使:“你们不能以任何借口来请假。”这些差使真不寻常,在缴纳草料时他们必须把草根除掉,又要差夫,还要应付公差,这事儿得认真对待。有的说是车驾,有的说是銮舆,今天要回乡。只见在喧闹的市集里,王乡老拿着个陶托盘,赵忙郎抱着一个酒葫芦,身光颈靓,装模作样充当有钱人,大摇大摆地走着,真讨厌!•社长排门告示,但有的差使无推故,这差使不寻俗。一壁厢纳草也根,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又是言车驾,都说是銮舆,今日还乡故。王乡老执定瓦台盘,赵忙郎抱着酒胡芦。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畅好是妆么大户。•首段写乡中接驾的准备,众人忙碌而“我”独不解,一开头便为全篇定下恢谐,嘲讽的基调。•[耍孩儿]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妇,胡踢蹬吹笛擂鼓。见一颩人马到庄门,匹头里几面旗舒。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一面旗鸡学舞,一面旗狗生双翅,一面旗蛇缠葫芦。[五煞]红漆了叉,银铮了斧,甜瓜苦瓜黄金镀,明晃晃马镫枪尖上挑,白雪雪鹅毛扇上铺。这些个乔人物,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的衣服。[四煞]辕条上都是马,套顶上不见驴,黄罗伞柄天生曲,车前八个天曹判,车后若干递送夫。更几个多娇女,一般穿着,一样妆梳。•[耍孩儿]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女,胡踢蹬吹笛擂鼓。见一颩人马到庄门,匹头里几面旗舒。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一面旗鸡学舞,一面旗狗生双翅,一面旗蛇缠葫芦。•忽然,瞎王留叫来一伙不三不四的男女胡乱地吹笛打鼓,好像在欢迎什么。一大队人马从村口进来,前头的人拿着几面旗子,颇威风似的。那些旗子上的图案千奇百怪:有白圆圈里套住一只白兔;有红圆圈里套着一只黑乌鸦;有画着一只学跳舞的鸡;有画着长翅膀的狗;有画着蛇缠在葫芦上……(这些乌七八糟的,太好笑了!)[五煞]红漆了叉,银铮了斧,甜瓜苦瓜黄金镀,明晃晃马镫枪尖上挑,白雪雪鹅毛扇上铺。这些个乔人物,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的衣服。还有用红漆刷过的叉,用银色镀过的斧头,连甜瓜苦瓜也镀了金色。枪尖挂着明晃晃的马镫,扇子铺了一层雪白的鹅毛。还有那几个穿着奇怪的人,手里拿着一些罕见的器仗•[四煞]辕条上都是马,套顶上不见驴,黄罗伞柄天生曲,车前八个天曹判,车后若干递送夫。更几个多娇女,一般穿着,一样妆梳。•辕条套的全是马,黄色丝绸做的伞的把是弯曲的。车前站着八个好像判官的人,车后的是随从。还有几个漂亮女子穿着艳装,一样的打扮。Thinkone!!~~皇帝外出的车驾是非常威武壮观的,可我们在读二至四三支描写这种场面的曲子时,感觉到异常滑稽可笑,这是为什么?作者通过旁观者的眼睛,层次井然地描写了皇帝出巡那种威严盛大的场面。然而,这个旁观者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农民,也许他一辈子都没离开过村子,根本没看到过这些人物和东西,他是用自己掌握的那点知识来观察和理解这一切的,所以就像通过哈哈镜观察世界一样,一切都走了形。•[耍孩儿]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妇,胡踢蹬吹笛擂鼓。见一颩人马到庄门,匹头里几面旗舒。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一面旗鸡学舞,一面旗狗生双翅,一面旗蛇缠葫芦。[五煞]红漆了叉,银铮了斧,甜瓜苦瓜黄金镀,明晃晃马镫枪尖上挑,白雪雪鹅毛扇上铺。这些个乔人物,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的衣服。[四煞]辕条上都是马,套顶上不见驴,黄罗伞柄天生曲,车前八个天曹判,车后若干递送夫。更几个多娇女,一般穿着,一样妆梳。•《耍孩儿》、《五煞》、《四煞》三首曲子铺陈车驾的排场,本应是庄严高贵的场面在老百姓看来都怪里怪气,莫名其妙,这实际上讽刺了皇家气派和帝王尊严。•[三煞]那大汉下的车,众人施礼数,那大汉觑得人如无物。众乡老展脚舒腰拜,那大汉挪身着手扶。猛可里抬头觑,觑多时认得,险气破我胸脯。[二煞]你身须姓刘,三你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你本身做亭长耽几杯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一煞]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秆,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有甚糊突处。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三煞]那大汉下的车,众人施礼数,那大汉觑得人如无物。众乡老展脚舒腰拜,那大汉挪身着手扶。猛可里抬头觑,觑多时认得,险气破我胸脯。•那个大汉下车了,众人马上行礼,但他没有看在眼里。见乡亲们跪拜在地,他赶紧用手扶。我突然抬起头一看,那个我认识的,差点气死我了!Thinktwo~~!!套曲写的是高祖还乡,为什么主角不很快出场,而要用一大半的篇幅去写支差迎驾,銮舆仪仗之类的场面?是否有点走题?•这是一种反复铺陈欲抑故扬的手法,目的是为了造成戏剧性的效果。车驾来到以前,全村男女老少,不管是穷人还是富户,都忙得不可开交。接下去连着用三支曲子写仪仗车队,虽然描写的是威武盛大的场面,但作者着意是写那个至此还未出场的人物,这样豪华威严的气派,来的肯定是个非凡的人物。然而当读者按这个思路去推想时,却突然来了个大转折。第五支曲子,主角上场了,但这时作者还未点出他的身份。一方面是为了情节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从当时的场景来看,这样写也合情合理。待到跪拜之后,抬起头来仔细瞧,“觑多时认得”,这才认出那大汉是谁。可是到这时作者还不点破究竟是谁,只用一句包含着许多问号的话“险气破我胸脯”收尾。带起了无穷悬念。•[二煞]你身须姓刘,三你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你本身做亭长耽几杯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你本来姓刘,你妻子姓吕,你们的底细。你以前是亭长,喜欢喝酒。你的丈人在村教书,你曾经在我屋庄的东头住,和我一起割草喂牛,耕地。•[一煞]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秤,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有甚胡突处。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春天你摘了我的桑叶,冬天你借了我的米,我都不知有多少了。趁着换田契,强迫称了我三十斤麻,还酒债时偷着少给我几斛豆。这都是显而易见的,清清楚楚地写在账簿上,现成的放着字据文书。•《三煞》、《二煞》、《一煞》是数落汉高祖当年的寒酸和劣迹,一下子就揭穿了隐藏在黄袍之后的真面目,而他还在人前装腔做势、目中无人,两厢对比,更觉可笑。•[尾声]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只通刘三谁肯把你揪扯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少着我的钱你在官差内赶紧偿还,欠我的粮食你要从粮税里暗地里给我扣出来。我琢磨着刘三:谁上来把你揪撮住,好好问一下为什么改了姓、换了名,要叫那汉高祖?Thinkthree??结尾一曲可以说是全组套曲的高潮,特别是最后三句:“白什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更是余味无穷。怎样理解这个结尾呢?•高祖还乡,结尾结在向他要帐上,这实在是意想不到的结局。而且最后三句意在指责他至今还想赖帐不还,更使人料想不到。但仔细想来,却又是合情合理的。•《尾》曲是全篇的高潮,“刘三”是作者根据史书杜撰的刘邦的小名,乡民呼出,形神酷似,妙就妙在它粉碎了“真命天子”的神话,所谓帝王之尊在辛辣的嘲笑声中荡然无存。开动脑筋思考了噢!!主要内容•先写社长告示,乡民被迫迎驾的忙乱情景;接着又对刘邦极其奢华的仪仗队进行嘲笑和讽刺;最后嘲讽刘邦骄傲丑态及揭他的老底,数落他的无赖行径,及表示对他的蔑视。全篇浑然一体,错落有致,有一气呵成之感这组套曲写的是汉高祖还乡,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这个事件的?通过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熟悉刘邦底细,并在刘邦没有发迹前,和刘邦还有过一些瓜葛的农民的眼睛,勾勒了天子返乡的一幅幅画面。大摆架子,好酒贪杯,欠账不还,强取豪夺,假公济私的流氓无赖。人物形
本文标题:高祖还乡(最全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39807 .html